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婚族

延婚族

現代女性教育程度提升,自主性高,婚姻並非女性的唯一道路,所以晚婚的單身女性越來越多,而成為新時代的“延婚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延婚族
  • 性質:晚婚的單身女性越來越多
  • 對象晚婚的單身女性
  • 時代:新時代
原因,調查,摘要,

原因

女性婚姻延後,主要是女性意識抬頭,過去結婚是選“長期飯票”,自主權,婚姻並非女性的唯一道路。延婚族最大的癥結點是女性教育程度提升,自主性高。
這種趨勢,讓女性想為人母的年齡也順勢延後不少,直接壓縮不少台灣粉領族(女性上班族)的生育時間。反觀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同時期僅延後一歲

調查

台灣2012年8月最新統計,台灣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001年的26.4歲遞延至2012年為29.4歲,11年裡,結婚年齡延後了三歲。15歲以上女性未婚率超過41%,有逐年提升之勢。但探究適婚年齡(25歲至49歲)而未婚的主因,卻是未遇到適合的結婚對象,比例達60%。女性普遍晚婚,導致了極低的生育率,以及高齡產婦比例上升。
“女性上班族生育意願調查”顯示,近九成粉領族擔心婚姻、生育會“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包括64%粉領族認為,生育已影響她們的職業生涯發展,25%的粉領族預期未來可能受影響。

摘要

結婚推遲,女性生育“高齡化”
台灣女性普遍晚婚,導致了台灣極低的生育率,以及高齡產婦比例上升。台灣“內政部戶政司”統計顯示,2001年台灣累計25.8萬名新生兒,其中近3萬名新生兒媽媽是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高齡產子比例已超過10%;新生兒媽媽是高齡產婦的比例更飆升至17.7%。
由此可見,台灣女性生育“高齡化”情況,確實日益嚴重。而高齡產婦生出的寶寶不僅染色體異常幾率較高,產婦引發高血壓、妊娠糖尿病或胎盤剝離的風險也較高。雖然台灣生技業者積極研究相關商機,期能彌補女性晚婚的遺憾,但諸多業者坦言,高齡產婦引發的問題,不單是這一代人的問題,更將影響下一個世代。
是什麼造就了“延婚族”
國民戀愛、婚姻狀況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意識發展的鏡子,那么是什麼造就了“延婚族”呢?
原因一: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
大齡未婚女性增多的背後,受教育程度和學歷因素不容忽視。數據顯示,受教育越多、學歷越高的亞洲女性越有可能晚婚或不婚。中學以下學歷女性最有可能結婚,然後是中學畢業的女性,大學學歷女性結婚的可能性則明顯低於前者。不過在歐美國家,情況完全相反,大學畢業的女性最有可能結婚,然後才是中學學歷的女性。
女性教育水平明顯提高,面臨的職業選擇也更多更好。女性的職業前景得到了改善,卻無從調整傳統的擇偶觀和婚姻角色分配,女性擇偶仍然“向上看齊”,希望配偶的學歷和收入高於自己。在女性受教育有限、沒有職場競爭力的年代,以這樣的擇偶標準很容易找到對象。然而,如今不少女性無論學習或工作都不輸於男性,可供她們“向上看齊”的對象勢必有限。
另一方面,女性掌握了獨立的生存技能,無需再因經濟依附男人,更增添了自主意識和自我意識,對性等問題的觀念更加開放,也更容易享受單身生活,自然對男人、愛情更挑剔了。
@男網友得意地飄:女人都很厲害,女研究生想找博士,年薪5萬的想找年薪10萬的,我們自然不敢找她們,她們自然就“被晚婚”啦。
@女網友雲淡風輕:我是哲學博士,有自己的一套價值觀、人生觀,我以為性、愛情、婚姻,如果是獨立的三件事的話,那我最不想要的肯定是婚姻。我要它幹嗎呢?我希望通過它解決什麼問題呢?人一定要通過這種莫名的形式和別人形成聯結嗎?這個我始終沒有想明白——沒明白不要急著結婚,結了也是各種抱怨,還得離;想明白了再結,或者有人想明白了,就乾脆不結了。
原因二:婚姻喪失魅力
女性加入職場大軍、開始養家餬口之際,傳統婚姻模式卻一成不變。儘管妻子和丈夫一樣有著全職工作,家庭仍然是“女主內”。女性承擔著從洗衣做飯、教育孩子到照顧雙方父母的大部分繁重家務。有調查顯示,已婚職業女性每周工作40個小時,回家後還操勞家務30個小時,而她們的丈夫每周只乾3個小時家務活。在美國和西歐國家,夫妻雙方從事家務多少不同,但分工不均的情況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得到明顯改善。另一方面,如果辭職回家當全職家庭主婦,由於缺乏法律保障,她們在孩子長大後幾乎不可能重返職場。其它方面,離婚率高,不幸的原生家庭的心理陰影,難怪婚姻對女人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男網友情感教練趙永久:當前婚姻對人們經營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為:1.法律上離婚變得簡單;2.道德上人們接納了離婚;3.經濟上誰離了誰都能過;4.性格上多數人受不了委屈;5.離婚的人越來越多,相互影響。外部約束婚姻的力量越來越少,婚姻要想牢靠必須有內部的吸引力,也就是感情,而長久的感情是要靠經營才能不斷升華的。但大多數人還沒摸索出經營之道,就被屢戰屢敗傷透了心,結婚年齡自然屢屢推遲了。
@女網友格格巫:不用羨慕你的姐們兒、閨密25歲前就找到了什麼“歸宿”,也許你還沒找到對象,他們已經陸續離了,有的還帶著一兩歲的孩子。看來中國也將經歷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光景,50%離婚率,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孩子50%來自離婚家庭,我們只是推遲了20年。
原因三:同居的普及
同居往往是社會走向發達的一個副產品,婚前同居的普遍也讓人們將婚姻推遲。大城市的年輕人更有脫離家庭和父母的約束,自主生活的願望,有更多的人婚前同居。對她們而言,同居有婚姻的所有好處,卻不需要履行長期的承諾,也不必將彼此的家庭和朋友捲入其中。
@男網友人在囧途:越來越多的女性認同婚前同居了,同居似乎成為婚後適應的另一條出路,透過同居的相處,可以更了解彼此。
@女網友三浦瓜繪:很多人希望別人跟自己一樣,24歲戀愛、26歲結婚,晚一點都不成。如果出現哪個異類,就會萬般詆毀,為了隱藏自己心中對人生的疑惑——什麼,她沒有結婚居然可以過得比我好?但事實是,我覺得同居比婚姻更自在、簡單。
延婚族”的四大類型
矛盾型(ambivalent):單身的狀態是由自己選擇的,但卻只是暫時的情況,通常是年輕的女孩占此類型的多數,原因不外乎是追求更高等的教育狀態、建立更進步的工作事業發展、或是更好的人生規劃。
決心型(resolved):自願將單身生活視為長久而穩定的單身狀態,這類女性並不打算改變自己的單身生活,她們在整個“延婚族”中往往只占極少的部分,其中少部分是對婚姻有恐懼感的人,或者有同居之實而無結婚之名,不願意被婚姻所約束住,或是曾經有過婚姻,卻被伴侶傷害過而離婚的人。
期待希望型(wishful):如同字面上的解釋,這部分女性往往對婚姻有正面的印象,她們渴望婚姻,認為婚姻是生命中的必經,但是卻因為沒有良好的對象,暫時處於單身狀態,一有適合的對象,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結婚。
後悔悔恨型(regretful):非自願處於長時間單身的狀態,但卻認為可能無法改變單身的狀態,可能由於身體、心理或是社會因素等條件,讓自己嫁不出去,往往這類人年紀較大,自認為條件較差,她們往往也是“不婚抑鬱症”的主要患病人群。因此,這些還是歸於社會的弊端,間接造成的延婚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