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特種教育

廣西特種教育,①近代廣西民族教育特稱。民國時期廣西境內對壯、瑤、毛南、仫佬、侗、苗、水、彝、京等民族統稱為“特種部族”,對之實施的教育為“特種教育”。1927 年黃紹竑提出“開化苗瑤之議案”。1934 年元月組織省特種教育委員會,教育廳長雷沛鴻任主任委員,省督學張家瑤主持實務,負責規劃全省特種教育事務。11 月派員會同省博物館採集隊共赴大藤瑤山(現金秀縣)調查各族人口分布、生活狀況、歷史傳說、風俗習慣。

翌年 9 月,聘請特約研究員費孝通赴龍勝、三江、資源、全縣及大藤瑤山等地考察。12 月制訂《特種教育區域設校補助辦法》和《廣西省特種教育實施方案》。1935 年 3 月在南寧市舉辦省立特種教育師資訓練所,招收各縣苗瑤子弟,培養師資。 1939 年在校生 165 人,各屆畢業生累計共 108 人。另在特種部族居住區,鄉設中心國民基礎學校一所,村設國民基礎學校一所,1937 年在 219 個鄉設中心學校 36 所,在 1026 個村設基礎學校 610 所。1940 年後逐漸衰落。②書名。廣西省政府教育廳編審室主編。作者吳彥文。1939 年出版。主要介紹廣西省內特種部族的人口分布、地理環境、生活習俗等社會文化狀況,總結少數民族教育的歷史經驗,提出加強鄉村建設和師資訓練,普及民族教育的構想。並列有全省各縣特種部族分族戶口統計表、廣西苗瑤種族社會概況一覽表、大藤瑤山瑤民社會狀況調查表、廣西省立特種教育師資訓練所歷屆畢業生在各縣服務人數分布表、各縣特種教育區域校數及學生數一覽表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