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 簡稱:抗大
- 創辦時間:1936年6月1日
- 所屬地區:陝北瓦窯堡
- 學校類型: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
- 現狀: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政大學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創辦於1936年6月1日的陝北瓦窯堡,現改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政大學。為適應抗日戰爭的需要,中國共產黨於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成立中國抗日...
中國人民抗日大學(簡稱“抗大”)紀念館,位於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舊址,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的歷史業績而建的一個專題性紀念館。隸屬於延安市文物局...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簡稱“抗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的學校。其前身是“西北抗日紅軍大學”,1937年初改為此名。1940年11月...
中國人民抗日大學(簡稱“抗大”)紀念館,位於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舊址。“抗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培養軍事和政治幹部的學校。其前身是“紅軍...
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培養軍政幹部的學校。學員既有久經考驗的革命戰士,也有全國各地奔赴延安獻身革命的知識青年。1937...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The first branch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nti-Japanese War university)簡稱“抗大一分校”,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創辦的...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舊址位於延安城內二道街。抗大的前身是1933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國工農紅軍大學,1936年6月恢復開學後,更名為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設在...
抗日軍政大學總校蟠龍舊址,位於長治市武鄉縣城東70華里的蟠龍鎮。...... 1939年12月,抗日軍政大學一分校根據黨中央、毛主席的批示,由延安進駐武鄉縣蟠龍鎮。1940年...
1941年鄂豫邊區抗日軍政大學第十分校在鄂豫皖,鄂北分校在孝昌縣小悟鄉何廟村境內,太行分校在河南涉縣,太岳分校在山西沁水。...
河北省邢台縣漿水鎮前南峪村,是太行山區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在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普通的小山村卻度過了極不平凡的歲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敵後總校就...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舊址位於莒南縣十字路鎮曲流河村。1938年底,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共中央為了鞏固和擴大敵後根據地,決定以陝北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
影片紀錄了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工作情景,陝甘寧邊區的政治生活、生產、經濟的發展,抗日軍政大學、陝北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等學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延安的自然風貌...
1941年在抗日軍政大學和中央海外研究班學習,並參加整風運動。1943年參加延安朝鮮革命軍政學校的籌建工作,任延安朝鮮革命軍政大學校黨委委員、總務處長。...
逐於一九三六年六月一日在陝北瓦窯堡創建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不久遷至保全縣(今志丹縣),一九三七年一月二十日遷往延安,更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簡稱“抗大陳列館”。位於河北省邢台縣漿水鎮前南峪村,距市區60公里,是全國建館最早、規模最大、全面反映抗大發展史的專題性陳列館...
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舊址(簡稱抗大七分校)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林鎮鄉。抗日戰爭時期,黨中央為培訓幹部和指揮員,於1936年6月1日在陝北瓦窯堡創建了“中國人民...
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1939年7月,抗大總校離開陝北延安,以留...
《延安鋤奸》是由林楠執導,張法純編劇,郭鐵城、陳紫函、張帆和王奎榮等主演的電視...今天中央一、二號首長要到抗日軍政大學看望同學,保全處立即加強了警戒和保全工作...
國民黨為了攻占延安,摧毀中共黨、政、軍指揮中樞的目的,在西北地區集結了34個旅...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 位於延安城內二道街。抗大的前身是1933年11月在江西...
傅涯,女,1918年生,原名傅慧英,上虞瀝海人,陳賡大將夫人。1937年南京私立東方中學畢業,1938年進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學習,畢業後,進入抗大總政文工團。1946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