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秀谷

《廬山秀谷》出自寒拾於2014年推出的散文集《我所認識的桂子山》。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廬山秀谷
  • 作者:寒拾
  • 創作年代:2014
  • 作品出處:《我所認識的桂子山》
  • 文學體裁:散文
春如夢、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匡廬奇峰秀色自古便讓無數人傾心。
廬山已算是第二次了,六年前在牯嶺鎮上住過兩晚,那時候看了也就只是在錦繡谷這一帶看看而已,真正去欣賞廬山卻要從這一次算起。
說實話,這次上山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先前並沒有作出過多的事前安排,來了就來,一切都是隨緣隨性。而恰恰如此反倒讓我更清楚地看清了廬山,現在想來,每至一處幾乎都碰上了最美的景致,真可謂是天公作美呀!
第一天大早從西邊的沙河坐旅遊車上來的,那一天剛好碰上了蒙蒙煙雨,在盤山公路之間遠眺著山峰穿插在雲霧之間若隱若現,近看各色的花草經過雨水的洗滌愈發的嬌嫩。
車至牯嶺鎮安置好行李便迫不及待地沿著如琴湖來到錦繡谷,有些遺憾的是碰上如琴湖在翻修,只有湖山沒有湖水,但小徑廊橋仍在,迎浴著花徑方向吹來的清風,潮濕中略帶暗香,乘車的疲倦頓時全無。
站在如琴湖的北岸俯視錦繡谷,視野一下子便開闊了。六年前也是站在這裡,山谷依舊如當年的深邃,周圍的遊客依舊如當年的遊客津津有味地聽著朱元璋陳友諒在這裡的故事,遠處的天橋依舊是一座斷橋,徒給眾人留下一個不變的痴夢。
在這六年的歲月當中,我無數次遺忘,也無數次被遺忘,無論深刻抑或膚淺,都不過是如這飄散的樹葉和枯萎又重生的枝丫。唯獨大林峰和天池山兩壁突兀的頑石,任百年風吹百年雨打而不變,雖是一刻的相見卻讓我六年牢記。
這次游錦繡谷是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一路向東走的,石路並不寬,而且一路走來千轉萬折,高低起伏皆順著山勢,雖是人工修建而成卻勝過天斧神工。
正好碰上的是雨過天晴,石林挺秀,整個山谷瀰漫著雲霧,飄飄然真箇人間仙境。古人游此曾感嘆曰:“路盤松頂上,穿雲破霧出。天風拂衣襟,縹緲一身輕。”興許是這個緣故,呂洞賓選在這裡成仙。我只是一介凡體,並不懂得仙人的快樂,只怕他們看慣了仙境並不似我等這般懂得珍惜。
生命的魅力在於生命的無常與未知。假如可以無限制地輪迴,還有多少人願意駐足欣賞眼前的美景?因為錯過才愈發珍貴,因為失去才懂得珍惜。欣賞錦繡谷的美麗就得在漫步當中欣賞,周圍的美景是不斷出新的,這會讓你徹底忘卻攀爬的倦怠,在錦繡谷也不必留戀於眼前的美色,因為一路走來不曾有哪處會讓人感覺單調,無論亂石還是雜草在自然的安排下都更添幾分溫韻,如婀娜的少女跳著靈動的舞姿,逗得你一路的春心放蕩。
喜歡錦繡谷不僅在於她秀麗的風景,我是不太喜歡攀爬所謂的高峰,因為當峰的高度達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更多的是一種體能的考驗,登峰之樂不可與競技的體育相提並論,登山更在於一種思考。
廬山的峰並沒有太高的,廬山的峰在於其秀美之外的延綿起伏,錯落有致而又千差萬別。她沒有懾人千里之外的威嚴,她就是一個溫柔而又嚴格的母親,我們在她母性的柔和當中體驗著登山之樂。
一路走來千轉萬折,不可戀於一時的高度,欲登上更高的高度必須走下眼前的高度,興許這就是這么多政治家留戀廬山的緣由吧。
行走在無數次踩踏的青石條上,真箇感慨良多。興許這才是廬山讓我魂牽夢繞的原因吧!
2013年6月6日
華中師範大學東八209寢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