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四會

四會市位於廣東中部、肇慶的東北面,地處西、北、綏三江下游,北回歸線將全境南北一分為二,與清新、三水、廣寧和鼎湖區接壤,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是一縣級市歸屬於肇慶市管轄。總面積1257.6[1]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43.32萬人人,外來人口39658人。下轄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江谷、下茆和城中、東城、貞山等13個鎮(街道辦事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東四會
  • 地理位置:廣東中部、肇慶的東北面
  • 面積:1257.6平方公里
  • 人口:43.32萬人
城市簡述,地理環境,行政區劃,地理位置,經濟概況,

城市簡述

四會始置於秦,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如野狸崗古人類遺址、大崗頭寨堡和"三台四塔",以及扶盧山六祖庵等遺址;戰國、漢、晉、南朝、宋朝等朝代的墓葬;唐代的貞仙祠(今在原址重建)、宋代的寶林寺、蓮花寺,以及白霧台(原址重建)等古建築。威整石頭河、白帶瀑布、羅隱船、羅隱床、貞崖、仙女化身潭,以及無篤石螺和煎 鯽魚等古老而美麗的民間傳說流傳久遠。
建國後,在1952年和1958年間,四會曾與廣寧縣合併過,合併後稱廣四縣。1954年和1961年兩次分設,四會縣分別屬粵中區行政專員公署和肇慶地區專員公署。1993年1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四會撤縣設市。
20多年改革開放,四會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1993年和1994年連續兩年分別跨進全國農村經濟百強縣(市)和全國經濟實力百強縣(市)行列,1996年實現了小康。

地理環境

四會市位於廣東省中西部,為平原與山區結合部,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始建於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東與佛山市三水區交界,南與鼎湖區相連,西北與廣寧縣接壤,東北與清遠市清新縣毗鄰,因“四水會流”而得名。全市總面積1163平方公里,轄10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22個村民委員會和32個居委會。距廣州市68公里,距肇慶市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本數據來源於地圖,最終結果以地圖數據為準。
四會市區域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盛產柑桔、塘魚和會紙等,是全國著名的“柑桔之鄉”、“玉器之鄉”,其中鄧村被譽為“中國民間古法造紙第一村”。
四會盛產柑桔、塘魚和會紙。主要礦產有鐵礦、石灰石、石膏、花崗岩、高嶺土和水氣礦產等24種,其中石膏的儲藏量和品位居全省首位。探明主要礦產儲量(資源量)為:煤388.8萬噸,泥炭127千噸,油頁岩53萬噸,鐵礦59.69萬噸,鎢礦2千噸,石膏4834.39萬噸,水泥用灰岩4810萬噸,硫鐵礦163萬噸,建築用花崗岩18750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217萬噸。水力資源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綏江和龍江,綏江全長226公里,其中市內河段長49公里。全市水資源519.44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流量507.2億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70260千瓦,可開發量64623千瓦,已開發5.7萬千瓦。全市有自然保護區1個,總面積2019公頃,生態示範區1個,總面積1747公頃;全市森林面積60984.7公頃,森林覆蓋率55.6%,活立木蓄積量237.61萬立方米。 2009年廣東省地質勘探局公布與河源同為水資源最豐富的區域。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四會市轄3個街道(東城、城中、貞山)、10個鎮(龍甫、地豆、威整、羅源、逕口、大沙、石狗、黃田、下茆、江谷),32個居委會、122個村委會,總面積1257.6平方 公里。市政府駐東城街道。全市總人口43.32萬人,外來人口39658人。[2]2005年人口普查統計顯示為全省城市化率最高的縣級行政區

地理位置

四會市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珠江三角洲西北端,西、北、綏三江下游。與清新縣、三水區、廣寧縣和鼎湖區接壤。總面積1257.6平方千米。總人口43.32萬人(2010年)。[2]
市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郵編:526200。代碼:441284。區號:0758。拼音:Sihui Shi。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四會市位於廣東中部偏西,於肇慶的東北面,屬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範圍, 四會市風光(20張)總面積1257.6平方公里(含大旺)。[2]地形似豎立的桑葉,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東西寬約30公里,南北長約45公里,北部和西部多為山地,約占總面積44.3%;中部多為丘陵與河谷盆地,約占總面積31.2%;南部和東部多為沖積平原,約占總面積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為888米。河流有綏江、龍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禮河,河流全長約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長149.6公里。四會市境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為18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為21℃

經濟概況

2011年,全市地方生產總值(GDP)206.38億元,增長17.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4.37億元,增長3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2.52億元,增幅連續五年超3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0.15億元,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94億元,增長20.2%。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7.25億元,比年初增長10.81%;各項貸款餘額126.67億元,增長10.51%,存款餘額及增量均居肇慶各縣(市)首位。財政收入的增量、外貿出口總額、第三產業產值增長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銀行存貸量等五大指標均排肇慶第一。在省委黨校發布的《2011年廣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中,四會市經濟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第二名,並五度蟬聯“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三度榮膺“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稱號。
基礎設施
四會市的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市已形成了以城區為中心,以321國道和四清、四連線省道及三茂鐵道、三江(綏江、西江、北江)航道為骨架,以300多公里的鎮、村水泥公路為分支的水陸交通網路。
四會市的郵政電信業迅猛發展,先後投入資金2.5億元,建成了程控交換、數字傳輸、光纖電纜等現代化立體通信網路。
日前,全市城鄉固定電話用戶為8萬多戶,電話普及率為每百人30部,其中市話普及率為每百人33部;郵政儲蓄餘額達1。6億元。邁進了全國郵電百強縣(市)的行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