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綠道

廣州綠道的規劃建設依託廣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展開,以過境廣州的省域綠道1、2、3、4號線為基礎,規劃建設流溪河、芙蓉嶂、增江、天麓湖、蓮花山、濱海等6條綠道,覆蓋全市十一個區。截至2017年,全市累計貫通綠道3400公里,綠道總里程位居全省首位,先後獲得國際“可持續交通獎”、“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健身步道示範工程”等榮譽稱號。

綠道特色
廣州綠道有位於生態核心區的以科普教育為主的生態型綠道,有主要分布於北部的拉動消費促進農民增收、南部方便市民休閒和濱海觀光的郊野型綠道,還有城區與軌道交通和城市公共腳踏車系統對接便捷低碳出行的都市型綠道。城區綠道、平原綠道、山體綠道、水上綠道等各具特色、爭奇鬥豔。各區(縣級市)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綠道。越秀區綠道連線傳統與現代風情;海珠區綠道突出濱水歷史人文景觀、濕地生態珠水景觀兩大主題;荔灣區綠道充分體現西關風情和水秀花香;天河區綠道便捷低碳出行;白雲區綠道注重結合農業觀光;原黃埔區綠道彰顯古港綠道主題;原蘿崗區打造人文綠道、競技綠道、生態綠道、環水綠道、名企綠道;番禺區打造古村文化、濱水休閒相結合的嶺南水鄉特色綠道;南沙區綠道凸顯南沙濱海特色;花都區綠道人文生態;從化市綠道顯山露水;增城市綠道帶動鄉村旅遊促進農民增收。
越秀區綠道——千年商都古韻廣府文化之源
越秀區綠道總長約50公里,穿越11個街道,串起12個景點、公園,共4個驛站(服務點),北起白雲山雲台花園,沿麓湖公園、東濠涌由南北向至沿江路,向南通過江灣、解放、海印3座橋樑與海珠區濱江綠道相接,西行經南方大廈與荔灣區綠道相連,東行二沙環島徑經廣州大橋與天河區臨江綠道相連。宗旨是儘量利用原有自然條件及園建設施,為市民提供一條集休閒、活動娛樂一體的綠帶長廊。越秀區綠道強調人文精神,用歷史文化積澱來表現越秀“千年商都古韻,廣府文化之源”特色的綠道。
海珠區綠道——以園為核串綠成網以水為脈繞島成環
海珠區貫通綠道里程約170公里,以“以水為脈,繞島成環;以園為核,串綠成網”為特色,通過“濱水歷史人文景觀”和“濕地生態珠水景觀”兩大主題路線,串連區內“江、涌、湖、園、林”等不同類型的生態田園風光和近30個歷史人文景點,市民、遊客不出市即可在海珠島內飽覽江、涌、湖、園等自然風光,遊覽歷史與現代的名勝,感受海珠的魅力。近年來,為更好地為市民提供便捷服務,該區在綠道建設方面不斷地結合城市規劃建設努力創新,繼續增量的同時,強化綠道管養,提升品質,致力打造綠道精品游線和興奮點。
荔灣區綠道——西關風情水秀花香
荔灣區綠道約98公里,穿越22個街道,串起44個景點、15個公園,共5個驛站(服務點)。以省立綠道為核心,以6條區內綠道支線為輔,貫穿輻射整箇中心城區。區域綠道1號主線為省立線路,其中荔灣區段總長約20.15公里,經由佛山進入荔灣區,穿越荔灣後再進入越秀區,是貫通佛山與廣州的門戶通道。線路西起龍溪大道,沿路途徑大沙河、花卉博覽園、荔灣區體育中心以及眾多的花卉種植田,騎行的遊客可以在濃濃的鄉土氣息中盡情享受荔灣綠道之旅。荔灣區綠道沿途連線起主要的公園、濕地、河流及古村落、歷史建築和商貿資源等,帶領遊客從南片區的水鄉景觀到北片區的西關風情,認識一個傳統與創新完美結合的荔灣商貿旅遊文化區,對於保護荔灣區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凸顯荔灣“水秀花香”和“西關風情”的區域特色、保護和利用歷史人文資源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天河區綠道——活力天河綠意有道
天河區綠道總長約125公里,穿越15個街道,串起9個景點、公園,共2個驛站(服務點)。主要經過廣州大道、臨江大道、花城大道、馬場路、中山大道、天河北路、體育西路、體育東路等,天河綠道圍繞“綠”與“道”這兩個主題進行設計,強調“行”在民眾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時切入綠色、生態和低碳的環保理念。天河區位於城市新中軸線,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底蘊,在綠道建設中充分融入此類元素,考慮在城市化進程中恢復和利用原有“嶺南水鄉”、“珠水環抱”的地域特色,展示了天河區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改革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
白雲區綠道——山水白雲生態綠道
白雲區共建設綠道總里程347公里,穿越10個鎮街,串起18個景點、公園,共5個驛站(服務點)。白雲區結合自身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生態景觀環境優美的特色,按照“山水白雲、生態綠道”的目標,對全區綠道進行了精心規劃,把流溪河、白雲湖引水渠、白雲湖、石井河、金沙洲、帽峰山等風景貫通在一起,構成獨具白雲山水特色的綠道網。白雲區在綠道建設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貼近民眾、服務民生”的理念,把改善民生與科技環保、生態低碳與田園風光、都市休閒與親水宜居、文化古蹟與科普教育完美結合起來,將綠道網建設成為廣大百姓的惠民工程,極大地提升了全區的人居環境。 以“山(帽峰山)、河(流溪河)、湖(白雲湖)、田(田園風光)、園(民科園創新基地)”為主題的白雲綠道網已經成為白雲特色旅遊的新名片。
原黃埔區綠道——濱江綠城古港綠道
原黃埔區貫通綠道里程約136公里。綠道網以“濱江綠城,古港綠道”為理念,按照環保綠眼、和諧綠景、健康綠心、低碳綠肺、生態綠水、自然綠意的概念推進。主要依託青山綠水工程、迎亞運工程、水環境治理工程等,充分串聯了眾多的文物保護單位如黃埔軍校、南海神廟以及橫沙書香街、南灣古民宅、深井文塔等古蹟,享有獨特的旅遊資源。自然景觀包括龍頭山森林公園、茅崗鶴林等,自然風光優美。
原蘿崗區綠道——香雪海綠絲絛
原蘿崗區貫通綠道里程約419公里,覆蓋開發區、科學城、知識城、生物島等八大片區,串連羊城新老八景、科城百家500強企、山水公園社區古村等,將歷史人文、現代建築、自然景觀完美銜接起來。該區建成了全市首條山體綠道,同時建成了全市最美的環水綠道。該區以“建設百里綠道網,開創綠色低碳新生活”為目標,打造生態綠道,人文綠道,競技綠道,科普綠道,名企綠道,也使綠道成為廣大市民的舒心之道、愉快之道。
(註:2017年底數據按原黃埔區與原蘿崗區分開統計,2018年起並為黃埔區(開發區)統計。)
花都區綠道——生態人文花之廊
花都區綠道長約270公里,穿越 10個鎮街,串起各大旅遊景點、公園,共6個驛站(服務點)。依山傍水,風光自然。沿線時而山林鬱鬱蔥蔥,時而湖面微波蕩漾,時而小橋流水,一派田園風光。花都美如其名,為凸顯“花之都”特色,花都區綠道沿路建設了以花為主題的景觀帶,如芙蓉驛站的芙蓉花景觀帶,秀全水庫沿岸的杜鵑花景觀帶,天馬河沿線的櫻花景觀帶等,以花塑道,打造花之廊。省區域綠道4號線花都段與花都區境內的各大景點形成了有效銜接,沿途不僅可以欣賞到綠樹成蔭的生態美景,還可以感受到資政大夫祠、圓玄道觀、洪秀全故居、華嚴寺、盤古王誕等歷史文化的氣息,更可以體驗到芙蓉嶂旅遊度假區、天馬河景觀帶、石頭記公園、香草世界、花卉中心等現代景點的樂趣,市民騎行在花都綠道上,可以享受到的不僅是一場生態自然之旅,也是開心休閒之旅,同時還是一場歷史人文之旅。
番禺區綠道——嶺南水鄉山海休閒
番禺區共建成綠道約397公里,穿越16個鎮街,串起100餘個景點、公園,共14個驛站(服務點)。番禺綠道按“以環帶面,以鏈串珠”的策略,將文化中心大學城、生活中心亞運城海鷗島、生態中心大夫山森林公園,以“一環三片”的方式串接,展現代化農業大觀園、海鷗島生態濱水景觀、東湧水鄉特色、礪江河、市橋水道景觀、並連線寶墨園、餘蔭山房、蓮花山風景名勝區、大夫山和滴水岩森林公園等人文自然景點和廣州南站等軌道與交通點。打造“綠廊為脈、因島成環、串景成網”的綠道網結構,逐步形成多層次綠道網路體系。
南沙區綠道——魅力南沙暢遊水鄉
南沙區濱海綠道全長284公里,穿越7個鎮街,串起16個景點、公園,共9個驛站(服務點)。既是省立珠三角1號區域綠道,也是廣州濱海綠道,北接番禺,南接中山。豐田汽車城、蓮溪村商業街、捷運黃閣汽車城站、捷運黃閣站、蕉門公園、黃山魯森林公園、九王廟村、蒲州花園、天后宮、沙灘泳場、大角山海濱公園、中船龍穴造船基地、南沙港、濕地遊覽區、十九涌漁人碼頭、百萬葵園等,全程建成綠道驛站為蕉門驛站、黃山魯森林公園驛站、濱海公園驛站、濕地驛站、沙鼻樑涌驛站、濕地公園驛站、三穩涌驛站、文化廣場驛站和騮崗畫廊驛站。從幾百年歷史的蓮溪古村、大角山炮台,到現代的工業園區廣汽豐田、龍穴造船基地,從蕉門河一河兩岸生態景觀道到廣州南部最高峰(黃山魯森林公園),從天后宮到南沙濕地遊覽區,一條生態綠線串起了南廣州的山、城、田、海以及現代化的臨港工業和濱海人文古蹟,打造成別具南沙特色的公園、工業園、濕地濱海遊覽路線,稱為珠三角市民旅遊休閒的新選擇。
從化區綠道——山水樂土悅人流溪
從化區綠道全長約440公里,穿越7個鎮街,建成綠道途經25個村莊,串聯我區50多個主要旅遊景點,共8個驛站(服務點),綠道主要分為流溪綠道、郊野型綠道和社區綠道。我區將綠道與風雲嶺森林公園、石門森林公園、流溪河森林公園和城區的河島公園、青雲公園連為一體,為市民遊客提供新的觀賞線路;將綠道建設與名鎮古村建設結合起來,建設西湖村、蓮塘村、木棉村、大坳村社區綠道,發展名鎮古村綠道經濟;將綠道與農村、郊野連為一體,改造了國際從都會議中心段、阿婆六綠道等,讓市民遊客感受從化區美麗的自然風光。生態是流溪綠道從化段的最大特色,為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優良、流溪河景色優美的優勢,該區提出了“山水綠道、低碳綠道、百景綠道、活力綠道”建設目標。建山水綠道,就是要充分利用從化得天獨厚的優質生態資源,綠道緊緊依傍流溪河,穿過綠道,一路黛色青山,一路田園風光,四季皆春,滿目皆綠,盡情展示廣州後花園的美麗。建低碳綠道,就是以原生態的大自然和清新空氣詮釋自然簡樸,遠離塵囂的現代生活理念,體驗綠道上輕鬆健康的低碳生活。建百景綠道,就是“打造百里觀光綠廊點綴百顆旅遊明珠”來豐富綠道的內涵。通過綠道將從化森林公園、溫泉文化、人文遺址、農家樂、鄉村游等各類旅遊景點開發出發,串聯起來,吃住遊玩樂,樣樣新鮮,處處精彩,而且綠道路面以砂石、透水磚、瀝青等為材料,因地制宜,各有變化,讓每一道的風景線都令人流連忘返。建活力綠道,就是要讓建設成果為經濟發展、旅遊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讓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變樣,也使廣大人民民眾通過綠道得實惠,真正成為民心工程。
增城區綠道——荔鄉仙境魅力增城
增城區建成綠道約533公里,穿越11個鎮街,串起全區各個景點、公園,共24個驛站(服務點)。綠道途經荔新路、廣汕路、增派路、增正路、荔景大道、增江河兩岸,連線荔湖公園、鶴之洲生態公園、天然沙灘浴場、蓮塘春色景區、小樓人家景區、何仙姑景區、白水仙瀑布風景名勝區、蒙花布鄉村公園、湖心島景區等著名景點,以及新塘鎮萬田花園、四望崗公園、仙村鎮紫薇花園、小樓鎮桃花園、正果鎮杜鵑花園等多個特色園區。設有白水寨鄉村公園驛站、高陂頭驛站、馬村驛站、東西境驛站、江坳驛站、蓮塘綜合服務區、橋頭綜合服務區、西堤驛站、湖心島服務區、增江畫廊聯益驛站、鶴之洲服務區、初溪綜合服務區等。增城綠道在廣東省規劃建設最早,以“幸福市民、快樂遊客、致富農民”為宗旨,以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為原則、結合路邊、山邊、水邊的“三邊”環境整治,進行保護原生態、原產權、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護”,實現家園、校園、工業園、果園、田園“五園”變公園,以“藤”結“瓜”、造“瓜”連“藤”,將綠道與沿線的村莊、景區、景點串聯起來,形成市民休閒健身之道、遊客觀光消費之道、農民增收致富之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