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文學節目卷》主要蒐集了1977~2000這一歷史階段中國廣播電視文學節目中所涉及的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品(包括作品文本及索引),並在全書的"導言"中就廣播電視文學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的概念範疇,作品風貌,形態,樣式,功能,歷史進程等進行了深入具體的詳述。
基本介紹
- 書名:廣播電視文學節目卷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頁數:433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作者:施旭升
- 出版日期:2008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354068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為“廣播電視藝術學”的教學研究人員,我們追仰先賢之豐功偉業,深願在本學科的史料建設方面有所作為,遂不揣譾陋,借中國傳媒大學“211工程”學科建設之東風,努力經年,廣泛搜求,終於編定多卷本《中國廣播電視文藝大系(1977-2000)》,現奉獻於社會和學術界同仁面前。
當年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的趙家璧先生曾說:“這一件工作,自信不是毫無意義的;而且供給十年百年後研究初期新文學運動史者一點系統的參考資料,也是我們所應盡的責任。”我們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夠為相關領域提供較為系統的資料,進而切實推動具有中國特色的廣播電視藝術學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導言
第二部分
廣播文學作品
1977
年桂林漫步
1978
年風光如畫的麗江
成都漫步
群山環抱的貴陽
1979年
文化古城杭州
天壇遊記
1980年
中秋節
明清兩代的小說創作
1981年
景色奇特的石林
1983年
火焰山下綠寶石——吐魯番
1984年
茅盾故鄉散記
故鄉月色美 親人何時歸
歡樂的水鳥之鄉
王蒙答記者問:我國文學創作的發展情況
1986年
永遠了卻不完的心愿
參觀茅盾北京故居
喚起共同的願望和情感——訪作家袁鷹
1987年
今朝團圓樂融融
1988年
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藏族系列(一)文化遺產
1989年
三毛故鄉行
文摘
1977年桂林漫步
你聽說過中國的美麗城市桂林嗎?桂林在中國的南方,距北京兩千一百多公里,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這裡是典型的岩溶(喀斯特)地形,廣泛分布的石灰岩,形成一種特殊的,奇偉壯麗的風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說法。
(優美的樂曲山,壓低混播)
從我國中南部的湖南乘火車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一路上都是綿延起伏的山嶺;可是,一到桂林附近,景象變了:那高大險峻、氣魄雄偉的五嶺山嶽消失了,出現了一個個平地突起、各不相連、奇形異狀的山峰,好像無數巨大的盆景,擺列在鐵路兩旁。從車廂外望,目不睱接。甚至在繁華的桂林市區漫步,有時猛抬頭就會看見一座奇峰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人們根據山的形態給它們取了不少奇妙的名字:那平地突起、聳立在市中心的叫獨秀峰;那石層縱斷裸露,好像疊著層層彩緞的叫疊彩山;那坐落在江邊,很像一隻把鼻子伸進江水裡的大象的,叫象鼻山,等等。
(樂曲出,壓低混)
桂林的山,不僅外形奇特,而且山多洞,洞內景物琳琅滿目。最奇要算七星岩和蘆笛岩了。七星岩因為在七星山下而得名,這裡原是一段地下河道,後來地殼上升,河道露出地面,變成岩洞。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這裡就逐漸成為瀏覽的勝地,洞內留下了不少傳說、詩文和題刻。蘆笛岩在桂林市西北,它是光明山上的一個溶洞,因為在這山上有蘆笛草,可以做笛子,所以就把這岩洞叫蘆笛岩。這個岩洞深二百四十米,洞內有各種顏色和形狀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石花。
序言
以下主要對廣播與電視的文學節目的分析和介紹,並且分別從各自的歷史、性質、形態、功能等方展開評述。
在當今大眾傳媒高度發達的時代,人們追求大眾文化的消費,媚俗的快餐文化充斥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廣播電視文學幾乎成為少有的幾方淨土之一,因而既需要有執著的守望者進行捍衛;同時,更需要有銳意進取的開拓者進行拓荒。本書的一個重要的期望就是把最優秀的作品奉獻給大家。其目的就在於:希望能讓大家徜徉大廣播電視文學的殿堂,感受廣播電視文學的特殊魅力,以激發更多從業人員的創作熱性,推陳出新,創作出更多更優秀的廣播電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