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炮兵學校校牌,由6塊木板構成。每塊木板略呈棱形,邊長約50厘米,厚約9厘米。“延安炮兵學校”6個每塊木板略呈棱形,邊長約50厘米,厚約9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延安炮兵學校校牌
- 館藏地點: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9號
- 所屬年代:近現代
- 所屬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 所屬地區:北京
藏品介紹,基本信息,文物介紹,藏品信息,結構組成,標誌意義,成立背景,背景及歷史意義,校史,回憶文章,
藏品介紹
基本信息
延安炮兵學校校牌(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規格:每塊邊長約50厘米,厚約9厘米
年代:1945年
收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文物介紹
延安炮兵學校校牌一共由6塊木板構成。每塊木板上面隱約可見殘留的白色痕跡,可以想像原先是用白色塗料作底。每塊木板略呈棱形,邊長約50厘米,厚約9厘米。“延安炮兵學校”6個有力的黑色行、楷書大字分別寫在6塊木板上,將木板依次拼接起來,就形成一個大的弧形校牌。當年是留有間隔地安裝在穹形校門上部的。校牌現已退色,並有裂紋,說明它有一個飽經風霜的歷史。
延安炮兵學校正式掛牌,標誌著人民軍隊炮兵訓練進入了一個專門的正規化炮兵院校培訓的新階段。在土地革命戰爭時,紅軍僅有一些炮兵連,通過中央紅軍學校里的炮兵隊培訓炮兵人才。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總部於1937年底至1938年初組建了炮兵團,擴大了炮兵部隊。周恩來還為炮兵團購買過炮隊鏡等器材。此後炮兵部隊不斷發展壯大,急需大批炮兵骨幹人才。1944年12月4日,中央軍委決定以延安炮兵團為基礎,組建炮兵學校,集中力量迅速培養大批有較高素質的炮兵人才。校址定在延安南泥灣陶寶峪。此時僅有各種火炮16門。炮兵學校積極選調教員,加緊編寫教材,到處收集器材,突擊開挖窯洞。經過緊張地籌備工作,終於在1945年3月15日開學上課了。由於當時正在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直到8月1日才舉行開學典禮。朱德、葉劍英、蕭勁光等領導出席並講了話。當時,“延安炮兵學校”校牌就被莊重地安放在校門的上方。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的第一所炮兵學校,就這樣誕生了。
延安炮兵學校是培養人民軍隊炮兵基層指揮員的軍事學校。在它的校牌下迎進了大批新學員,經過學習,又送出了大批合格的炮兵人才。學校的領導成員有,郭化若校長(後為朱瑞),邱創成政治委員,匡裕民副校長,張志發訓練部長,劉登瀛政治部主任,朱光校務部長(後為趙金城)。首期學員從八路軍、新四軍各部隊和地方機關、學校等單位,招收了1000餘名學員,學制8個月。共編制3個炮兵學員大隊,10箇中隊,1個迫擊炮大隊,1個工兵科。學校的訓練方針是“以技術為主,戰術為輔”。一切服從當時戰爭的急需。所學課程包括射擊技術、戰術運用、火炮操作、偵察指揮和馬術、行軍、宿營等,還有工兵的一些內容。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精講多練”的原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體學員經過艱苦奮鬥、勤學苦練,終於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45年9月,第一批學員提前畢業,奔赴抗日戰爭各戰場,為打敗日本侵略軍作出巨大的貢獻。
不久,隨著革命戰爭發展的需要,中央軍委決定“將延安炮兵學校立即遷到東北”,加快炮兵建設。10月,炮校遷往東北。12月改名為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後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朱瑞炮兵學校等。為了紀念人民軍隊創建的第一所炮兵學校,人們取下了“延安炮兵學校”的校牌。作為這一事件的歷史見證,炮校校牌被送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珍藏並陳列,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藏品信息
結構組成
每塊木板略呈棱形,邊長約50厘米,厚約9厘米。“延安炮兵學校”6個有力的黑色行、楷書大字分別寫在6塊木板上,將木板依次拼接起來,形成一個大的弧形校牌,當年是留有間隔地安裝在穹形校門上部的。現已退色,並有裂紋。
標誌意義
成立背景
背景及歷史意義
延安炮兵學校是八路軍在艱苦歲月中創建的,是根據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迫切要求下籌建的第一所炮兵學校。延安炮校的建立是抗日戰爭時期歷史客觀發展的產物,也是八路軍在戰爭中發展的必然。 延安炮校孕育了廣大的軍事人才,是八路軍炮兵的搖籃,為新中國建立和以後的炮兵發展奠定了基礎。
校史
延安炮兵學校--宣化炮兵學校--東北人民自治軍炮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朱瑞炮兵學校--解放後各炮兵學校。 炮校是炮兵之母,炮兵是戰爭之神,軍馬是炮兵之足。 解放戰爭,部分炮校教員投身創建了我軍軍馬事業。
回憶文章
在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黨中央和軍委急需發展八路軍炮兵事業,但籌建延安炮校最迫切的就是到哪裡尋找稀缺的炮兵技術教員。沒有炮兵技術教員,建立炮校也是圖有虛名,只好暫時擱淺下來,等待時機成熟。
1938年,在黨的地下愛國組織的引領下,鄭新潮在黃埔軍校高級炮校帶動積極抗戰的東北籍黃埔師生掀起“黃埔學潮”,鄭新潮被幾千名黃埔師生推選為兩名學生代表之一,去面見蔣介石強諫抗戰未果。後在東北民主愛國組織閻寶航、高崇民的引導下,鄭帶著5名黃埔生畢業後奔赴延安,先後受到毛澤東、朱德、賀龍等首長的接見後,他們肯定了“黃埔學潮”是黃埔軍校青年的一次積極抗戰的愛國主義行動。主席和朱德聽取了關中警備一旅政委習仲勛、南漢宸的匯報後笑著說:好哇!老蔣精心培養的黃埔高級炮校畢業生輸送到延安來了,這說明我們的統戰工作是有效的。
1939年,由於抗戰進入緊迫階段,延安正渴望急需的炮兵人才。在中央領導和軍委的重視下,在教育長郭化若的安排下,延安抗大從此開設了炮兵課程,鄭新潮成為抗大首席炮兵教員,上了第一堂炮兵教學課。同時,鄭新潮配合郭化若籌建延安炮校,編寫籌建計畫、教學方案,籌集教具、製作和裝飾校牌等具體工作。
1945年4月,針對鄭新潮等幾名炮兵專職技術教員總是急於上戰場,總想用炮火抗日,收復失地,存在不能安心教學的心態。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楊家嶺接見了延安炮兵學校的教員和幹部,他勉勵大家要努力鑽研炮兵學科,讓學員們真正掌握炮兵專業知識,將來像種子一樣到各部隊去生根開花結果。炮校像母雞孵蛋,不斷繁衍,不斷發展我軍的炮兵事業。在談到炮兵教員所發揮的作用與價值時,毛主席與朱德在大會上幽默地說:三軍可奪帥,炮兵教員絕不能丟哇!表達軍委首長對炮兵教員的重視與珍惜。為了安穩炮校專職技術教員的急躁上戰場的心態,此後,中央和軍委決定對延安炮兵專職技術教員增發了薪金和待遇,鄭新潮等5名專職炮兵技術教員的薪金標準從2塊銀元增發到3塊銀元(折合小米),還有增發新軍衣、大灶改為中灶等,而當時的中央領導和軍委領導的薪金說是發5塊銀元,但實際才發4塊銀元(折合小米),省下來補貼給炮兵教員。可見對炮兵教員的重視與珍惜。
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蘇聯紅軍出兵後日本投降,鄭新潮等一直安穩炮兵教學,在教學中敬業投身八路軍創建炮兵學校事業。並培養了好幾期炮兵軍事人才。此後,由於戰爭的需要,鄭新潮等奔赴東北戰場,從創建延安炮兵學校開始,沿途又創建宣化炮兵學校、東北自治軍炮兵學校、東北民主聯軍炮兵學校、朱瑞炮兵學校五個炮校。大批炮兵軍事人才後來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發揮了作用,大部分成為我軍炮兵中、高級炮兵指揮官,有的成為軍委、各野戰軍、各大軍區炮兵正副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