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政治論視角下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研究》是鄭青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3年12月。
該書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前沿理論為指導,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基本方法論原則,立足中國社會的性質和發展現狀,聚焦利益和諧這一核心價值目標的研究,選取社會構建的利益政治這一研究範式,解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道路。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廣義政治論視角下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研究
- 作者:鄭青
- 首版時間:2013年12月
- 字數:246千字
- 類別:政治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分析了當代中國利益和諧面臨的主要矛盾,解析了推進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的思想依據,論證了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的發展理念,構建了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的機制安排,考察了國際社會利益和諧的實踐模式及啟示。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 |
第二章 當代中國利益和諧面臨的主要矛盾 | 第三章 當代中國利益和諧訴求的實踐成因 |
第一節 中國利益和諧面臨主要矛盾的類型 第二節 中國利益和諧面臨主要矛盾的根源 第三節 中國利益和諧面臨主要矛盾的影響 | 第一節 利益和諧訴求的實踐價值成因 第二節 利益和諧訴求的實踐功能成因 第三節 利益和諧訴求的實踐挑戰成因 |
第四章 當代中國利益和諧推進的思想依據 | 第五章 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理念的發展思路 |
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利益和諧思想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利益和諧思想 第三節 中國共產黨人的利益和諧思想 | 第一節 中國利益和諧理念的發展蘊含 第二節 中國利益和諧理念的發展思路 |
第六章 當代中國利益和諧構建的機制安排 | 第七章 國際社會利益和諧的實踐模式及啟示 |
第一節 利益和諧的訴求機制安排 第二節 利益和諧的協商機制安排 第三節 利益和諧的保障機制安排 第四節 利益和諧的調節機制安排 | 第一節 國際社會利益和諧模式的實踐分析 第二節 國際社會利益和諧實踐模式的幾點啟示 第三節 中國利益和諧實踐模式的發展舉措 |
作品思想
該書核心觀點如下:中國要實現社會利益關係的和諧,必須進行利益協調方式的轉變,這就需要利益和諧發展新理念的指導。科學發展觀是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先進的社會發展理念,它的理論指導價值,在於立足社會發展的目標,對原本糾結在一起的社會利益矛盾進行性質定位,引導社會實踐跳出狹隘單一的利益目標訴求,使社會實踐有的放矢統籌規劃利益和諧的社會發展目標。它的實踐意義,在於針對人類社會發展怪圈的難題,即西方學界認為的經濟發展與社會公平不可兼得的論斷,尋求了破解的思路:通過發展社會的方法解決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這一發展觀內含著豐富的利益和諧的發展理念,包括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強調利益關係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途徑等方面的和諧。由於利益和諧理念具有綜合性發展的特徵,因而利益和諧理念也要通過體系、過程、政策等進行綜合性的發展。
利益和諧的發展理念最終要通過可操作性的機制來實現。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要統籌兼顧各方面民眾的關切”,“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根據這一協調利益關係的指導思想,該書建議重點進行四個方面的機制安排:其一,重點構建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機制;其二,重點構建突發群體事件的利益協商機制;其三,重點構建底線公平的利益保障機制;其四,重點構建巨觀調控的利益整合機制。通過國內利益和諧的機制構建,逐漸影響利益和諧的國際體系的形成。
國際社會利益和諧實踐模式,主要圍繞社會公平與經濟效率的取捨,或力圖使兩者達到兼顧來推進,但就實踐狀況看,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困境。這些困境給予的啟示是:其一,國家責任是利益和諧實踐模式發展的要求;其二,利益和諧實踐模式存在制度與文化的差異;其三,社會發展是利益和諧實踐模式轉型的目標。同時,根據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要求,提出推進中國社會主義利益和諧實踐的四個構想:其一,以發展經濟奠定利益和諧的物質基礎;其二,以維護公正引導利益和諧的社會認同;其三,以體制改革形成利益和諧的發展動力;其四,以黨政廉治營造利益和諧的實踐環境。從而推進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利益和諧實踐模式的形成。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15年,該書獲江西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ISBN |
---|---|---|---|
《廣義政治論視角下當代中國利益和諧研究》 | 2013年12月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978-7-5161-3197-8 |
作者簡介
鄭青,贛南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利益政治理論和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