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依託,立足廣東和南中國海區域,逐步建設成為一支物理海洋與大氣、海洋環境科學交叉的複合型高水平學術團隊,為我國的海洋科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
- 主管部門: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依託,立足廣東和南中國海區域,逐步建設成為一支物理海洋與大氣、海洋環境科學交叉的複合型高水平學術團隊,為我國的海洋科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廣東海洋大學南海海洋環境研究所以廣東海洋大學為依託,立足廣東和南中國海區域,逐步建設成為一支物理海洋與大氣、海洋環境科學交叉的複合型高水平學術團隊,為我國的海洋科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研究方向l 南海海洋-...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於1959年1月,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海洋研究機構之一。南海海洋所重點學科領域有熱帶海洋環境動力與生態過程、邊緣海地質演化與油氣資源、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生態保護和海洋環境觀測體系及其關鍵技術。
主要用於海洋環境,海洋生態,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和海——氣相互關係等方面的綜合調查。科考船隊還配套有中國科學院惟一的建於1982年的3500噸級海洋科學考察船碼頭。該碼頭位於廣州市郊珠江淡水區域,碼頭泊位長115米,負水深6.7米。配有...
黃小平,研究員,主要從事海洋環境污染與生態保護研究,代表論作《中國南海海草研究》。基本信息 姓 名: 黃小平 性 別: 男 職 務:職 稱: 研究員 學 歷: 通訊地址: 廣州市新港西路164號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簡歷 1965年10...
林強,男,中國國籍,博士,男,1979年出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務委員 人物履歷 2003年於魯東大學獲學士學位,2007年於中山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期間赴佛羅里達理工大學進行博士生聯合培養),2007...
張長生,男,1972年生,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中科院“百人計畫”入選者。海洋化學生物學、分子微生物學、海洋天然藥物化學專業。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後。1994年本科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現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長。
徐向榮,女,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海洋環境地球化學,探索自然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的污染物(氮磷、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物)在典型熱帶河口及海灣等近海生態系統中的環境過程。2005年獲香港大學博士學位...
黃暉,女,1969年7月出生,現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站長、研究員。人物履歷 1986年,黃暉考上了湛江海洋大學,學習水產養殖專業。1993年,考上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水水產病害專業 1996年,獲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學碩士學位...
(5)人類活動影響下近海海洋環境污染形成機制與生態效應。數值模擬及預報研究中心 (1)建立並完善海-陸-氣預測預報系統。(2)建立預警系統,提高防災減災能力。人才培養 南海海洋氣象研究院協助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培養多名博士、...
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是由廣東海洋大學與深圳市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於2016年5月共建的深圳市屬事業單位。研究院作為深圳的第一家高等海洋教育科研機構,其業務範圍是開展海洋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進行科技成果推廣與產業化,提供科技服務與...
專家單位:南海海洋工程勘察與環境研究院 專家職位:總工程師 專家職稱:研究員 擅 長:功能高分子膜的合成,曾研製成功三個系列膜品種,填補國家塗槳法均相膜生產的空白。人物貢獻 海水淡化和水處理技術開發及其套用.主持創建全國第一、二...
中科院大亞灣海洋生物綜合實驗站學科定位為:亞熱帶海灣及其臨近海域生態系統動力過程及其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是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創新重點領域——熱帶海洋環境與生態動力過程和熱帶海洋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
(in Japanese)科研項目情況 1. 科技部973項目,我國近海有害赤潮發生的生態學、海洋學機制及預測防治--課題“我國典型赤潮高發區赤潮的生物-化學-物理過程的數值模擬”2. 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項目,海洋環境動力反饋過程 ...
2002年9月,經廣東省科技廳批准,依託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建設廣東省漁業生態環境重點實驗室。2003年,南海水產研究所網路中心成立。2009年,南海水產研究所被農業部認定為“國家水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2010年9月,國家人社...
中山大學(南校區),廣州市第六中學,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東校區-教學樓,信孚康樂國小,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海珠校區),中國電器科學研究院(新港西路),中山大學(南校區)-圖書館,廣州市第...
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 國家海洋局南海規劃與環境研究院。2021年7月,被評為自然資源部直屬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
1997年7月,博物館為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兼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長、中國海洋湖沼學家、貝類學奠基人張璽教授建立了張璽教授紀念廳。1998年6月,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名譽所長、廣東海洋大學學校名譽教授、中國海藻...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於2016年7月由學校為最佳化學科專業布局,按照學科基礎相同的原則,由相關教學系及專業整合而成。辦學歷史 學院前身是原湛江海洋大學基礎科學繫於2002年更名為理學院,2016年6月學校調整學院設定和最佳化學科專業布局...
,擔任“廣東特支計畫”本土創新創業團隊: 南海生態環境權益綜合研究團隊團隊帶頭人,擔任廣東省海洋生態環境遙感中心(GDRS)主任。人物經歷 唐丹玲,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美國羅德島大學博士後,曾在美國南福羅里達州大學、日本東北大學等學習和...
王春在,熱帶海洋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學術帥才”、廣東省“珠江人才計畫”引進領軍人才。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本科(1978.07-1982.07) 海洋氣象學 中國海洋大學 碩士(1983.08...
曾任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質系。1988年,在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獲海洋地質學碩士學位。1999年2月起,先後任人事教育處處長、資產財務處處長、海洋環境工程中心主任和所長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