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藝術節

廣東省藝術節

廣東省藝術節是廣東省最高水平的專業藝術表演盛會,也是國內最早創辦的省級專業藝術活動之一,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三年一次,從1984年開始,共創作演出戲劇、舞劇和歌舞、雜技、曲藝等兩百多台。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將於2011年11月中下旬舉行,廣州將作為主會場,東莞、深圳參與共同舉辦本屆藝術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藝術節
  • 主辦單位:廣東省文化廳
概況,設立宗旨及特徵,作品形式,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簡介,亮點,往屆廣東省藝術節,第一屆,第二、三、四、五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

概況

設立宗旨及特徵

設立廣東省藝術節的目的在於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加強文藝隊伍建設,檢驗優秀舞台藝術精品,培育優秀藝術人才,弘揚嶺南優秀文化藝術,打造廣東文化品牌,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藝術需求。
廣東省藝術節是人民的藝術節,旨在豐富我省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作為一席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人民的文化盛會,精神的美食佳節。藝術節將充分體現時代性和人民性,積極反映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和人民民眾的社會歷史生活,與時代精神共鳴,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內容豐盛,題材涉獵古今中外,好看耐看,為人民民眾所喜聞樂見;形式、手法多樣化、大眾化,琳琅滿目;舞台裝備的高科技化以及燈光、舞美、服裝、音響等的綜合運用,使舞台呈現出五彩繽紛、美輪美奐的面貌;在風格上雅俗共賞,可各取所需;票價合理,適當降低,適合大眾的文化藝術消費。

作品形式

該活動由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在省政府的直接領導下,從1984年開始,共創作演出戲劇、舞劇和歌舞、雜技、曲藝等兩百多台。這些劇(節)目包括了粵劇漢劇潮劇雷劇、山歌劇、瓊劇採茶戲花朝戲、東江戲、漢調正字戲白字戲西秦戲13種廣東地方戲曲和話劇、芭蕾舞劇、民族舞劇、歌劇、現代舞劇、交響樂、民樂、歌舞、雜技、曲藝、木偶劇等十幾個藝術種類。歷屆廣東省藝術節上演的一些作品不僅受到觀眾和專家的好評,還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廣東省的藝術節集中了廣東省優秀的藝術創作人才,其中有十幾位演員先後獲得全國表演藝術最高獎--梅花獎,廣東省的導演、舞美、作曲、編劇等各個門類的藝術家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廣東省藝術節還充分利用了全國的藝術資源,有力地推動了廣東省的藝術創作。

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

簡介

第十一屆廣東省藝術節由廣東省文化廳舉辦,官方網站廣東文化網。於2011年11月11日至23日在廣州主會場和東莞分會場舉辦。據統計,屆廣東省藝術節共安排劇目55台(共演出60場),其中36台為參評劇目,15台粵劇文化廣場粵劇展演,3台為香港、澳門、台灣的參演劇目,1台為新疆喀什的歌舞晚會。作為主會場的廣州將上演33台劇目,主要的演出場地包括友誼劇院、黃花崗劇院、軍區禮堂、蓓蕾劇院、南方劇院、江南大戲院、省歌小劇場、星海音樂廳和中山大學梁銶琚堂等9個劇場;分會場東莞將在玉蘭大劇院、東城劇場和常平劇場上演8台劇目。36台參評劇目中,包括粵劇11台,超過往屆的9台;潮劇3台;客家山歌劇2台;廣東漢劇、雷劇、採茶歌舞情景劇、西秦戲、花朝戲、皮影戲各1台;正字戲與白字戲組合專場1台;話劇6台;音樂劇及其他音舞劇7台。此外,還包括大型美術、文博類展覽4個,高層藝術論壇1個,藝術講座3個。藝術節預計到場觀眾在6-7萬人次以上(不含網上觀眾),僅免費觀看觀眾人數估計達2萬人。

亮點

一、內容及範圍的觸角更廣
本屆省藝術節是省、市、縣、鎮各級藝術院團的首次整體亮相,呈現梯隊分布態勢。擴大了參演範圍,一改過去只見各大專業院團身影的現象,吸納了一批有實力的社會辦、民營劇團的參與,不僅進一步充實藝術節的劇目內容,更重要的是有助於鼓勵藝術創作,推動文化藝術的發展與繁榮。
上演劇(節)目除了話劇、音樂劇、舞劇、兒童劇等外,幾乎囊括廣東所有的地方劇種:粵劇、潮劇、廣東漢劇、雷劇、採茶戲、客家山歌劇、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和花朝戲以外,最令人欣喜之處是,稀有劇種白字戲、西秦戲分別推出原創劇目《江海滄桑》《留取丹心照汗青》,為這些古老的藝術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
同時邀請港、澳、台以及新疆有實力的藝術團體參與演出,其中台灣、新疆喀什的劇團是首次受邀參演藝術節,港、澳兩台均為喜劇,十分值得期待。香港話劇團帶來的劇目是話劇《脫皮爸爸》,澳門青年劇團帶來的劇目是話劇《武松打蚊》,台灣諸羅山木偶劇團則帶來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布袋木偶專場,新疆喀什民族歌舞藝術團的《最美是喀什》則是一颱風格濃郁的民族風情晚會。這些精彩劇目將會給廣大觀眾帶來全新的藝術感受。
除延續過去藝術節舉辦大型美術展覽的傳統外,本屆藝術節還將增加重點文物展覽活動,促進全省文化藝術的綜合亮相,多角度、多途徑、多領域全方位聯動,營造更為濃郁的藝術氛圍。我們將廣東美術館今年的重頭戲--“第四屆廣州三年展”啟動展以及藝術“空與間”體驗工作坊項目納入到省藝術節的整體內容,還將廣東省博物館組織舉辦的“第二屆廣東青年畫院畫家作品匯報展”和“嶺南風韻:饒宗頤書畫藝術特展”納入到省藝術節的活動內容中。
二、首次創設重點板塊
本屆省藝術節的劇目類型豐富,創設有主要戲曲板塊、稀有劇種板塊、話劇板塊、音樂劇及其他音舞板塊、喜劇板塊、“百年辛亥”板塊、港澳台及新疆板塊等。各板塊貼近人民民眾的需求和喜好,特別是喜劇板塊(4台)、音樂劇板塊(4台)、“百年辛亥”板塊(6台)、港澳台及新疆板塊(4台)等,相信將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引導創作的現代化發展方向,打造嶄新的藝術節。
三、文化惠民措施多元化
為了讓更多的民眾能走進劇院,享受藝術,本次藝術節的部分演出劇將實行低票價甚至免費政策,如推出“萬票免費活動”,除了在粵劇文化廣場、中山大學共18場演出全免費外,其他每場演出拿出120-150張免費票,主要惠及需要關愛和幫助的社會群體(如外來務工人員、低保戶、空巢老人、貧困兒童、殘疾人等)。此外,藝術節舉辦期間,由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負責組織,在廣州市文化公園粵劇文化廣場舉行15場免費的粵劇演出,讓廣大民眾也融入藝術節的歡樂海洋,營造一次粵劇的“狂歡節”;由中山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組織,在中山大學梁球琚劇場舉辦藝術節3個專場--皮影戲專場、木偶戲專場和特色劇種(正字戲、白字戲)專場,讓莘莘學子免費進劇場,近距離感受藝術的薰陶。
四、首次增設網上直播、評議環節
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本屆省藝術節還增設了網上直播環節。由省文化藝術信息中心牽頭組織,對重點演出場次進行網上視頻直播,觀眾只需對參評劇目進行網上評議,即可免費獲取相關演出的門票。通過網上直播和評議環節,增加民眾關注度,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與,擴大優秀劇目的影響力。
五、舉辦暖場活動活躍氛圍
本屆省藝術節開幕式前,在開幕式所在地友誼劇院舉辦暖場活動,營造氛圍,烘托氣氛。本屆藝術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均在友誼劇院舉行。開幕式前,在友誼劇院門前廣場安排有時長約40分鐘左右的藝術節劇目片段戶外集錦演出,為藝術節的正式開幕獻上禮花。
目前,藝術節的各項籌備工作進展順利,相信屆時精彩的藝術劇(節)目將接踵而來,引領大家走進流光溢彩的藝術殿堂。

往屆廣東省藝術節

第一屆

第一屆廣東省藝術節於1984年9目25日一11月1日在廣州舉行。有30台劇(節)目參加演出。廣東歌舞劇院的舞劇《牡丹亭》獲得文化部的獎勵。廣東話劇院的《特區人》作為我國較早正面反映和謳歌改革開放的劇作,在全國引起了較大的迴響。這一屆藝術節還上演了莎士比亞的名劇《奧賽羅》。

第二、三、四、五屆

1986年、1989年、1991年和1993年,又相繼舉辦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屆廣東省藝術節。在這幾屆藝術節里,分別上演了潮劇《張春郎削髮》 ,《陳太爺選婿》,話劇《裂變》,《新居》(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粵劇《順治與重鄂妃》,《魂牽珠璣巷》(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倫文敘傳奇》(獲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中英街傳奇》(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山歌劇《漂流的新娘花》,雷劇《抓鬮村長》(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優秀作品。
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LOGO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LOGO

第六屆

1995年,第六屆廣東省藝術節第一次邀請了港澳、新加坡、日本、烏克蘭、印度、西班牙、俄羅斯、奧地利、韓國等地區和國家的藝術團體參加。這些團體帶來的音樂歌舞節目,不僅豐富了藝術節的內容,而目為廣東藝術家提供了一個與海外同行交流切磋的舞台。

第七屆

第七屆廣東省藝術節於1998年9月5日至15日在廣州舉行。本次藝術節將向觀眾奉獻15台劇(節)目,除省內12台外,還將請省外及國外的文藝團體參加,全部演出將在廣州舉行。本次藝術節期間,還將專門召開兩次題為“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廣東戲劇”和“廣東舞蹈創作的現狀與發展”的研討會,旨在推動廣東舞台藝術的發展。本次藝術節,有悠久歷史的木偶劇第一次作為一個獨立的劇種參加。

第八屆

第八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02年12月5日至16日在廣州舉行。廣東歌舞劇院的舞劇《風雨紅棉》獲得文化部全國舞台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本次藝術節最成功的突破,是評獎改革。其中,來自省內外的專家評審與作品主創人員面對面座談的方式,尤其令人關注。據介紹,評審直接與主創人員面對面座談,在國內正式評獎的藝術活動中尚無先例。

第九屆

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05年11月18日至30日在廣州(主會場)、深圳、珠海、東莞、佛山等城市的12個藝術表演場所舉行。據悉,這是藝術節近10年來第一次在廣州以外的城市設立分會場,也是首次由5個城市聯合承辦如此大規模的專業藝術比賽。藝術節有4種不同體制的藝術團體登台演出,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廣東省藝術體制改革的成果。除了國有藝術團體外,還有有限責任公司(廣東實驗現代舞團),純粹的商業性的藝術團體(深圳世界之窗五洲藝術團和珠海圓明新園藝術團)以及業餘藝術團體(深圳寶安區藝術團)。這屆藝術節推出的舞劇《風雨紅棉》、表現清代廣東商人的話劇《十三行商人》、潮劇《東吳郡主》和音樂劇《星》在國內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之後,話劇《十三行商人》進京參加紀念中國話劇百年全國優秀話劇展演並獲獎。音樂劇《星》繼舞劇《風雨紅棉》之後再獲文華大獎。

第十屆

第十屆廣東省藝術節於2008年11月21日至12月3日在廣州主會場和東莞分會場舉行。據統計,本屆藝術節期間共上演了40台劇目,觀眾總數約4萬人。本屆藝術節共評出綜合獎30個、特別獎11個、單項獎160個、“表演新秀獎”10個、小戲小品一等獎5個。其中廣東歌舞劇院的舞劇《王阿婆與許老頭》等8個節目榮獲一等獎。香港舞蹈團的大型舞劇詩《清明上河圖》、澳門中樂團的民族音樂會《中國風·濠江情》、廣東粵劇青年團的粵劇《山鄉風雲》等11個節目榮獲特別獎。本屆藝術節首次將大學生志願者納入本屆藝術節的工作員行列。被聘者將參與本屆藝術節的宣傳、會場組織、文案處理等工作,並將發揮青年學生連結藝術舞台的紐帶作用。以往的藝術節,只是大型舞台藝術作品的展演,本屆藝術節不僅增加了廣東美術館的“廣東民間美術展”(《圖像就是精神——改革開放三十年廣東美術專題展》、《廣東民間美術生態考察——粵東行》),而且過去只能參加業餘演出的戲劇小品和小戲曲,也取得了參演資格(東莞長安鎮演出3個專場總計26部作品)。這些都是歷屆藝術節所罕見的。這不僅拓展了藝術節的表現空間,而且為本屆藝術節注入了新的元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