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締造

延安締造

《延安締造》是2013年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鴻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締造
  • 作者:朱鴻召
  • 出版社:陝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1日
  • 頁數:56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24106305
  • 外文名:Made in Yanan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者簡介,作品影響,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十年(1937~1947),中國現代革命從這裡轉危為安,毛澤東思想在這裡形成,新中國在這裡孕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這裡起步。
朱鴻召所著的《延安締造》用紀實的手法,在紮實且豐富的歷史資料基礎上,按照學術書的規範,選擇普通讀者樂於接受的敘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會影響力,揭示中國共產黨人在局部執政環境下的政治主張、政權建設、民主實踐、經濟政策和文化創新能力,以及贏得民心、贏得天下的內在歷史邏輯
《延安締造》解讀延安時期共產黨人;創造的歷史奇蹟。延安十年,政府藹然,民眾欣然,賢達信然;延安十年,共產黨人居危思安,在局部執政環境下探索社會善治之道;延安十年,新中國雛形在這裡孕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從這裡起航;延安十年,改變了歷史,重塑了人生,規期著我們的今天,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明天……

作品目錄

弁言:延安十年贏天下
第一章及時回應時代關切
一、一次次高舉抗日救亡的大旗
黃華,第一個奔赴陝北的大學生
陳明,上海學生的請願與鬥爭
丁雪松,一個重慶銀行職員的愛國路徑
胡績偉,從成都讀書到延安救國
共產黨,給抗日救亡最響亮的回答
蔣介石,有心抗日無力救國
青年學生,在抗日救亡旗幟下奔赴延安
二、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道路
落腳點,長征陝北危中見機
聯絡員,來自遠方的大局意識
瓦窯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形成
釋放俘虜,化敵為友的嘗試
西北大聯合,未能實現的抗日願景
西安事變,中共走上前台協調各方
三、關於抗日持久戰的科學論述
最初的論證
毛澤東的總成
鼓舞人心的傳播
案例一:埃德加·斯諾在陝北發現了什麼
發現了一種“天命的力量”
發現了一支“神奇的隊伍”
發現了一個可以寄託靈魂的事業
第二章切實主持社會公正
一、供給制,物資短缺環境下的民生保障
平等比自由更能感染人
供給制不是平均主義
部分行業的薪俸制探索
二、同志間的平等友愛與體面尊嚴
同志,志同道合,人格平等
領導,平時看得出,危時站得出
人民,現實凡人,理想皈依
三、特殊的組織需要特殊的紀律
紀律,是集體對個人說“不”
犯罪,任何人都要為自己的不軌行為埋單
反貪,只有自我潔淨才有肌體健康
案例二:陳嘉庚訪問延安看到了什麼
衝破重重阻擾訪延安
發現延安是個新世界
堅信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第三章共襄事業,兼容並包
一、搶奪人才就是搶奪天下
偉大事業有賴眾多人才
成為人才都是有條件的
二、黃土地上的文化奇蹟
值得驕傲的文化工作政策
窯洞有多暖,天空有多高
雜花生樹最是春天
三、科學技術勝出文化藝術
引進培育良種更好解決社會溫飽
馬蘭紙提高了革命者的生活品質
無關意識形態的發明創新最受歡迎
案例三:蕭軍在延安經歷了什麼
毛澤東只能算作我大哥
自認為天下人管天下事
第四章創建抗日民主政權示範區
一、局部民主社會治理結構
民主可以協同社會大多數
“同罪同罰”與“同罪異罰”
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起承轉合
二、“三三制”的來龍去脈
從個人主張到集體意識
抗日民主政權建設的高潮
“保證當選”與“反保證當選”
三、人民民主政治呼之欲出
從“三三制”到“民主集中制
文明進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可敬的
案例四:黃炎培到延安問到了什麼
延安社會,接近我的理想
延安主張,合乎我的意願
延安問答,化解我的憂思
第五章艱苦鍛造團隊執行力
一、統一思想,統一步伐
幹革命是為了解決中國問題
幹得好還要說得好
用中國腔調向世界說明中國
二、思想純潔,組織純潔
讓每個人的思想都充分表現出來
從每個人的經歷中查找疑點和污點
把黨性原則變成每個同志的自覺行為
三、審查幹部,審查作風
從“懲前毖後”到“治病救人”
從“幫助坦白”到“搶救運動”
從“思想改造”到“人生重塑”
案例五:徐佛觀駐延安觀察到什麼
看過延安,把脈點穴國民黨
騎毛驢來,絕食抗議共產黨
遠離政治,以文化拯救世道人心
第六章 民生是政府最大的臉面
一、給民眾看得見的實際利益
農民曾經咒罵毛澤東
善待每一位外來務工者
貸款給最貧窮的勞動者
把“二流子”改造成勞動者
二、民眾擁戴就是執政基礎
勞動致富體面又光榮
幫助農民財旺人也旺
讓農民識字讀報有文化
把陝北鄉村建成人間福地
農民們唱起了《東方紅》
案例六:美軍觀察組為延安說了什麼
挑剔的眼光,公正的結論
良好的用心,艱難的使命
失去了機會,延宕了歷史
第七章塑造新人生,締造新社會
一、延安文藝座談會的前因後果
魯迅成了“魯總司令”
“魯總司令”與“朱總司令”
“筆桿子”配合“槍桿子”
二、《解放日報》改版的歷史影響
在新聞傳播中執行黨性原則
把報紙辦成人民的教科書
最搶手的精神食糧
案例七:梁漱溟兩訪延安聽到了什麼
初訪延安,促膝長談到天明
再訪延安,敢問中華何以振興
站在文化立場憂患世道人心
跋語:從延安看到我們的未來
後記

作者簡介

朱鴻召,1965年生,安徽廬江人,1998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曾任《解放日報》主任記者、上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任延安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市決策諮詢委員會青年專家委員,現供職上海市嘉定區某機構。主要從事延安時期社會歷史文化研究、現代城市文化發展研究。相關著述有《延安文人》、《眾說紛紜話延安》。

作品影響

2013年1月,該圖書入選2013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