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時代美術館

廣東時代美術館

廣東時代美術館由時代地產於2003年出資創辦,在2005年第二屆廣州三年展的“三角洲實驗室”(D- Lab )當中,雷姆·庫哈斯和阿蘭·弗勞克斯共同受邀,為美術館設計一個觀念性的永久建築,於2010年9月落成。

2010年10月廣東時代美術館註冊為非營利性公益美術館並正式對外開放。美術館從構思、設計到實現的過程,反映了珠三角地區獨特的社會、經濟和文化條件,是一個城市化進程的獨特案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時代美術館
  • 外文名:Guangdong Times Museum
  • 地點:廣州市黃邊北路時代玫瑰園3期
  • 落成時間:2010年
  • 類型:非營利性公益美術館
介入式結構,世界的視窗,

介入式結構

廣東時代美術館的功能空間分散在一棟典型社區住宅建築的數個不同樓層里,是一種與生活和居住空間直接交叉的介入式結構。
廣東時代美術館首層入口面向街道,設有書店、咖啡廳和藝術品商店,大堂空間可舉行各種公共活動,十四樓的辦公區由三個住宅單元改造而成,專用電梯垂直經過居民樓直達十九樓展廳,露台和兩個玻璃展廳俯視廣州北部的城市景觀,社區住宅的頂部直接成為展牆視覺元素的一部分,展廳的夾層是對公眾開放的閱讀空間,地下一層則用於美術館的檔案儲存。

世界的視窗

廣東時代美術館致力於研究和展示當代藝術及其相關的文化理念,促進本土的、公共的、跨學科的藝術實踐與文化生產。通過有意識地把藝術和文化的研究、展示、交流、教育和社區緊密地結合起來,發掘當代藝術和文化與公眾之間潛在的接觸區,一方面為藝術實踐和文化生產提供機遇和靈感,另一方面也打開一扇觀眾進入和了解當代藝術和文化現狀的視窗。
一個藝術生產交流的平台
廣東時代美術館不僅是一個展覽呈現的場所,也是一個刺激藝術實踐和文化生產的空間;是一個活躍的社區文化中心和促進區域藝術發展的平台;是一個讓觀眾既在展覽中,又在創作過程中體驗藝術的新型機構;是一個可供藝術家聚集、交流思想並協助他們完成作品的基地,也是一個研究中心和思想庫。 廣東時代美術館通過發動一系列的展覽、項目和公共文化活動,積極探索藝術實踐、文化生產、公眾和城市公共領域之間多樣化和多層次的關係。
展 覽
扶持中青年藝術家
廣東時代美術館的展覽以主題性和研究性的群展和個展為主,通過強調策展概念和模式上的實驗,對所在城市、社區和機構的語境作出回應,為處於上升期的中青年藝術家提供一個對話性和生產性的研究展示平台。
支持新創作
廣東時代美術館支持藝術家在展覽及項目框架內,提出新方案、創作新作品,探討作品與空間、作品與公眾以及作品與社區之間互動的可能性。
鼓勵跨學科知識生產
廣東時代美術館鼓勵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以及來自不同領域的文化生產者,以創作、研究為基礎開展在地跨學科研究,呈現藝術創作、文化生產和城市公共領域之間的動態關係。
開放工作室
廣東時代美術館邀請藝術家進行開放的駐地創作,打破美術館只呈現完成作品的常規,引入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並讓觀眾與藝術家進行零距離交流。 廣東時代美術館一方面鼓勵藝術家走出工作室,提供美術館的環境和資源,對藝術項目進行資助、協助實施和文案記錄,為推動具探索性和思考能力的藝術作品的完成提供條件。 另一方面,結合館內外的社區和場所,以展覽、講座、討論會、放映、工作坊等形式,令觀眾接觸到藝術家的思考和作品製作過程。 開放工作室力圖營造一個從藝術家-藝術品-美術館-觀眾-藝術家的循環生態,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和討論作品的實驗平台,並通過個別項目探討美術館和社區及其居民的關係。
公共項目
學習與體驗活動是廣東時代美術館作為非營利性公益美術館的一個重要的公共服務功能。以更開放的態度,通過策劃各類創新的學習與體驗活動,從傳統美術館的教授式、專業化、術語化闡述,發展成為引導式,帶動思考的,以平等的姿態與觀眾進行交流、對話。觀眾在其中從被動的知識接收者成為主動的體驗參與者。 廣東時代美術館提供各類面對公眾的藝術家工作坊、專題講座和導覽活動;在展覽實施和實驗室項目中為藝術愛好者、藝術院校學生提供實踐和實習機會;與藝術院校、中小型藝術機構和非營利組織合作,將當代藝術帶進城市和社區;兩大年度展映項目:“藝術空間獨立放映聯盟”,“北歐紀錄片電影節”和各類主題電影放映,為電影愛好者提供交流與創作平台;美術館還特別針對忙碌的城市文化精英,組織“藝術+之夜”等鑑賞性藝術聚會。 自2012年12月開始,廣東時代美術館每年舉辦一屆“社區藝術節”,聚集社區的創意能量和公共文化藝術元素,打破美術館空間與社區公共空間的界限,拉近藝術與觀眾的距離。
理論和研討
黃邊站
黃邊站是一個從屬於廣東時代美術館的非營利性藝術機構。作為全球當代藝術網路環節之一,黃邊站每年招收6-10名有志於當代藝術的年輕人作為研究員,對藝術思想及其創作實踐進行討論,探索常規學院以外的更理想、更人性和更靈活的別樣教育模式。它是一個發言現場,自我建構的學術平台,關係與概念的分析研究室;也是一個對應當下社會中多元“潛在”的實踐發生地。 黃邊站重點關注珠三角都市空間發展、公民社會建構與全球化的關係,並圍繞烏托邦的爭端、反思及其激進的種種可能性,著力於本土藝術生態的改善和當代藝術的普及。同時,它把珠三角作為與全球藝術界的連線點,積極開拓交流活動,推動外來研究人員對本地的文化情景進行研究,以達成嶄新而又獨特的藝術文化圖景。
出版物
廣東時代美術館的出版物是展覽、開放工作室、學術交流、公共教育等活動之外的另一種話語載體,通過呈現、整理、分享和反思發展中的藝術概念,記錄已開展的項目,將美術館的實踐和話語活動向更大範圍的公眾傳播。
文獻資料庫
廣東時代美術館的文獻資料庫包括線上和線下兩種形式,線下資料庫將存放於藝術+閱讀空間,呈現相關的影像作品、視覺資料和公共事件,對活動參與者、觀眾、藝術家和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開放;線上資料庫則包括公開的公眾互動、過程更新和作品徵集,以定期整理髮布的形式在廣東時代美術館官方網站上向所有的網際網路公眾開放。
泛策展論壇
從2012年開始,廣東時代美術館發起一個名為“泛策展”(para-curatorial)的系列項目。該系列作為一個自發的教育和交流平台,以一年一度的研討會及相關出版物為主要載體,將當代藝術置於一個相對廣闊的政治、經濟及文化語境之內進行考察,並把策展定義為一種跨學科的思考、研究、空間實踐和知識交換方式,其中包括但不限於展覽的製作。美術館被視作一個社區中心、實驗室和臨時學院的結合體,以促進當代藝術與其它知識和實踐領域的互動。研討會現場筆錄的部分內容,將以電子期刊的方式收錄並發行,其後的正式出版物將加入委託寫作的文章及相關的文獻和資料。
相關設施
藝術+閱讀空間
藝術+閱讀空間位於廣東時代美術館19樓展廳夾層,從2013年起逐步向公眾免費開放。藝術+閱讀空間提供豐富而獨特的當代藝術與文化書籍、畫冊、藝術報刊、檔案等資料,為學者、學生、藝術家與觀眾提供研究和學習參與的機會。
藝術+系列商店
廣東時代美術館首層開設藝術+書店和咖啡廳以及藝術+優品店,19樓開設藝術+花遇,為觀眾、社區及公共民眾營造一個可以自主停留、歇息、消費、學習和交流的文化場所。空間不定期舉辦各種文化生活類的活動,並特別設定兒童區,為少年兒童提供一個寓教於樂的場所,以豐富生活藝術化的形式和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