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顯示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

廣東省顯示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依託中山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技術學院建立。實驗室於1999年11月獲廣東省科技廳批准立項建設,2003年3月通過驗收。實驗室主要創立者、首任主任和學術帶頭人是許寧生院士,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是中科院蔣民華院士,實驗室主任是鄧少芝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顯示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山大學
  • 所屬學校:中山大學
  • 研究方向:新型場發射材料研究
  • 主要成果:國家“973”計畫項目
科學定位,研究方向,主要成果,團隊建設,科研裝備,合作交流,

科學定位

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定位是面向光電信息領域,開展先導性基礎研究與戰略性高技術研究。目前實驗室的工作重點是真空微納電子學、新型光電材料與器件技術、新型平板顯示技術等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方向是新型場發射材料研究、大面積冷陰極電子發射材料研製、真空微納電子器件研究、場發射平板顯示器(FED)和發光器件的研製、螢光材料套用的研究、場發射理論研究、電子紙顯示技術研究、新型薄膜電子器件技術研究、新型有機發光薄膜及器件研究和平板顯示電子技術研究。

主要成果

1999年以來,實驗室獲承擔國家“973”計畫項目、國家納米重大科學研究計畫項目、國家“863”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廣東省科技計畫重點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廣東省發展平板顯示產業財政扶持資金重大項目等。主要成果發表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物理評論快訊(Physics Review Letters)”、“材料科學與工程報告(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R: Reports)”、“美國化學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國際刊物上,獲中國和歐盟發明專利超過20項。“金剛石及其相關薄膜的場致電子發射特性和機制” 研究成果獲200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0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納米冷陰極及其器件研製”獲200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06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碳納米管發光管技術轉讓到企業開發;微膠囊電子墨水顯示屏技術以產學研形式推進產業化。

團隊建設

實驗室擁有一支70多人的研究隊伍,固定研究人員17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3名,其學科背景涵蓋凝聚態物理、微電子、光學和光學工程、材料物理、理論物理、化學、分析測試等方面。研究隊伍發揮了學科交叉優勢,形成科研攻關團隊,2000年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項目和2001年獲承擔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近五年來,實驗室培養出近100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其中3名博士研究生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名博士研究生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

科研裝備

實驗室擁有先進的實驗設備,形成了納微器件加工與測試平台、微納結構與材料表征平台、顯示與發光器件的微納加工與集成平台、光電特性分析和測試平台,為實驗室研究工作和開放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支撐。

合作交流

實驗室自建立以來,積極與國內外研究機構開展合作與交流,並建立了穩定的關係,代表性的合作交流方有英國盧瑟福國家實驗室、美國喬治亞洲理工大學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法國里昂大學電子發射實驗室、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台灣新竹交通大學等,是國內本領域一個國際學術交流的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