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所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廣州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歷史研究室。

1980年,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成立。1982年,歷史研究室擴建為歷史研究所,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孫中山研究等研究室,後增設港澳史、明清經濟史、當代史研究室。1986年,析孫中山研究室置孫中山研究所。

2001年,歷史研究所與孫中山研究合併為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2006年,該院成立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與中山市共建“孫中山研究基地”,均掛靠本所。

2009年,該院以該所為依託,成立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

該所設有“韋慶遠教授藏書閱覽室”和資料室。

該所、中心現有科研人員15人,其中研究員4人,副研究員6人,助理研究員4人;科研人員中博士14人,博士後3人,留學歸國人員1人。

該所、中心現任所長/主任為李慶新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
  • 成立時間:1958年
  • 前身所屬機構:中國科學院廣州哲學社科所
  • 前身:廣州哲學社科研究所歷史研究室
基本信息,研究項目,

基本信息

半個多世紀以來,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薪火相傳,建立起除了世界史、考古學以外的門類比較齊全的學科體系,一直是廣東省研究水平較高、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史學重鎮。曾獲廣東省政府頒發“廣東省先進單位”、廣東省委、省政府頒發“廣東省文明單位”等殊榮。
該所成立以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在該所工作,如孫中山與中國近代史研究專家張磊、李時岳、張難生、黃彥、方誌欽、劉望齡、黃明同、黃振位,明清史、經濟史專家葉顯恩、蔣祖緣,港澳史專家金應熙、鄧開頌,經學史專家章權才等。 承擔過多項國家、省部級重大項目以及國際合作課題,在中國社會經濟史、廣東地方史、孫中山與中國近現代史、港澳史、中國經學史等領域成就卓著,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聲譽。近年來,該所大力推進理論創新與學科重構,形成海洋史、歷史人文資源研究等新優長學科。
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是國內第一個海洋史學專業研究機構,致力建構有國際影響的海洋史學研究基地與學術交流平台。2010年起主辦出版《海洋史研究》(StudiesofMaritimeHistory),至2015年已經出版第8輯,成為我國海洋史學刊物中的佼佼者。2013年12月,《海洋史研究》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全文收錄,是目前該資料庫收錄的國內唯一一份海洋史專業學術輯刊。2014年,在第三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集刊年會首次優秀集刊評獎中,《海洋史研究》榮獲二等獎。
該所、中心與國內外學術界聯繫密切,交流廣泛,多次舉辦大型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荷蘭、越南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高等學府、學術機構建立交流與協作關係,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為客座研究員或顧問,加強了各重點學科的研究力量。
1990年起,廣東省社科院以歷史與孫中山研究所為依託,設定中國近現代史碩士研究生點,招收培養中國近現代史、區域經濟社會史、港澳史、中國近代思想史等方向研究生。
2010年,該所研究生碩士點被廣東省評定為歷史學一級學科,下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專門史(中國海洋史、區域社會經濟史)等3個二級學科。

研究項目

該所、中心目前主要研究項目有:國家“十二五”期間(2011-1015年)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南海史》(3卷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環南海交通地理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18世紀華人南渡與越南社會”、“明代廣東海防體制轉變研究”,“清前期廣東海島管理研究”,“督撫與清末預備立憲研究”,廣東省“理論粵軍”重大基礎理論課題:“16至18世紀廣東瀕海地區開發與海上交通研究”,廣東省社科院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從華南到越南:瀕海地區經濟社會史研究”、“辛亥革命與廣東社會”、“廣東海洋發展史”及廣州大學十三行研究中心項目“百年探索:十三行研究回顧與展望”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