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劍英墓

葉劍英墓

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三路較場北面的紅花崗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元帥因病在北京逝世。10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葉劍英追悼大會,首都各界人士5000餘人參加。鄧小平主持追悼會。10月31日,葉劍英靈骨由北京移送廣州。

1987年10月22日葉劍英元帥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在廣州紅花崗烈士陵園隆重舉行葉劍英靈骨安放儀式,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安放儀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劍英墓
  • 地理位置:廣州市中山三路紅花崗烈士陵園內
  • 墓主:葉劍英
  • 出生日期:1897年4月28日
  • 逝世日期:1986年10月22日
  • 所屬區域:中國廣東
簡介,人物簡介,

簡介

葉劍英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三路較場北面的紅花崗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內。
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元帥因病在北京逝世。10月2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葉劍英追悼大會,首都各界人士5000餘人參加。鄧小平主持追悼會。悼詞回顧了葉劍英一生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立的豐功偉績,特別是在革命轉折關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熱情讚頌了他的崇高品德和優良作風。10月31日 葉劍英靈骨由北京移送廣州。
1987年10月22日葉劍英元帥逝世一周年紀念日,中共中央在廣州紅花崗烈士陵園隆重舉行葉劍英靈骨安放儀式,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出席安放儀式。
葉劍英墓

人物簡介

葉劍英(1897-1986) 字滄白,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人。
1917年入雲南講武堂學習,畢業後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曾通電反蔣,隨即奔赴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長。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發動南昌起義做了重要工作。隨後又與張太雷、葉挺等領導了廣州起義,任起義隊伍副總指揮。
1928年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者大學班學習。
1930年回國。
1931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歷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兼總參謀部部長,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等職,參與指揮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圍剿"戰役。
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的長征,任中央軍委第一縱隊司令員。
1935年遵義會議後調任三軍團參謀長,後任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曾及時地向黨中央領導機關報告了第四方面軍領導人張國燾企圖危害黨中央的陰謀,為黨立了大功。西安事變發生後,協助周恩來同蔣介石談判,促成了事變的和平解決和國共兩黨的再度合作,團結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改編後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參謀長。
1941年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對日作戰。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抗日戰爭勝利後,參加中共代表團,赴重慶同國民黨政府代表進行停戰談判,出席政治協商會議。
1946年任北平軍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為了在國民黨統治區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和政策,領導創辦了《解放》報,並與破壞、阻撓《解放》報出版發行的國民黨當局作了堅決的鬥爭。
1947年返回延安後,歷任中共中央後方委員會書記、軍委副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謀長,參與領導全國範圍的人民解放戰爭。
1948年12月,任北平市市長兼軍管會主任、北平市軍管會物資接管委員會主任。
1949年1月,任北平聯合辦事處主任,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參加中共代表團,同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進行和平談判。後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部長等職。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66年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秘書長,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在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75年任國防部長。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隨後又排除阻力,堅決主張請鄧小平、陳雲等人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工作,主張為"天安門事件"徹底平反。
1977年在中共第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
1978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1983年因年邁辭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職務。
1985年同63位中共中央委員一起致函中共十二屆四中全會,請求不再擔任中央委員,以便進一步實現中央領導機構的新老交替。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