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開發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廣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開發與套用重點實驗室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省政府早在1995年開始就通過省長專項基金支持實驗室基礎建設工作,並在1999年11月正式立項建設,2002年10月通過廣東省科技廳驗收。2003年初開始進行學科調整,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為主線設定3個研究方向:生物質能、天然氣水合物、能源戰略。2003年9月立項進行二期建設,並搬遷到五山創新園區,根據研究方向布局建立相應的創新體制和機制,實行與國際接軌的實驗室管理。擁有熱能工程碩士點,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開發與套用重點實驗室
  • 地區:廣東省
  • 研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 基本:重點實驗室
  • 建成時間:1999年11月正式立項
  • 實驗室主任陳勇
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實驗室主任簡介,開放課題簡介,研究目標,

研究方向

1.生物質能研究:資源及能源作物、生物質熱化學利用、燃料合成、固體廢棄物能
2.天然氣水合物研究:相關理論與技術及其衍生技術理論與開發
3.能源戰略研究:微能源系統、能源與環境、能源政策分析與戰略研究)

研究內容

能源植物選育,利用過程環境與生態影響評估,分布及特性,生長與生物質能利用過程碳、氫、氧、氮循環模擬;生物質氣化與燃燒,氣化發電,熱解液化,高能轉化;化學合成液體燃料,生物質柴油改性提質及利用,氣化制氫;RDF的研究及技術開發,特種垃圾的熱解焚燒,固體廢棄物處理成套技術設備及系統集成。 天然氣水合物:形成機制和分布特徵研究;探測技術、資源評價和綜合判識系統的研究;熱力學、動力學、和傳熱、傳質學理論研究;開採理論與技術;能源利用及環境保護技術研究。 能源戰略:能源戰略設計理論和方法研究;能源資源、結構分析;能源政策分析與戰略研究,能源利用過程的經濟、環境評價與污染控制;微能源系統,微流體MEMS,生物傳熱理論與技術;

實驗室主任簡介

陳勇,1993在日本名古屋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3-1996在日本名古屋大學任教,1996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畫”,1998至今任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所長、博士生導師,2001至今任中科院廣州分院、廣東省科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潔淨煤技術,固體廢物能利用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共發表論文100多篇,獲國家專利8項。2001年獲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大成果獎;2001年首屆廣東傑出留學青年回國創業之星;2002獲全國環保先進工作者稱號。擔任廣東省科學協會副主席,廣東省環保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能源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煤炭轉化》雜誌編委,國家清潔煤燃燒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工程熱物理學會能源專業委員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科學院能源委員會委員,國家後續能源戰略規劃編寫組成員,國家“十五”863能源領域專家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顧問。

開放課題簡介

根據擬定的重點實驗室各學科方向研究目標與近期工作重點,設立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科學基金,對實驗室內外本領域研究人員開放,以推動學術交流與合作並促進本領域學科自身的成長。如華南理工大學、湛江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所得到了重點實驗開放基金的支持,與實驗合作開展研究工作。

研究目標

實驗室根據“整體規劃,明確目標;堅持標準,突出重點;調整結構,創新體制;精幹隊伍,轉變機制;改善環境,建設制度;擴大開放,促進聯合”的原則,在前期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的精神,實行科研——產業——行政——流動四大模組的整體布局,各模組在實行全員聘用契約制的基礎上採取不同運行機制,按需設崗,按崗聘任,對人員實行動態定位,其主要內容是全所實行“按需設崗,逐級聘任,競爭上崗,強化考核,側重績效,優勝劣汰,動態更新,簽約管理”的契約聘任機制;實行相對固定崗位和流動崗位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用人機制;建立與實際貢獻直接掛鈎的績效工資制度和考核制度,實行按崗定酬、按任務定酬、按業績定酬的分配製度。以實現目標管理、高酬嚴考、滾動發展。  實驗室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緊密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重大關鍵問題,從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水合物的套用基礎研究出發,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建立了一支團結、創新、富有活力、學術思想活躍的中青年學術隊伍,已形成了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隊的中堅力量,實驗室已經成為研究與高水平人才培養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內相關領域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並在國際學術界享有較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