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保護區海岸外層為海漫淤泥,淤泥沙質,局部為玄武岩,陸地土壤新圩北界村為玄武岩磚紅壤,土層深厚肥沃,其餘大部分是淺海沉積磚紅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少,肥力較差。濱海地帶為沙地,潮間帶為鹽潰淤泥、半沙半泥或泥。氣候特點是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年均溫22.9℃,極端高溫37.4℃,終年無霜,年均降水量1663毫米,相對濕度82%,年平均風速3.4米/秒,常出現7~10級颱風或大風。
它由該半島東側和西側的海域、陸域及全部灘涂組成。東側是火山灰發育的土壤,灘涂淤泥肥沃,紅樹林生長特別茂盛。西岸灘涂全為淤泥質,適宜紅樹林生長。而且保護區所處地理位置光熱條件較好,冬季低溫影響小,海灣侵入內陸,封閉性好,風浪、潮汐、余流的作用較弱,岸灘比較穩定,海水污染程度很低,水質潔淨,是紅樹林大面積分布和生存的理想區域,構成良好的生態系統。這裡是我國大陸海岸發育較好、連片較大、結構典型、保存較好的天然紅樹林分布區。區內的紅樹林是我國大陸海岸紅樹林典型代表,發育良好,結構獨特,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
生物資源
區內底棲硅藻158種,魚82種,貝90種,蝦蟹61種,鳥類132種,昆蟲258種,其他動物26種。魚類有鱸魚、真綢、鯔魚、梭魚、彈塗魚、狼牙蝦、虎魚、
海龍、海馬、黃鱔及鰻鱺等。蝦類有墨吉對蝦、長毛對蝦、脊尾對蝦、周民新毛蝦及中華管鞭對蝦等。蟹類有鋸緣青蟹、招潮蟹等。貝類有牡蠣、僧帽牡蠣、中國綠螂、藍蟲蛤及泥蚶等。紅樹林下泥灘底棲生物有沙蠶、蠕蟲和星蟲,以及蛇類等。棲居於紅樹林外側的儒艮是世界稀有珍貴的海洋哺乳動物。林內還棲居有貓頭鷹、樹鷂、白鶴等鳥類。
這裡是中國大陸海岸發育較好、連片較大、結構典型、保存較好的天然紅樹林分布區。區內的紅樹林是中國大陸海岸紅樹林典型代表,發育良好,結構獨特,連片較大,保存較完整的天然紅樹林。有紅樹植物 15種,(真紅樹10種,木欖、秋茄、紅海欖、桐花樹、白骨壤、海桑、欖李、老鼠勒、銀葉樹、海漆。半紅樹5種,鹵蕨、節槿、楊葉肖槿,水黃皮、海芒果。)浮游植物96種,
建設發展
保護區堅持“養護為主,適度開發,持續發展”的保護方針,與國內外科研所,大專院校緊密合作,開展紅樹林科學研究,探索紅樹林資源合理的綜合開發和持續利用途徑,努力把保護區建成為紅樹林資源保護、研究、教學、國際交流、開發、旅遊的基地。
10年來,廣西山口紅樹林國家級生態自然保護區天然面積擴大了12%。近日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十周年評估”。
位於廣西北海市
合浦縣沙田半島東西兩側的山口紅樹林保護區,繫上世紀九十年代國務院批准建立的中國首批5個國家及海洋類型保護區之一,其海岸線總長50公里,總面積8千公頃。保護區內天然紅樹林發育良好,保存完整,擁有13種紅樹植物以及大量低棲硅藻、魚類、貝類、蝦蟹、鳥類、昆蟲等生物,是中國大陸海岸紅樹林的典型代表,亦是廣西目前唯一同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和
國際重要濕地稱號的保護區。
以中國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主席、原北京大學校長許智宏院士為團長的評估專家組認為:自1993年建區以來,保護區的天然紅樹林面積逐年增加,至2008年紅樹林面積達818.8公頃,比建區時的730公頃擴大了12%,紅樹林生態系統健康狀況良好。特別是保護區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在組織多方參與活動、提高地方可持續發展意識方面積累了重要的經驗,這些經驗對類似保護區具有積極的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