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壩鎮

中壩鎮位於四川江油市,中壩鎮,原名雙流場。涪江、昌明河從東西兩側流過,是為名。又因其形如船,兩面臨水,中為壩,故名“中壩”。歷來為工商雲集之埠、人文薈萃之地,屬四川四大“名鎮”之一,是川西北的重鎮,素有“小成都”之美稱。農業是中壩鎮農業具有典型的城郊型農業特點。中壩鎮是以工業、建築、商貿和第三產業綜合發展為主體,成為多功能現代化中等城市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東中壩鎮
  • 別名:小成都
  • 位置:四川江油市
  • 原名:雙流場
鄉鎮介紹,地理,歷史發展,自然資源,發展前景,文教衛生,旅遊發展,發展規劃,

鄉鎮介紹

中壩鎮位於縣城南面8公里處,與鎮遠縣相距80公里,與餘慶縣相距50公里,與湯山、國榮、甘溪、坪山等鄉鎮相鄰。全鎮國土總面積75.5平方公里,轄5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153個村民組,人口1.73萬餘人。
春茶助耕中壩屬武陵山系,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客斯特(石灰岩)地貌特徵顯著——山勢陡峭,地形崎嶇,多溶洞。境內氣候宜人,屬典型的嚴熱帶季風性氣候,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全年無霜期在280天以上。動植物種類較多,且植物被保護較為完好,森林覆蓋率達47%。
中壩屬長江流域的烏江水系,境內河流主要有玉虹河(龍川河上游)、包溪河等,落差較大,水力資源豐富。現已建成集發電、防洪、灌溉為一體的木瓜溪水電站。
中壩鎮地處山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鎮,農作物的種植以水稻、油菜、烤菸等為主,農作物的耕作水平較高,居於全縣前列,河東壩、河西壩現已全縣優質水稻種植基地水稻規範化栽培示範基地、水稻旱育淺植示範基地。
中壩現已建成全縣主要的商品豬生產基地和三元雜交仔豬生產基地。同時還建成了3000畝的雪梨基地。
中壩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2003年8月已成功啟動實施了中壩玉虹河漂流旅遊項目。太虛洞燈光布置工程已完工,將在近期對遊人開放。此外,境內還有河西地熱資源、木瓜溪峽谷風光、萬屯森林公園等景點,亟待有識之士前來投資開發。

地理

中壩鎮位於江油市委、市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處涪江上游和四川盆地西北部,東距寶成鐵路2公里,南距綿陽市41公里,距成都市170公里。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均氣溫16℃。

歷史發展

村民在查看永和橋始建於元代,興盛於明朝。清乾隆年間為原江油縣第三甲管區。民國2年設中壩場團防局,代理行政事務維持地方治安併兼管商務。民國14年改中壩場為中壩鎮。1935年紅軍北上抗日途經江油,建立中壩鎮蘇維埃政府。紅軍西進轉移後中壩鎮改設聯保辦事處。1949年12月22日江油解放,成立中壩鎮軍事管制委員會。1950年3月改為“第三區人民政府”,轄19保。1951年5月,江油縣人民政府由武都遷中壩,改為城關鎮。1954年改名城關區。1955年城關區改為城關鎮,下轄10個居委會。1958年江油、彰明兩縣合併。彰明縣的太平場、三合場併入城關鎮,下轄10個居委會。1981年復名為中壩,1985年金輪鄉撤消,合併到中壩鎮。中壩鎮現轄27個街道居委會,6個村委會,27個村民小組。其中:非農業人口66800人,農業人口8200人。主要為漢族,也有回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中壩鎮位於涪江沖積壩地之上,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深厚肥沃。涪江、昌明河經流量豐富,地下水也充裕,利於工業、農業和居民生活用水。本鎮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無霜期290天左右,常年日照1362小時,宜種面廣,特別適宜亞熱帶作物生長。

發展前景

農業:中壩鎮農業具有典型的城郊型農業特點。所轄6個村均處於市區或市郊,全鎮耕地面積2600餘畝。種植業主要生產糧食、蔬菜、水果、生薑等作物;養殖業圍繞城市所需建立了以養肉豬、肉雞、奶牛、禽蛋和魚為主的生產基地。近年來,中壩鎮堅持以“穩糧增收調結構”為指導,積極探索發展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新路子,支持和鼓勵農民從事二、三產業,推動了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據統計,200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8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842元,85%的農戶住上了小樓房,95%的農戶家有彩電、冰櫃,25%的農戶有電話,村村通公路。
考察石阡縣中壩鎮溫泉開發工作第二、三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中壩鎮從1998年開始,對鎮屬企業進行了全面改制。本著“你發財,我發展”的目的,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在堅持“工業興鎮”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通過艱辛努力,改制後的企業在產業層次、產品結構、市場競爭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一大批經營機制靈活、適應市場經濟競爭的私營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成為時代的“弄潮兒”。截止2000年底,全鎮共有私營企業100餘家,個體工商戶近5000戶,完成中國生產總值6.3億元,實現利潤960萬元,上交稅金1900萬元,固定資產近億。冶金、建材、建築、機械加工、紡織器材、包裝、針紡織品、服裝、皮革、百貨五金、造紙、化工、食品、旅遊、運輸和商貿服務等企業群體遍及轄區。已形成較大規模的鋼材市場、水泥及其製品市場,以及農產品批發市場。
1992年,中壩鎮利用非耕地的荒河灘2000多畝,建立河西開發區”,投資190餘萬元,建立進區道路,10千伏變壓線路及水塔、水井等基礎設施。區內主要布局冶金、化工、機械等重工業項目。目前已初具規模。在此基礎上,中壩鎮將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把“開發區”建設成新型的“工業園區”。在“西部大開發”新一輪的投資熱潮中,歡迎一切有識之士到“園區”內共謀發展。
城鎮建設:中壩鎮處於江油市城區中心,城鎮建設與整個市區建設融為了一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近十年的舊城改造,現已成為初具規模的中等現代化城市。中壩鎮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大街寬闊筆直。近年新建、改建主要城市道路13條,整個城區的5個進出口通道得到了全面改造。城市道路總長度近40公里。城區建成面積達到11平方公里。城市供水、供電、供氣、電訊、綠化、排水防洪、環衛條件、環境保護,市內公共運輸等市政設施都進行了同步配套建設。
城市供電、供氣充足。城東北裝機88.4萬千瓦的西南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和本市自建的青蓮電廠,保證這裡有富足的電力資源;川西北石油礦區為全鎮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天燃氣。
交通通訊:寶成鐵路江油車站距中壩鎮僅2公里。城內與火車站之間的公共汽車、計程車川流不息。綿(陽)江(油)公路,平(武)江(油)公路、中(壩)雁(門)公路交匯於中壩。涪江幹流縱貫全鎮。 鎮內通訊設施齊全,基本形成了較完善的現代通訊網路。人均手機和固定電話占有率居全市第一。
金融保險業:轄區內有人行、中行、工行、農行、建行、證券交易所、投資公司、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十多家,資金實力雄厚,金融工具齊全,良性資產比例高。另外,人壽保險公司、財產保險公司經營理念靈活、管理科學、競爭力強。
餐飲娛樂業:鎮內文化娛樂設施和服務設施齊全。高檔次的賓館有6家(星級賓館5家),旅館30多家。大小飯店、特色名優小吃遍布大街小巷,且生意興隆。餐飲、娛樂業十分發達。可容納3萬餘人的大型體育場館已建成投入使用。今日的中壩鎮,高樓鱗次櫛比,街道平直寬闊,綠化帶星落棋布,各種設施配套齊全,市場興旺,一派繁榮景象。

文教衛生

考察沿河縣城移民防護工程鎮境內的江油中學、江油一中為省重點中學。鎮轄學校8所,其中,國中一所、國小5所、幼稚園2所,在校學生6500餘人。全鎮普及了國小教育,全日九年制義務教育得到了較好的實施。鎮內有江油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九0三醫院、中壩鎮醫院及下屬衛生、個體醫療室20多家,醫務人員1000餘人,病床800餘張,中、高級醫務人員130餘人,醫療衛生條件優越。
名優持產品:中壩附子,個頭大、體柔軟,肉質細膩,精加工從形狀、色澤、片口、刀法上都十分考究。藥材行業素有“附子處處種,唯中壩是正宗”之說。作為馳名中外的名特藥材,中壩附片性味甘、熱,質地酥脆,具有回陽補火、散寒祛濕之功效,主治四肢厥逆、微脈欲絕,陽氣虛脫等危重疾症。現在,中壩不僅是全國附片的供應基地,而且每年為外貿提供出口產品150多噸。中壩口磨醬油色澤褐亮、形態濃釅、無沉澱、醬香窯香濃郁,內含多種胺基酸等營養成分,具有添色提味,增進食慾的功效,適於燒、炒、燉、鹵、涼拌等,風味獨特,色香味素妙,連獲各種大獎,評為部、省雙優,被載入《中國名食百科》,《中國土特名產詞典》。

旅遊發展

李白紀念館江油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故鄉。中壩建有李白紀念館和太白公園。李白紀念館集紀念、研究、旅遊於一體。館園建設採用整體規劃設計,巧妙布局。現在建成鋼筋水泥結構的太白堂、太白書屋、臨江仙館、曉雅齋、歸來閣、醉仙樓、懷謝軒、香雲軒、花雨軒、問水榭、長廊照壁等配套設施。這些展現出古貌唐風格調的建築群,頻具豪雄,莊重或典雅,靜穆的氣勢。李白紀念館依託各具特色的紀念建築群和豐富多彩的史跡陳列發展旅遊業,配合景點建設設定旅遊服務設施。開館以來已接待日本、新加坡、泰國、紐西蘭、澳大利亞、波蘭、奧地利、瑞士及美、英、法、德、加拿大等國外及中國遊客5000餘萬人次。太白公園,以碧波蕩漾,流水潺潺的昌明河兩岸自然園林為中心,揉合人工藝術,形成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獨特園林景觀。公園隨昌明河東西走向,帶狀分布,占地160餘畝。主建築大雅樓、環水長廊、觀瀑亭、七星橋、遊樂場、茶園、酒家等依水取勢,或掩映在楊柳之中,或聳立於綠蔭之上,風光綺麗,勝景迭出,引來東西南北、中國內外各方遊客到此觀光,年均接待量超過一百萬人次。此外,中壩鎮距川西北有名的竇團山風景區僅20多公里,距旅遊勝景“佛爺洞”18公里,“白龍宮”半小時可達,這些景點,每天都有幾十趟公共汽車從中壩出發往返接送遊客。同時,中壩還處於成都到九寨溝的黃金旅遊線上,來去在中壩駐足,領略一下江油山水風光,風土人情別有一番情趣。

發展規劃

居民修復圍牆面對經濟全球化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中壩鎮充分發揮交通、通訊、人才、資金、技術、環境等優勢,在堅持“科教興鎮”、“工業興鎮”的基礎上,把“發展作為主題、結構調整作為主線、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作為動力、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和勞務輸出力度,確保全鎮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同時,將旅遊、交通、房地產、商貿等作為第三產業中的主導產業,加速發展進程。把中壩建成以工業為主體、建築、商貿和第三產業綜合發展的多功能現代化中等城市 。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壩鎮將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開闊的胸襟、真誠的態度、熱情的服務、完善的設施、優美的環境歡迎四海賓朋來投資、開發、旅遊、考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