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烈士陵園一般指本詞條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這裡原名紅花崗,是國民黨反動派槍殺革命民眾的地方。陵園面積26萬平方米,分陵區和園區兩個部分。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在共產黨人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彭湃周文雍聶榮臻徐向前等人的領導下舉行廣州起義。195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當年烈士英勇就義的地方修建富有民族特色的烈士陵園,1957年正式開放。

1962年7月,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0月,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 外文名:Guangzhou uprising martyr cemetery
  • 地理位置: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92號
  • 開放時間:6︰00-22︰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260000 m
  • 著名景點:中蘇人民血誼亭
  • 保護級別:第一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廣東省人民政府
  • 編號:9
  • 建成時間:1954年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景點,廣州起義紀念碑,葉劍英元帥紀念碑,“血祭軒轅”亭,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四烈士墓,中蘇人民血誼亭,中朝人民血誼亭,正門門樓,歷史文化,廣州起義,刑場上的婚禮,保護措施,所獲榮譽,旅遊信息,地址,交通,

歷史沿革

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政變。4月15日,國民黨反動派在廣州開始逮捕和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民眾。12月11日,在共產黨人張太雷蘇兆征葉挺葉劍英彭湃周文雍聶榮臻徐向前等人的領導下舉行廣州起義。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954年5月,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修建委員會成立,葉劍英同志任主任。
1954年7月,舉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奠基典禮。
1958年5月1日,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正式對外開放。
1956年7月,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的墓道和烈士墓基本完成,開始每星期六、日對外開放、9月,廣州市政府邀請蘇聯的建築專家召開座談會聽取他們對陵園建設的意見。
1957年12月11日,舉行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揭幕典禮,參加典禮的有董必武、陶鑄等領導同志以及外賓、各界民眾3萬人。
1964年,為了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犧牲的朝鮮的革命者的“中朝人民血誼亭”建成。
文化大革命期間,陵園也一度被廢作為生產基地。
1978年,廣州市人民政府撥款重建,對原有建築新行了維修,並且增建了休閒娛樂設施,形成兼有紀念和娛樂功能的綜合性公共場所。
1987年,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建成,並由鄧小平題寫了“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的碑銘。
20世紀90年代,陵園以生態公園為目標,進一步加強環境整頓,美化公園。
1992年,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修建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花展館,館內經常舉辦各類花事、盆景、攝影、美術作品展覽,融藝術、科普、遊覽於一園。
2003年,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落成的新景點“知趣園”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園林布置手法融合古典和現代、中國和西方造景特點,配有猜字壁和哈哈鏡等,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生態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場所。

建築格局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這裡原名紅花崗,是國民黨反動派槍殺革命民眾的地方。陵園面積26萬平方米,分陵區和園區兩個部分。與民國時期的修建的陵園不同的是,規劃時將墓區和園區分開,擁有兩條垂直軸線,不是單軸線。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陵區的主體主要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陵墓等,構成陵墓部分。陵區正門為中國傳統式闕門,兩邊是雄偉的白石闕門座,開啟5扇朱紅色柵門,氣勢莊嚴。雙闕石壁上鐫刻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陵區大道寬闊筆直,兩側松柏常青,紅花吐艷。陵區內有高大的圓拱形的烈士骸骨合葬墓,墓牆正門上刻有朱德的題字“廣州公社之墓”。墓前建有高45米,手握步槍形狀的廣州起義烈士紀念碑,象徵“槍桿里出政權”。
東面園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園區內有董必武題字的“血祭軒轅亭”,反映周文雍和陳鐵軍刑場婚禮的故事。還有“中蘇人民血誼亭”“中朝人民血誼亭”等紀念建築以及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墓和葉劍英紀念碑、墓。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平面圖

主要景點

廣州起義紀念碑

1958年,廣州起義紀念碑建成,高45米,造型是手握槍桿衝破三座大山,象徵“槍桿子裡出政權”,有鄧小平題詞“廣州起義烈士永垂不朽”。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廣州起義紀念碑

葉劍英元帥紀念碑

1987年,葉劍英元帥紀念碑建成,紀念碑用天然花崗石雕琢而成,高4.6米,上面有葉劍英同志的半身浮雕像和鄧小平同志提字。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葉劍英元帥紀念碑

“血祭軒轅”亭

1957年,“血祭軒轅”亭建成,位於湖心,飛閣流丹,黃琉璃瓦面、花樑、紅柱,為紀念舉行“刑場上的婚禮”的周文雍、陳鐵軍烈士而建造。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血祭軒轅亭

廣州公社烈士之墓

1957年,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建成,建築面積1384平方米,陵墓採用大型土堆傳統形式設計,圓丘直徑為43米,高10.5米,“廣州公社烈士之墓”為朱德同志所題。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廣州公社烈士之墓

四烈士墓

1915年,四烈士墓建成,墓冢呈半球型,西邊分別是休息亭,墓前置一長石板作祭台,墓正面台階而下置有碑石碑文。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四烈士之墓

中蘇人民血誼亭

1957年,中蘇人民血誼亭建成,平面呈II型,採用中國古建築形式,對稱布局,中間主題部分雙重檐,面闊三間,鋼筋混凝土結構,前置書卷形臥碑。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中蘇人民血誼亭

中朝人民血誼亭

1964年,中朝人民血誼亭建成,採用中國民族形式的建築基座,朝鮮民族風格的瓦頂。檐口雕欄用朝鮮金達萊花和中國木棉花相結合的圖案裝飾。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中朝人民血誼亭

正門門樓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大門寬30米,為中國傳統式闕門,兩邊是白石闕門座,壁中鑲有大理石刻,刻有周恩來總理的題詞:“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當中朱漆金端大鐵柵門。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正門

歷史文化

廣州起義

民國十六年(1927年)黨的“八七”會議之後,中共中央和廣東省委開始策劃廣州起義,並計畫奪取廣州後,將中共中央機關遷至廣州,成立“中國臨時革命政府”。
11月下旬,省委成立起義最高領導機關——革命軍事委員會,由張太雷、黃平、周文雍三人組成。省委書記張太雷兼任起義總指揮,周文雍任工人赤衛隊總指揮。另由葉挺任起義軍事總指揮、葉劍英為副總指揮。其時,正值“粵桂戰爭”,粵軍主力被調往肇慶梧州一帶,廣州市內防務鬆弛、空虛。這為廣州起義的舉行創造了有利時機。
起義前夕,恰逢黨設在小北直街的秘密武器轉運站大安米店被敵發現,黨掌握的國民革命軍教導團內也有反動分子告密,於是省委決定將起義提前舉行。
12月11日凌晨,廣州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有廣東省委領導和掌握的國民革命軍教導團、警衛團一部、黃埔軍校特務營、廣州工人赤衛隊和農民武裝6000多人,以及各界民眾共約兩萬人。在廣州的蘇聯朝鮮越南革命者也參加起義。
凌晨2時,張太雷、葉挺徐光英、周文雍、惲代英等起義領導人同到北較場四標營教導團駐地,部署起義的具體工作。任命李雲鵬為團長,葉鏞、趙希傑、饒壽柏分任第一、第二、第三營營長。
12月11日3時30分,全團集合誓師,張太雷、葉挺作了簡短演說,宣布“暴動”和“奪取政權”為口令。隨著一聲劃破寧靜夜空的槍聲響起,廣州起義開始了。
教導團三個營分東、中、北三路向預定目標出擊。中路由葉鏞率領第一營進攻東較場、廣九車站和公安局。在工人赤衛隊的配合下,很快攻下了公安局和保全大隊部,公安局局長朱暉日爬牆狼狽逃跑,保全大隊長被擊斃。起義軍民砸開公安局牢房,救出了800多名共產黨員和民眾。
團長梁秉樞率領的警衛團、周文雍指揮的工人赤衛隊的七個聯隊等各路起義隊伍也同時向預定目標出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英勇戰鬥,起義軍民占領了除第四軍軍部、中央銀行等少數據點外廣州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市區。天亮前,在市公安局大樓頂上,升起了一面鐵錘、鐮刀大旗。當天上午,被稱為“東方巴黎公社”——廣州蘇維埃政府在這裡宣告成立。中國第一個城市工農民主政府誕生了。
廣州起義震驚了國內外的反動勢力,他們互相勾結,決定調集軍隊,共同鎮壓起義。美、英、法、日駐粵領事團調兵進駐沙面,並派出軍艦封鎖珠江,掩護國民黨軍隊渡江,向起義軍民反撲。起義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血戰三天三夜,許多指戰員犧牲了。廣東省委書記、廣州起義總指揮張太雷親赴前線指揮作戰,途中遇敵襲擊,不幸殉職。
12月13日中午,敵軍從四面八方進入廣州。來不及撤退的起義軍民堅守街壘,浴血奮戰。工人赤衛隊大隊長石喜身負重傷,仍率部堅守觀音山(即今越秀山),子彈打完了,就用石頭砸。在陣地即將失守之際,他突然撲向一個爬上陣地的敵人,用盡最後的力量,死死卡住敵人的咽喉一齊滾下山去,與敵人同歸於盡。教導團女兵班班長游曦,率領全班女戰士,在天字碼頭英勇狙擊窮凶極惡的敵軍,全班除一人派回總部聯絡外,其餘全部壯烈犧牲。
隨後幾天,反動軍隊在廣州城內瘋狂進行大屠殺,處處屍骸遍地,血流成河,死難軍民達5700多人。參加起義的蘇聯、朝鮮100多名革命者也慘遭殺害。
廣州起義將成即毀,雖敗猶榮。它第一次開創了城鄉配合,工農兵聯合舉行武裝起義的先例;第一次公開打出“工農紅軍”的旗號;第一次在中國的大城市中建立完全新型的革命政權廣州蘇維埃政府,被稱為“中國的巴黎公社”。它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一起,開創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的新紀元。
周文雍,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出生在廣東開平一個貧窮塾師家庭,民國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陳鐵軍,原名陳燮君,光緒三十年(1904年),生於廣東佛山,為表達鐵心跟著共產黨走,改名鐵軍,民國十五年(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廣州烈士陵園)
周文雍(右)
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11日,在張太雷、葉挺等的領導下,廣州起義爆發,廣州蘇維埃政府成立,周文雍被選為廣州蘇維埃政府人民勞動委員兼教育部長。因敵我力量懸殊,寡不敵眾,廣州起義最終慘遭失敗。在此背景下,周文雍率領部分起義武裝,與10多倍於己的敵人短兵相接,為保衛新生的蘇維埃政府而與敵殊死搏鬥,直到彈盡援絕後才殺出一條血路,突圍撤離廣州,輾轉來到香港,負責聯絡和安置撤到香港的同志。
起義失敗後,廣州的黨組織受到嚴重摧殘和破壞,幾乎陷入癱瘓狀態。為了重建黨的機關和組織,周文雍和陳鐵軍回到廣州堅持地下鬥爭。他們有時扮作富商,有時扮作苦力工人,找尋失去聯繫的黨員,重建秘密聯絡點。不幸的是,由於叛徒告密,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27日,周文雍和陳鐵軍同時被捕。
在獄中,敵人對周文雍和陳鐵軍進行嚴刑審訊,並對他們施以灌辣椒水、坐老虎凳、竹籤釘指心等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然而,面對種種折磨,兩人始終堅貞不屈。最後,無計可施、惱羞成怒的敵人,決定判處兩人死刑。
刑場上,周文雍與陳鐵軍腳步堅定,神態自若。他們在共同的革命鬥爭中產生了愛情,但為了革命事業,只能將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在為黨的事業獻身的最後時刻,他們決定在刑場上將這份真摯的感情公之於眾,讓刑場成為他們婚禮的殿堂。兩人犧牲後的第二天,他們在鐵窗下相依而立的照片便被刊登在報紙上,照片旁寫著:“我們倆過去在一塊工作,一直沒有結婚,現在我們宣布舉行婚禮。”
為了紀念周文雍和陳鐵軍,江門市修建了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陵園內,兩位烈士的紀念碑巋然而立,左面刻著陳鐵軍的箴言:“一個革命者應該學習古今中外偉大人物的高貴品質和英雄氣概。”右面刻著周文雍就義前寫下的著名詩句:“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保護措施

1962年7月,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0月,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所獲榮譽

1996年,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7年,廣州起義烈士陵園被列為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旅遊信息

地址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二路92號。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交通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正門)烈士陵園站:102路、107路、108路、183路、1路、211路、222路、B8路、243路、40路、517路、546路、76路、864路、93路、夜1路、夜27路、夜2路、夜36路、夜40路、夜78路、夜4路、夜9路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北門)執信路站:185路、204路、B4A路、B4路、247路、261路、283路、2路、518路、546路、54路、高峰快線23路、夜18路、夜38路、27路、284路、293路、56路、62路、62A、305路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肝病醫院):62A路、27路、284路、293路、305路、54路、56路、62路、305路支線
捷運一號線烈士陵園站D出口可直接通向正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