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是宋代文學家蘇軾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體裁為七言絕句,也稱《觀潮》。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廬山煙雨
  • 創作年代:宋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蘇軾
  • 作品別名:觀潮
  • 作品出處:唐宋詞鑑賞辭典
  • 作品題材:偈子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版本一

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煙雨》書寫《廬山煙雨》書寫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版本二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來無一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注釋

(1)廬山煙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錢塘江潮汐。「廬山煙雨浙江潮」此句詩意是: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
(2)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遺憾。此句詩意是: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
(3)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由《五燈會元》卷17所載青原惟信禪詩的一段著名語錄演化而成。語錄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這“三般見解”,指得是禪悟的三個階段,也即是入禪的三種境界。東坡此詩,正用此意。

譯文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於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創作背景

這是蘇軾在臨終之時給小兒子蘇過手書的一道偈子。蘇軾結束了長期流放的生活,從一個躊躇滿志、一心從政報國的慷慨之士,慢慢變成一個從容面對、參透生活禪機的風燭老人。聽說小兒子將去就任中山府通判,寫下了此詩。

作品賞析

禪在於悟,在於用心去體會,心有所動而至感悟。此詩就說明詩人觀物悟禪的過程以及禪悟後的空寂曠達的心境。
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是那樣美麗壯觀,令人心醉神迷,傾心嚮往,如果不去觀賞一番,真是令人遺憾終生。去觀賞了,看到的是廬山的蒙蒙煙雨,錢塘江紛紛滔滔,了無窮盡的潮汐。初看之時,看到的是蒙蒙煙雨,滔滔潮汐的物象。當你“到得還來別無事”,超越物相,而觀物感悟,進入禪的境界後,那物相已不是原來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禪的意境了。雖然廬山還是照樣的煙雨濛濛,錢塘江潮汐還是照樣的宏偉壯觀,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廬山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這煙雨,這潮汐,就是佛,就是禪了。這種禪悟,也就是對自然現象即悟即真,若有若無的感悟。這種感悟,因人不同而有差異。可以漸悟,也可以頓悟。
釋迦苦修六年,某日夜睹明星而產生思想上的飛躍,豁然開悟,入於禪境。前者是漸悟,後者是頓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長子。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元豐三年(1080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於常州。追諡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於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