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魯迅紀念公園

廣州魯迅紀念公園

這座占地2600多平方米、投資2700多萬元的公園是一個以魯迅先生1927年1月—9月間在廣州工作生活的足跡為主線,以紀念魯迅先生光輝一生為主題,廣州首個以名人名字命名的紀念公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魯迅紀念公園
  • 相關人物:魯迅
  • 地點:廣州市白雲路
  • 面積:2600多平方米
  • 類別:紀念館
  • 意義:紀念魯迅先生光輝一生
公園景色,魯迅與廣州,周邊公交,

公園景色

公園共分三大部分,入口廣場區、浮雕廣場區和瀑布廣場區。從東側正中進入公園,迎面就是魯迅先生的頭像。花團錦簇中,魯迅先生微仰著頭注視前方,像是在審視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塑像左側為一湧泉,名“乳泉”,取魯迅先生名言:“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之意。塑像後面牆壁上則刻著魯迅先生散文詩集《野草》題詞的摘錄:“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我將大笑,我將歌唱。”在入口處南側,是一組線雕景牆,分別刻有魯迅先生在廣州期間撰寫或編著的部分作品的封面圖畫,以及其名作《無聲的中國》的摘錄:“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的中國,大膽的說話,勇敢的前行————必須有了真的聲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其擲地有聲的警句值得不同時代的人們品味。廣場南側擺放了一組主題雕塑,上書:“老調子已經唱完”,該話引自魯迅於1927年2月在廣州《國民新聞》副刊《新時代》上發表的文章,寓意舊的、不符合新時代的東西將要滅亡,新的事物將破土而出。
廣州魯迅紀念公園
入口北側是一組高低錯落的條形石壁瀑布,源源不斷的流水寓意魯迅先生精神永存,也表達了人們對魯迅先生的懷念永不停息。這裡一株有上百年樹齡的“飛榕”特別引人注目,該樹枝葉繁茂,樹根虬結,攀植在魯迅頭像南邊浮雕牆前,就像一位歷史見證人,見證著社會的變革,時代的變遷。 昨天是工作日,但仍有不少市民來到公園一睹為快。一位住在附近的老者高興地告訴筆者:“廣州在魯迅先生的光輝一生中曾留下重要的一筆,在國內很多城市都建有魯迅公園的情況下,廣州終於也將魯迅從街頭請進了公園裡,這才符合廣州歷史文化名城的稱號。”

魯迅與廣州

1927年1月18日,魯迅由廈門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魯迅就任中山大學教務主任兼文學系主任,並住進該校大鐘樓。
3月1日,中山大學舉行開學典禮,魯迅發表10分鐘演說,談的是“ 讀書與革命”。他說,革命就是革新。他要求中大學生一面讀書,一面革命。
3月29日,魯迅從中山大學鐘樓遷居白雲路西段的白雲樓西側的26 號(現7號)二樓,在這裡,他寫下了在廣州期間的大部分著作。 4月 6日,李大釗被害,魯迅憂心如焚,他沉重地感覺到:革命的果實有可能被葬送。4月10日,當廣州熱烈慶祝北伐軍攻占上海和南京的時候,他寫下《慶祝滬寧克服的那一邊》,希望給革命的人們增加一點危機意識。
4月15日,廣東方面的國民黨反動軍警到中大抓人,魯迅出面勸說校方保護學生無效,於4月21日正式向中大提出辭職。
此後一直到離開廣州前,他每天閉門整理舊作。在這裡,他編訂了《朝花夕拾》、《野草》,一氣寫了一個新的雜感系列:《辭大義》、《答有恆先生》、《反“漫談”》、《憂“天乳”》、《革“首領”》、《談“激烈 ”》等,寫下了《可惡罪》、《小雜感》、《略談香港》等30多篇富於戰鬥性的雜文、散文。
1927年9月27日,他與許廣平一起乘船離開廣州,前往上海進行另一場戰鬥,直至生命最後一息。
有關專家認為,對於整個一生來說,魯迅只在廣州作了短暫的停留,然而,他的革命思想卻是在這兒形成、夯實的。
現在,文史專家們正在努力爭取讓白雲樓恢復魯迅故居的原貌,讓它和魯迅紀念園遙遙相望,增強魯迅紀念園的紀念意義。

周邊公交

白雲路站)101 104 11 192 264 35 541 54 夜16 夜39 12 184 194 36 61 7 80 夜12 208 13
白雲路總站)502 59 519 223 535 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