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樓戲園

廣德樓戲園

“廣德樓戲園”位於前門外大街大柵欄街39號,大約興建於1796年清·嘉慶元年,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戲園之一。它幾乎和法國巴黎歌劇院、義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同時期建成的場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德樓戲園
  • 所屬地區:中國北京
  • 始建:1796年清·嘉慶元年
  • 用途:戲園
簡介,京劇票友社,宗旨,活動,特色,

簡介

“廣德樓”聲明顯赫的方面還不止於歷史的久遠,更在於它是當時戲曲祖師爺、名人們施展才藝、迅速走紅的寶地。程長庚、余紫雲、梅巧玲、余三勝、汪桂芬等京劇祖師爺以及後來的“喜連成”、“雙慶社”、“斌慶社”等曾先後在此長期獻藝,是當時京城場地最火、人氣最旺、藝術最佳的娛樂場館。
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德樓”由戲園子改成了專演曲藝的“北京曲藝廳”。從此,這裡成為北京最快樂的地方。重張開業的“廣德樓”是一座青磚金瓦、雕梁面棟、垂花門帘、古色古香的具有全新理念的現代化演出場館,是京城唯一專門演出曲藝的場所,它將會成為又一座展示京城獨特魅力的文化藝術寶地。
新中國建立後,因這個戲園子毀於火災,北京市政府準備重修。其時,著名曲藝演員魏喜奎、曹寶祿等,發展拆唱八角鼓的形式,以單弦牌子曲為基調,創成北京曲劇,為民眾喜聞樂見。人民藝術家老舍特為這個新劇種編寫了歌頌新婚姻法的<柳樹井>,上演後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周總理和彭真市長都同意老舍先生的說法:“這是用北京土生土長的曲藝來演的戲,填補了北京地方戲的空白。”彭真市長覺得,應該給這個新劇種以固定的演出場所,以利其發展。但因曲劇剛剛問世,不宜在大型劇場演出,便決定在廣德樓舊址上,修建一家僅容400名觀眾的小型戲院,定名為“前門小劇場”。魏喜奎等北京曲劇創演人員欣喜若狂,大家紛紛到工地充當泥瓦小工。
1954年,“前門小劇場”建成了。
1957年4月,周總理訪問非洲10國剛剛回到北京,得知魏喜奎她們排出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正在公演,便自己買票前去觀看,看後還到後台與演員們座談。他說:“我非常喜歡這齣戲,倒並不因為它是我從小就愛看的家鄉戲,而是因為它平反冤獄,可沒有歌頌一個清官,藉助的是兩宮鬥爭,揭露了封建官府的黑暗,不落俗套!”並指出劇中官員穿戴方面的一些問題,比如:帽子上的翎子不能直接插上,得有個翎筒子,才顯得挺拔,不趴在腦後;穿紗補服時,得穿襯袍,不能露出兩條腿來,還就劇中的禮節等多方面提出了改進意見。周總理建議:這個戲改好後應該拍成電影。自此魏喜奎、北京曲劇和這家前門小劇場蜚聲中外。
後來<楊乃武與小白菜>以及接續排演的《啼笑因緣》越演越紅火,僅容400名觀眾的小劇場不能滿足要求,彭真市長把可容千人的西單劇場撥給北京曲劇團使用,這裡便成為曲藝的專門演出場地。
“文革”後,改稱北京曲藝廳,請老舍先生夫人、名畫家胡絜青老人題寫匾額懸掛。
在北京舊城改造過程中,一些老戲院先後面臨拆除的問題,北京市政府決定撥巨款重修廣德樓。
2010年8月25日上午舉行奠基儀式,眾多戲曲工作者,愛好者聞訊無不歡欣雀躍。大家熱切希望新的廣德樓能如昔日一樣為一般平民觀眾服務,多上演一些久不見於舞台的優秀傳統戲曲和真正為大眾喜歡的新編戲。

京劇票友社

宗旨

廣德樓致力於為網上京劇戲迷提供一個健康文明,優雅舒適的娛樂交流場所。網路為世界各地的戲迷提供了一條交流的紐帶,我們將努力為網上戲迷服務,我們尊重網友自己選擇活動場所的權利,尊重並感謝同類語音聊天室創建與管理人員的追求與奉獻。
廣德樓力圖通過自己的特色活動及服務為網上為戲迷提供一個交友談戲唱戲的樂園,並期待網友通過各種建議、批評、反饋參與到我們的建設中來。
廣德樓戲園

活動

廣德樓是一個以京劇愛好者演唱交流內容為主的語音聊天室。我們的工作重點在於戲迷網友之間的自娛自樂。
為促進網友交流,增進戲迷之間的往來,我們除了不定期地舉行各地票友網上演唱會之外,還致力於網上京劇愛好者之間的攢戲活動,逢重大節慶推出由網友自己在聊天室內合作的大戲,讓有一定水準的網友顯示才華。

特色

“立足北京民俗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匯聚世界各民族民俗文化”是廣德樓今後發展的新理念!
此次廣德樓依託北京市文化旅遊創意產業發展實施規劃細則的指導思想,配合發展北京民俗文化旅遊,實施系列民俗文化演出,不僅滿足了國內外觀眾的觀演需求,繁榮了北京文化演出市場,更重要的是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促進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互動,有著極其深刻的內涵和極其長遠的意義!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廣德樓戲園”系列精彩演出重新展現在眾人面前,歷史與現代的交織,民族與時尚的融合,昔日的那種輝煌場景又將出現在前門大柵欄的鬧市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