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菜薯5號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以泉薯830為母本,台農71為父本雜交選育的葉菜型甘薯品種。
廣菜薯5號萌芽性較好,植株半直立,生長勢強,頂葉淺復缺刻,分枝多,頂葉、葉基色和莖色為綠色,薯塊紡錘形,薯皮黃白色。莖尖無茸毛,燙後顏色翠綠-綠色,無苦澀味,略有清香,微甜和有滑膩感,口感好,莖尖平均產量2383.96千克/畝。高抗甘薯蔓割病、抗甘薯莖線蟲病、中抗甘薯根腐病、中感薯瘟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菜薯5號
- 親本來源:泉薯830×台農71
- 作物名稱:甘薯
- 品種類型:葉菜型
- 育種單位: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登記編號:GPD甘薯(2023)440026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2008年,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利用分枝多的泉薯830為母本,與食用品質較優的台農71為父本,組配雜交,獲得32粒雜交種子。
2009年,從實生苗中初選出“廣菜薯5號”,複選時其食味優於對照廣薯菜2號。
2012~2013年,參加國家菜用甘薯品種區試。
2014年,參加國家菜用薯生產試驗。
2015年6月,通過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作物品種鑑定。
2017年1月,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萌芽性較好,株型半直立,生長勢強,頂葉淺復缺刻,分枝多,頂葉、葉基色和莖色均為綠色,薯塊紡錘形,薯皮黃白色,莖尖無茸毛。
- 品質:莖尖燙後顏色翠綠色,無苦澀味,略有清香,微甜和有滑膩感,食味評分76.4。
產量表現
2012~2013年,參加國家菜用甘薯品種區試,10個試點兩年平均莖尖產量35.76噸/公頃,比對照福薯7-6增產11.00%。
2014年,參加國家菜用薯生產試驗,海南、河南、四川3個試點平均莖尖產量32.77噸/公頃,比對照福薯7-6增產21.30%。
適種區域
廣菜薯5號適宜在中國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海南、湖北以及福建地區晚春、夏季種植;已在廣東、四川、重慶、北京、河南和海南等地示範推廣。
栽培技術
- 選用無蟲口的薯塊作種薯育苗,假植繁苗後選用嫩壯苗種植。
- 選擇以有灌溉能力的田塊為佳。整地時,起平畦並施用磷肥20~30千克,若畝加土雜肥1000千克做基肥可獲得較好的莖尖產量及食用品質。
- 平畦種植,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畦寬為100~130厘米,每畝種植10000株左右。
- 薯苗成活後“摘芯打頂”促分枝,採收莖尖長以可直接食用長度為原則,一般在15厘米以內,每條分枝被採摘時應留有2~3個節,凡達到適采長度的莖尖均可採收,採收時間以清早為佳。
- 插後15~20天,畝穴施尿素5~10千克促壯苗,連續採收2次後建議每畝穴施尿素15~20千克、複合肥20~30千克。常淋水,要保持畦面土壤濕潤。
- 注意事項:品種不耐漬,注意合理密植,水旱輪作或選擇無病偏沙地種植;莖尖採收後,地下部結薯少,薯塊產量低,而且薯塊食用品質差,不宜用於生產商品薯,可作為種薯繁苗用;高感薯瘟病II型,中感薯瘟病I型,應避免在薯瘟病多發病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