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鎮(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東涌鎮)

東涌鎮(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東涌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東涌鎮位於廣東省汕尾城區東北部,瀕臨品清湖,位於品清湖畔,地理坐標北緯22°44′~22°51′,東經115°10′~115°23′,距市區6公里,東與海豐縣赤坑鎮交界,南與捷勝鎮和紅海灣區田墘街道相連,北與海豐縣的陶河鎮接壤 。陸地總面積103.58平方公里。截止至2013年底,東涌鎮轄有1個居委、15個村委,51個自然村,人口6.30萬人,有港澳台胞和海外僑胞近1萬人。

東涌鎮是城區的區域大鎮 ,是未來汕尾的新城市中心。近年來,東涌鎮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社會經濟發展躍上新台階。2009年,東涌鎮躋身廣東鎮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百強第98名,位列粵東地區第8位。2010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1.1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5.7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東涌鎮
  • 別名:東沖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汕尾市城區
  • 政府駐地:東涌鎮
  • 電話區號:0660
  • 郵政區碼:516621
  • 面積:103平方公里
  • 人口:5.8萬
  • 火車站:汕尾站
  • 車牌代碼:粵N
歷史沿革,社會經濟,社會事業,土特產,發展規劃,

歷史沿革

東涌鎮 以鎮府駐地東涌墟取名。東涌於1949年底解放,1950年先後隸屬五區(紅草)和七區(汕尾);1952年分屬五區(紅草)、八區(捷勝);1953年屬漁民區(後改十二區、東涌區);1957年撤區設東涌、品清、流安三個大鄉;1958年將三個大鄉合併成立東涌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制改稱區;1986年撤區改鎮建制。1988年3月東涌鎮隸屬城區。2007年,轄東涌、洪流、民群、新民、東石、品清、新湖、新地、赤古、寶樓、新安、民進、龍溪、安華、石洲等15個行政村和東涌社區(全鎮51個自然村)。
東涌鎮鎮政府東涌鎮鎮政府

社會經濟

區位交通
東涌鎮是汕尾未來的新城市中心。汕尾中央商務區(火車站片區)已在規劃建設中,是汕尾新區建設的三個起步區之一。
汕尾火車站位於東涌鎮境內,廈深鐵路在鎮境內經過,未來還將引入廣汕鐵路、龍汕鐵路、深惠汕輕軌。
火車站站前廣場東側,為占地2.8萬平方米的汕尾市客運交通樞紐,與火車站結合形成區域性交通樞紐。
農業
東涌鎮東、西部 為 汕尾的平原產糧區、南部 為 汕尾的品清湖,曾經是汕尾是生產海鹽和進行海水養殖的理想基地,北部多丘陵台地,宜果、宜林、宜牧。2006年該鎮有大小山塘水庫18座,總蓄水量1850萬立方米,有防潮海堤15.2KM,耕地面積1045公頃,品清湖灘涂面積1066公頃。鎮內蔬菜、水果、海水養殖三大基地已初具規模,面積分別達到4000畝、7000畝、3000畝以上,養豬、養雞、花卉等特色農業。 2011年,該鎮農業總產值7.35億元,比增7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725元,比增13.1%,已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東涌鎮
2011年全鎮糧食播種面積30860畝,糧食總產量達5358噸。全鎮種果、蔬菜、海水養殖面積分別達到7520多畝、12220畝、4200多畝。
工業
已初步形成新湖、品清、東涌工業長廊,還有東涌民營科技園和番禺轉移產業園區正在加緊規劃建設。2006年全鎮共有工企業306家,從業人員1.6萬人,其中產值超500萬元以上的工企業有9家,工業門類有塑膠、紡織、皮革、文具、珠寶工藝等,工業已成為鎮的主要產業。

社會事業

郵電通信
2006年,有電信支局、郵政支局各1個,擁有固定電話8000多部(戶),寬頻業務200多戶,卡式公話26部,信箱13個,電信業務收入540多萬元,郵政業務收入70多萬元。
文化教育
2006年,有初級中學和完全中學各1所,國小19所,在校生11000人,其中中學生3700人,小學生730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心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90人。
醫療衛生
2006年,有鎮級衛生院1所,鄉村個體醫療12間,醫護人員50人,鎮級衛生院內設婦產科、綜合內外科、化驗室、X光、B超、心電圖等科室。2007年全鎮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農民36268人,覆蓋率達75%。

土特產

海鹽、鰻鯰(沙毛)。

發展規劃

基於東涌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基礎設施條件,1988年3月,汕尾市決定把東涌鎮作為工業衛星鎮進行重點建設。並作出了長遠的發展規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