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鎮-歷史沿革
汕尾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東南沿海出土文物考證,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此漁獵種植,生息繁衍。《禹貢》有九州之說,時汕尾屬九州中的揚州南境;《周禮·夏官·職方》稱為藩服之地;春秋屬南越;戰國入楚稱百越,秦至漢初,汕尾全境均屬南海郡博羅縣地域。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平南越,置海豐縣。為汕尾地區有縣級建置的開始,距今已有2110年。元代,汕尾地區屬江西行中書省廣東道惠州路;明代屬廣東布政使司惠州府;清代屬廣東省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海豐縣東部之石帆、坊廓、吉康三都置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海豐、陸豐兩縣同屬惠州府。民國初年,隸屬廣東省潮循道,民國19年(1930年),隸屬廣東省第4行政督察區。
解放以來,海豐縣行政區域經過劃大區、鄉,撤區並大鄉、高級農業社、人民公社和政社分設,建立鄉政權等階段的沿革、變化和調整。調整和設定的情況如下:
汕尾鎮1950年,海豐縣設立7個區和汕尾鎮,轄5個鄉級鎮(海城鎮、公平鎮、聯平鎮、可塘鎮、捷勝鎮),44個鄉。
1961年,海豐縣改設為3個區:海城區、汕尾區、高潭區。轄2個鎮(海城鎮、汕尾鎮)、30個公社。
1963年,全縣合併公社,改設為1個鎮,18個公社:汕尾鎮、海城、三新、公平、黃羌、梅隴、鮜門、鵝埠、赤石、紅草、馬宮、赤坑、田墘、遮浪、捷勝、可塘、聯安、陶河、東涌公社。
1964年春,汕尾鎮劃出香洲公社,全縣為一個鎮,19個公社。
1983年10月,香洲公社併入汕尾鎮,全縣有2個鎮;22個公社。
1988年1月,汕尾市及汕尾市城區成立;並析海豐縣南部沿海的汕尾、紅草、馬宮、東涌、田墘、捷勝、遮浪7鎮建置市城區,現為鳳山街道辦事處。
汕尾鎮-汕尾現狀
鳳山街道(即原汕尾鎮)自1989年3月建辦事處以來,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總面積13.79平方公里,總人口近七萬人。1997年全街道社會總產值26805萬元,其中工農業總產值14374萬元,人均收入2924元,分別比1989年增長4.7倍、5.4倍、4.3倍。財政收入逐年增長,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今日鳳山,政通人和,百業俱興,一派生機。
鳳山街道現有疊石山工業用地2萬平方米,可發展‘三高’農業用地466.7公頃,嶼仔島周圍四面環海,自然風光綺麗宜人,開拓度假村十分有利,鳳山已經成為一塊宜農、宜工、宜商和發展旅遊事業的黃金寶地。
汕尾鎮-氣候特點
汕尾氣候全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歷年平均氣溫21.10C,年最高氣溫38.50C,最低氣溫1.60C;最高日降雨量475.7mm,年平均降雨量1029.6mm,年平均相對溫度80%,年平均氣壓為1019.6毫巴;年平均日照量2179小時,日照率49%;每年5月10月為颱風影響期,年均風速3.4m/s,一年四季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
汕尾鎮-語言文化
汕尾毗鄰珠江三角洲,又毗鄰香港,加之香港電視節目的影響和省內人口流動,當地居民,特別是年輕一輩,大多具備粵語交際能力。文化方面既受港澳大都市文化影響又保
汕尾白字戲持著海陸豐傳統習俗。
戲劇: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
民間文化:滾地金龍、陸豐皮影戲;
5項目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歌舞:汕尾漁歌、海豐麒麟舞、錢鼓舞、陸豐皮影戲、河田高景。
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汕尾9項目全入選。
汕尾鎮-物產資源
水產、礦產、水力和動植物資源得天獨厚。
龍蝦汕尾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是廣東省著名的漁場之一。龍蝦、膏蟹、鮑魚、魷魚等名貴水產種類繁多,漁業產值居全省之首。境內魚、蝦、蟹、貝、藻類齊全,漁業生產已有數百年歷史。 一般具有捕撈價值的魚類達200多種。大量生產的有藍園參(池魚)、海鯰(赤魚)、竹夾魚、鮎魚、大眼鯛(目鰱)、大甲參、石斑等。甲殼類有墨吉對蝦、近緣新對蝦等。貝殼有近江牡蠣(蚝)、翡翠貽貝、藍蚣等。藻類有廣東紫菜、鵝掌茶等。
主要有花崗岩石料、石英玻璃砂、高嶺土以及硫鐵礦、鐵、鎢、錫、鉍、銅、鋁、鋅、矽石、水晶石等。高嶺土儲量達8000萬噸,其三氧化二鋁含量大於 40%的約4000萬噸以上。優質石英砂資源更為豐富,儲量達 2000萬噸以上,含矽量達98%,均具有開發利用的良好條件。
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蓮藕、茨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龍眼、香蕉、柑、桔等29科 42種。香爐桔是汕尾市特有的優良無病苗木材料。
汕尾造船業造船、輕工業和手工業發達,魚鉤暢銷國外。市區三面臨海,依港而立,海運四通八達,是全國首批對外開放口岸之一。具有亞熱帶海濱獨特風光,有“廣東沿海旅遊黃金海岸”之譽。
土特產品 [汕尾市區] 海魚、海鹽、龍蝦、膏蟹、鮑魚、魚鉤 [陸豐市] 海魚 [海豐縣] 海魚、海鹽 [陸河縣] 柿餅、青梅、黃欖。
汕尾鎮-經濟建設
汕尾建市以前,汕尾魚釣廠,在當時是世界聞名的,全世界有60%的魚勾出自這裡。湛江海洋大學的前身“廣東海洋學校”也是在汕尾鎮。汕尾四大工廠在海陸豐地區也是挺有名氣的。
汕尾市汕尾建市以後,把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加速了工業的發展。以“三資”、“三來一補”企業、鄉鎮企業為突破口的工業建設全面拉開。從此,汕尾的工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穩定發展的時期。目前,一批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工業項目已在汕尾紮根、開花、結果,形成了以電子、家電、服裝、食品、飲料、製鞋、化工、工藝等多種行業的工業體系。1998年,全市工業產值103億元,比1987年增長1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