基本介紹
簡介,事跡,
簡介
民國年間最後一代延恩侯朱煜勛住在北平東城羊管胡同,其時他雖貴為侯爺,卻已然窮困潦倒,狼狽不堪。1929年,延恩侯朱煜勛以“生計奇窘,無法維持”為由,“呈請國民政府格外撫恤,委以末職,俾維生計”。民國政府內政部經研究決定,取消其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員之職。月薪50大洋,列入財政部預算。孰料朱煜勛不但白拿錢不幹活,又被控參與盜挖雀山妃墳墓地等事,有監守自盜之嫌。1933年10月民國政府下令撤銷其職務,將明十三陵交由昌平縣管理,陵區內設護陵警察所,抽陵戶為護陵警察。從此明陵香火斷絕,延恩侯退出歷史舞台。
事跡
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的英國老師莊士敦偶然看到一份宮門抄,上面寫著“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掃明陵的使命,回來向皇上謝恩。”所謂“宮門抄”,就是原來的“邸報”,亦即公布朝廷內外大事的檔案。其實溥儀雖已遜位13年,但他帶著那班遺老遺少們,躲在紫禁城里依然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並還保留著“宮門抄”這種看來已經無用的東西。
莊士敦經過打聽才知道,所謂延恩侯,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後裔朱煜勛。朱煜勛一直享受著清廷的俸祿,並按照規定每年兩次祭掃十三陵。雖然清朝滅亡了,但延恩侯還是清朝的遺臣,還在按原來的規矩例行公事,並且從紫禁城裡領取微薄的津貼。事實上,在民國時代,明裔和遜帝的“君臣”關係,也就是靠著這點津貼才得以繼續維繫。
這個延恩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清軍入關以後,逐漸統治了整箇中國,因為擔心朱氏家族死灰復燃,便對其大事殺戮。他們不僅撲滅了南明殘餘力量,而且徹底肅清其他朱姓諸王,遍布全國各地的王子們,幾乎沒有誰逃過大浩劫。康熙年間,清廷忽然想起應該善待前朝後裔,以示寬大為本、皇恩浩蕩。於是,派員訪求朱氏。功夫不負有心人,還真讓他們找到一個。此人名叫朱之璉,據說是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王朱桂的後裔。這一支能夠殘存下來,有其偶然性。朱之璉的祖上朱彝在崇禎年間征戰遼東,為洪承疇監軍,洪承疇軍敗,朱彝和他的侄子朱文元一起被俘,投降清朝,得以保全性命。
雍正朝時,把朱之璉當成前朝後裔尊奉,封為“一等延恩侯”,世代享受國恩。
從朱之璉開始,直到最後一個延恩侯朱煜勛,總共傳了12代。莊士敦向學生溥儀建議,應該見一下末代延恩侯。其實,是他自己想見一下這個人,以滿足好奇心。
1924年9月7日,43歲的朱煜勛遵旨從東直門趕來晉見。這時候,可憐的“延恩侯”已經窮困潦倒,房屋破爛,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4歲。為了在“皇帝”面前體面一些,他特地借了一套官服,帶了名片,大清早就趕到紫禁城。他的名片上寫著自己的官銜、姓名和住址:“明裔延恩侯朱煜勛炳南東直門北小街羊管胡同”。炳南是朱煜勛的字。兩個從未見過面的皇家後裔,就這樣見面了。見面之後也沒什麼話可說,溥儀只是勉慰了朱煜勛一番,然後告訴他,這次接見是自己的老師莊士敦建議的,讓他出來找莊士敦表示一下謝意。
於是,朱煜勛又出來和莊士敦見面。這個樸實而敦厚的中年人給莊士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禮貌,有自尊。莊士敦和朱煜勛談了一會兒,說自己計畫以後找機會去回訪朱煜勛,但被這位延恩侯堅決地推辭了。朱煜勛坦言,自己家裡非常破敗,會給這位外國人造成不便。不過,他答應莊士敦的請求,拍了一張照。
幾個月後,?>馮玉祥帶兵進京,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末代皇帝惶惶逃往天津。又過了些日子,朱煜勛不知從哪湊了點錢,坐火車到天津探望主子。莊士敦說:“我想,在他跪在大清流亡君主之前,延恩侯的名字從未使他的狀況好轉過,但他還來此忠誠地感謝‘延恩’,而不久,皇上(指溥儀)也就同他一樣,陷入隱姓埋名和貧困潦倒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