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一、顏色、皮形、油室、茶色
新會陳皮規則三瓣狀,片張反卷
顏色方面,在真正的新會陳皮中,年份短的陳皮內表面呈雪白色或黃白色,外表面呈豬須紋,顏色呈鮮紅色或暗紅色;高年份的陳皮內囊風化自然剝落,內外表面豬須紋明顯,呈棕褐色甚至黑色。但無論多陳,都乾淨鮮明,紋理清楚,有光澤。而外地陳皮則由於產地不同,陳皮顏色不統一,呈現青色、黃色、紅色不等,顏色或深或淺,內囊光滑無脫落感,皺紋不勻。
從皮形來看,正宗新會陳皮的基部相連,規則三瓣狀,片張反卷。經過數十年的陳化後,陳皮的形狀若仍為三瓣完整無缺,為之極品。而外地陳皮則片狀多不規則,零碎型者居多。
“油室”是陳皮行業中的術語。新會陳皮表面有無數大小均勻且凹入的油點,鄒縮十分明顯,即“油室”。油室完整度越高,陳皮所含橙皮甙等活性物質就越高,藥用養生功效就越好。外地陳皮的油點則分布不勻,數量較少,大小不一。
茶色方面,新會陳皮中年份短的陳皮茶色呈青黃色(甚至青色)。高年份的陳皮茶色呈黃紅色(甚至紅色),茶色金黃通透。外地陳皮用不同成熟程度的陳皮泡茶,茶湯的顏色也不相同。
二、氣味
50年以上新會陳皮有藥香、老藥材的味道
聞氣味是辨別真偽陳皮的重要方法。新會陳皮的揮髮油種類多,香氣獨特、不單一,其香氣是複合型的香氣。3年到8年陳皮有刺鼻的果香味;9年到20年的陳皮清香撲鼻,沒有糖酸味;20年到40年的陳皮陳香醇厚;50年以上的陳皮更是彌足珍貴,隨手拈起一片,聞氣味,有藥香、老藥材的味道,歷經歲月,陳香醇舊。
而外地陳皮則由於揮髮油種類少,香氣微弱、單一,或甜、或酸、或苦、或澀,其香氣隨陳化年份長短發生的變化不大。
三、質地
新會陳皮陳久者輕、硬
從質地上來看,新會陳皮陳久者輕、硬。霉雨天時用手去感觸陳皮,年份越短皮身就越軟;而年份越長的陳皮,皮身的手感就越硬,容易碎裂。外地陳皮則皮硬,容易折斷、碎裂。
從表皮觀察,新會陳皮用指甲刮一刮表皮,刮過的地方有油光,年份短的陳皮油光稍多,年份長的陳皮油光略少。外地陳皮的這個特徵則不明顯。
四、味道
年份高的新會陳皮口味甘、香、醇、陳
從分類上來看,市面上的陳皮分為新會陳皮、廣陳皮、陳皮三類。其中,新會陳皮含有揮髮油成分多達24種以上,黃酮類成分遠高於其他產地的陳皮。化學成分高達41個,包括4個黃酮碳苷、7個黃酮氧苷、19個甲氧基黃酮、3個環肽、4個甾醇,3個有機酸及1個生物鹼類成分。廣陳皮揮髮油種類只有10種左右,味苦、澀。與新會陳皮相比,其藥用和食用價值較低。陳皮的成分更少,價值更低。
因此,在品嘗味道時,新會陳皮年份短的陳皮口味苦、酸、澀,而年份高的陳皮口味甘、香、醇、陳。外地陳皮的味道則不隨年份增長而改變,大部分的味道都是單一的,或苦、或酸、或澀不等。
藥用價值
功效:
1.用於胸腹脹滿等症。
2.橘皮辛散通溫,氣味芳香,長於理氣,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氣壅遏 ,又能行氣寬中,用於肺氣擁滯、胸膈痞滿及脾胃氣滯、脘腹脹滿等症。常與木香、枳殼等配伍套用。
用於濕阻中焦、脘腹痞脹、便溏泄瀉,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溫燥濕而能健脾行氣,故常用於濕阻中焦、脘腹脹悶、便溏苔膩等症,可配伍蒼朮、厚朴同用。又善於燥濕化痰,為治濕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藥,每與半夏、茯苓同用。
3.用於脾虛飲食減少、消化不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
本品燥濕而能健脾開胃,適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大便泄瀉等症,常與人參、白朮、茯苓等配合套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氣,故往往用作補氣藥之佐使,可使補而不滯,有防止壅遏作脹作用。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噁心嘔吐,若胃寒嘔吐,可與生薑同用;胃熱嘔吐,又可配伍竹茹、黃連等藥同用。
4.燥濕化痰。
本品辛散溫通,氣香而燥,既能行肺氣之壅滯,又能燥濕濁而化痰,故常用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滿悶,頭目眩暈等證。
5.利水通便。
陳皮辛苦宣降,其行氣之功,又能利水通便,故常用於水腫、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證。
作用:
具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濕化痰之功。主治脾胃氣滯濕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亦治乳癰初起。經多年研究,現已知陳皮具有許多藥理作用。
1.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陳皮所含揮髮油,對胃腸道有溫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管內積氣,顯示了芳香健胃和驅風下氣的效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陳皮煎劑、醇提物等能興奮心肌,但劑量過大時反而出現抑制。另外,它還可使血管產生輕度的收縮,迅速升高血壓。陳皮中的果膠對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3.對呼吸系統的作用。
陳皮所含揮髮油有刺激性被動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陳皮煎劑對支氣管有微弱的擴張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價較高。
4.對泌尿生殖系統的作用。
陳皮煎劑可使腎血管收縮,使尿量減少。
5.抗炎作用。
陳皮煎劑與維生素C、維生素K並用,能增強消炎作用。
6.對血脂的影響。
橘皮果膠對實驗性高血脂動物,能降低血清Ch,明顯減輕和改善AS病變,延長AS大鼠的存活時間。
產地環境
新會地處北半球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位於廣東珠江三角洲西南部,這裡河海相連,水利發達,交通方便,比鄰港澳,地緣優勢突出,是物流的天然中心。這裡地理條件獨特,北有圭峰山,南有古兜山,依山面海,西江和潭江貫穿全境,其水系滲透全域,擁有虎跳門和崖門出海口,堪稱珠三角的福地;這裡兩江匯聚、三水融通、鹹淡交融,形成以銀洲湖為核心的潭江兩岸沖積平原帶和南部濱海沉積平原新墾區,也就是新會民間流傳能看見熊(音ni)子塔的地方的圍田區,這裡地勢開闊平坦、土地肥沃、土層深厚、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這裡生長的蒲葵葉形最好,葉柄最正,出產諸如新會柑、新會橙、新會年桔和新會檸檬等多個柑桔原產品種,是柑桔的起源中心之一和適宜栽培區,這裡是歷史由來出產新會柑最好,新會陳皮最優的地方。
“三水融通”特色
境內西江和潭江交匯,每年汛期,西江就會將遠至雲貴的土壤隨洪水帶到新會銀洲湖,與潭江水交匯,形成獨特的灌溉用水。而每年的12月至來年的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徑流減少,海潮倒灌,形成每年一次的鹹潮,含鹽量3~9‰,因此,水土成分中滲透了海水的元素。由於西江的洪水和潭江潮水及南海的海水共同作用下,決定了新會的土壤兼具多種土壤成份類型。
水田建園特色
新會水資源十分豐富,年境內徑流量17.41億立方米,過境徑流量993億立方米,水庫總蓄水量2.35億立方;核心產區耕地土壤以三角洲沉積土的粘土田、泥骨田、泥肉田、砂泥田和南部濱海沉積的中輕鹹田區,土地肥沃,土層深厚,但由於地下水位高,地力難以充分發揮,這雖是一個不利因素,但造就了新會柑獨特的建園技術體系和新會陳皮的特質。這些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喜溫的新會柑的生長,這也是形成新會陳皮油胞大,香味濃的重要因素。還是新會柑生長快、生長量大,果大、有硬疤和果實著色偏黃綠色的特點。
新會陳皮,是新會柑其果皮經曬乾或焙乾後的陳年貯存品,原產新會,尤以境內潭江流域沖積帶平原,特別是銀洲湖沿岸所產為好。傳統按其規格質量分為頭紅、極紅、蘇紅、二紅、揀紅、青皮六種貨式。按採收時期可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等三種貨式。從果頂正三瓣開皮,留果蒂部相連,反皮,自然曬乾和自然貯存即可,這與其他水果退皮和套用情況全然不同。由於新會陳皮源於新會柑,因此,它具有新會柑的品種特質,同時具備新會區的產地特質。
歷史淵源
新會,古稱岡州。“大紅柑”和“茶枝柑”是同一栽培品種的別稱,在新會,它們多被稱作“新會柑”,以強調正宗新會地產之意。歷史以來,“新會柑”最主要、最著名、最具價值的製品就是“新會陳皮”,也以此為核心價值和品牌文化。
《廣東柑桔圖譜》記述:“大紅柑原產新會,主產新會。果皮是制中藥陳皮及陳皮系列食品的正宗原料。”《廣東植物志》記述:“茶枝柑,別名大紅柑、新會柑,主產新會,果皮曬乾即中藥陳皮的正品”。
世間有川陳皮、廣陳皮等,以廣陳皮為上品;廣陳皮中以新會產地陳皮為正品,更以經年陳藏為珍品。
新會陳皮,又名“岡州紅皮”,其質優,獨具地道藥材特色,為“廣陳皮”的上品。因此,經營新會陳皮早已成為一個行業。相傳唐代開始有“陳皮”的名稱,而新會專門種柑取皮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早在元朝初期,新會柑桔生產已見記載,在外海(龍溪),僅陳氏一戶便有“甘(柑)子田租十石”。
元末明初新會詩人黎貞的詩集中有“塵外亭前桔柚肥”。明中陳白沙的詩集中有“橙桔盈園野芳雜”的詩句。而梁啓超《說橙》中也對柑桔生產提出自己的看法到明代,有新會商人利用運銷葵扇之便,也將新會陳皮銷往外省。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新會葵商在重慶、成都等地相繼開設德隆、悅隆等9家“隆”字商號,主營葵扇又大量經銷新會陳皮。清末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新會鄉土志》記載,新會陳皮為當時主要物產之一。
在1912年前後,會城有經營新會陳皮的專營店30間、兼營葵扇的商號五六間,它們集中於會城河以南賢洲街一帶(今岡州大道中原賢洲路段),其中的一些大戶還在上海等地開設批發店,這些大戶不少是經幾代人的傳承。其中以劉怡記(最初叫劉全記),清乾隆年間(1736--1795)開業,生意較大,較為著名;而小戶在本地或廣州賣貨。當時,新會陳皮被運到上海、重慶、廣州3個主要市場,然後轉銷到全國各地。
抗日戰爭前,新會每年產新會陳皮量約700噸,仍未能滿足全國各地需要。這樣大批量的新會陳皮,由各商號向小販收購,而小販則到全縣各鄉村作零散收購。
生產情況
2007年,新會陳皮生產規模近萬畝,新會柑果品產量超1.5萬噸,年加工陳皮量達千噸,年出口量達400噸,初級產品年產值4000多萬元,全行業年產值超億元。
2014年,新會區柑種植面積約2萬畝,其中掛果面積1.3萬多畝,新會柑果品總產超2萬噸,陳皮初級產品產量超1000噸,年產值4.5億元。
2015年,新會加工陳皮量約3500噸,初級產品年產值9億元,陳皮主業年產值近25億元,新會陳皮產業年產值超50億元。
2017年,新會陳皮柑茶產量達8000噸,全產業產值超60億元。
產品榮譽
2006年10月,新會陳皮獲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准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2009年,新會陳皮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被廣東省食文化研究會特產文化專業委員會、嶺南食文化品牌推介委員會評為“廣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產”。
2009年,被評為江門市十佳農(土特)產品。
2011年,新會被中國藥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國陳皮之鄉”和“中國陳皮道地藥材產業之鄉”。
2013年,新會被中國藥文化研究會授予“中國和藥文化示範基地”。
2013年,新會陳皮被廣東十寶評選活動組委會評為“廣東十件寶”之首。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政府《關於建議劃定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請示》(新府報[2006]8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街道辦、大澤鎮、司前鎮、羅坑鎮、雙水鎮、崖門鎮、沙堆鎮、古井鎮、三江鎮、睦洲鎮、大螯鎮等11個街道辦事處、鎮和圍墾指揮部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系和種苗。
1. 品系:茶枝柑的大種油身品系、細種油身品系;
2. 砧木:紅檸檬、江西紅桔、軟枝酸桔;
3. 苗木繁殖:採用嫁接技術繁育苗木。
(二)立地條件。
地下水位深度0.7米以上、能利用潭江水灌溉的水田或坡地;土壤類型為瀦育型水稻土、赤紅壤;土壤有機質含量≥2.0g/千克;土壤pH值在5.0至7.0之間,活土層厚度宜在60厘米以上。
(三)栽培管理。
1. 栽植時間:春植(立春至立夏)或秋植(白露至寒露)。受鹹潮影響的圍墾地區、春旱年份宜在5月至6月雨季來臨前栽植。
2. 栽植密度:每公頃栽植植株數不超過1200株。
3. 園地建設:新建園前茬作物不能是柑橘。
水田種植要求深溝高畦、高墩種植,獨立建園面積不超3公頃,獨立排灌系統,每畦配寬0.6至1.2米小溝,大、小溝相通,可灌可排;坡地種植要求起低畦,低墩種植。
4. 土壤管理:以有機肥和客土改良土壤。每年在夏、秋梢老熟後,新芽萌動前或采果後,中耕1至2次,每年施用石灰1至2次。
5. 施肥:每年農曆的正月、5月和9月埋施有機質肥,每公頃年施用純雞屎量不少於1200公斤;產果100千克的植株,年施純氮0.8千克至1.0千克。氮、磷、鉀比例1:(0.3至0.4):(0.8至1.0)。
6. 整型修剪:採用自然開心樹型。保持果園通風透光,葉果比不少於60:1。
(四)採收。
按採收加工時間分為:柑青皮、微紅皮和大紅皮。
柑青皮:農曆立秋至寒露採收;
微紅皮:農曆寒露至小雪採收;
大紅皮:農曆小雪至小寒採收。
(五)加工。
1. 開皮:用正三刀法或對稱二刀法。
2. 翻皮:選擇晴朗天氣,將已開好的鮮果皮置於當風、當陽處,使其自然失水萎蔫,質地變軟後翻皮,使橘白向外;
3. 乾皮:
曬乾法:選擇晴朗、乾燥天氣,將已翻好的果皮置於專用曬皮容器或曬場內自然晾曬乾。
烘乾法:將翻好的果皮置於乾皮專用容器,在低溫烘房內(最高溫度不超過45℃)烘乾;
4. 包裝:用透氣性好,無異味和污染的材料包裝;
5. 存放。在地勢較高、自然通風、乾燥的地方,離地、離牆、離頂存放。
(六)陳化。
在保護範圍內自然條件下陳放3年以上。
(七)質量特色。
1. 感官特色:
(1)柑青皮:色澤青褐色至青黑色,質硬、皮薄,味辛苦、氣芳香;
(2)微紅皮:色澤黃褐色至黃棕色,質較硬、皮較厚、味辛甜,氣芳香;
(3)大紅皮:色澤棕紅色至棕黑色,質軟、皮厚、味微辛、甜香。
2. 理化指標:
項 目 | 柑青皮 | 微紅皮 | 大紅皮 |
橙皮甙% | 2.5-4.5 | 2.0-3.5 | 1.5-3.0 |
水分% | ≤13 |
專用標誌使用
新會陳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門市新會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