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灰塑》由廣州出版社於2010年發行出版,由劉兆江等編著。本書內容包括文化底蘊深厚的灰塑藝術、灰塑的製作、灰塑題材圖說、廣州灰塑代表性傳人——邵成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灰塑
- 作者:劉兆江
- 出版社:廣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
- 頁數:188 頁
- ISBN:9787546201986
《廣州灰塑》由廣州出版社於2010年發行出版,由劉兆江等編著。本書內容包括文化底蘊深厚的灰塑藝術、灰塑的製作、灰塑題材圖說、廣州灰塑代表性傳人——邵成村。
廣州邵成村灰塑藝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14年07月29日,註冊地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建設北路138號之一首層至七層(部位:第四層02室)(可作廠房使用),法定代表人為邵成村。 經營範圍 經營範圍包括藝(美)術創作服務;園林、陳設藝術及...
《廣州灰塑》由廣州出版社於2010年發行出版,由劉兆江等編著。本書內容包括文化底蘊深厚的灰塑藝術、灰塑的製作、灰塑題材圖說、廣州灰塑代表性傳人——邵成村。內容簡介 摘要本書內容包括文化底蘊深厚的灰塑藝術、灰塑的製作、灰塑...
廣州灰塑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於2014年02月18日成立。法定代表人劉娟,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等公益性文化活動的策劃;博物館展品、藏品保護的技術研究、技術諮詢;藝(美)術創作服務;工藝美術品零售;收藏品零售(國家專營專控的除外);工藝品批發...
《廣州(花都)灰塑工藝》是廣州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兆江、劉琦、廣州市花都區政協文史學習委員會。內容簡介 本作品受“廣州市宣傳文化出版資金”資助。 本書內容包括:工藝技術、工藝特色、項目傳承、保護與研究、大事記、灰...
1989年開始接收徒弟,不遺餘力地傳授灰塑技藝,使廣州灰塑得以後繼有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灰塑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1979年,邵成村開始隨父學習灰塑技藝,並在廣州地區的祠堂廟宇協助父親從事簡單的灰塑製作工作。在跟隨...
陳家祠是廣州市著名的文化旅遊景點,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歷史 陳氏書院由曾任翰林院等職的東莞陳伯陶等48位陳姓紳士倡議興建,以“漢代太邱太祖”...
廣州市花都區文化館位於廣州市花都區。非遺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廣州市花都區文化館被文化和旅遊部認定為傳統美術“灰塑”項目的保護單位。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被文化和旅遊部公共...
劉志威,男,1973年生。1992年起師從邵成村學習灰塑,參與了廣州陳家祠、廣州五層樓、南海神廟、佛山祖廟、廣州錦倫會館等民間祠堂、住宅參與灰塑的修復工作,積累了大量的灰塑製作技巧和創作經驗。其不斷創新和革新工藝製作方法,在傳統...
餘蔭山房,又稱“餘蔭園”,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南村鎮北大街。餘蔭山房始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成於同治十年(1871年)。是嶺南園林的代表,與清暉園、可園、梁園一道合稱為嶺南四大園林。占地總...
南山書院[Nánshān Shūyuàn] 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街道轄內。清同治三年(1864),該村第廿五世祖徐表正(兵部主事)所建。該建築最開始是徐氏家族培養人才的書院,現為灰塑藝術陳列館。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11月,入選《廣州...
灰塑 廣州地區的灰塑因地制宜,將美學藝術與生活細節相結合。朗頭村的建築灰塑主要分布在建築各進和側廊的屋脊、兩邊的山牆上,灰塑代表如谷詒書室、雲涯公祠正脊灰塑群獅獻瑞圖;景徽公祠正脊灰塑雀鳥、梅花、牡丹、山水;以...
廣州市體育傳統項目(足球)學校、廣州市普通高中特色課程重點立項學校、廣州市花都區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廣州市百優家長學校、廣州市示範家長學校、廣州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範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灰塑”實驗基地。
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位於廣州市廣園中路34號。館址三元古廟原是一座北帝廟,建有山門、香亭、正殿、兩廊和偏間,占地面積約1025平方米,建築面積446平方米,青磚石腳,硬山頂,灰塑博古屋脊上飾以琉璃鰲魚寶珠,前廊及廟內四壁上...
永思堂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大嶺村,又名“朝議第”,原為陳仲良私宅。永思堂建於清道光年間,為陳仲良就任南陽知府後回鄉修建的。歷史沿革 清道光年間,永思堂始建。2011年1月,永思堂被登記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
紅山村號稱“廣州最美鄉村”。村內的自然景致多不勝數,且多以山水谷木見長。擁有盤王古廟遺蹟、深谷、淺谷、石上背瀑布、紅谷瀑布等眾多景點。濃濃的客家風情是這裡的民俗特色,灰塑、鼓樓、仿古水車等一大批有客家風情的建築,配合著...
所以,它是廣州歷史文化名城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應切實保護。海上絲綢之路的西關見證 走出上下九路的熱鬧繁華,窺探來自西關的嶺南風景。厭倦擁擠,抬頭仰望,雲際有影影綽綽的灰塑輪廓。這是來自錦綸會館屋頂的兩隻斑斕鰲魚。雙目圓睜、...
論壇第二天由會場走向現場,與會專家學者一起赴廣州民俗博物館、廣州灰塑文化產業研究院等地進行實地考察,近距離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灰塑的傳承與創新。背景介紹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由廣州大學嶺南文化藝術研究院、廣府文化...
寶墨園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朝末年,占地五畝,因破四舊,文物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於1995年重建,歷時六載,寶墨園經過四期建設,園面積擴至168畝(約10萬平方米),是集清官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
沙灣留耕堂,又名何氏大宗祠,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北村,建築面積3334.45平方米,始建於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沙灣留耕堂主要建築有山門(頭門)、儀門(牌坊)、拜庭(中庭)、後寢、廡廊、東襯祠和西襯祠。沙灣留...
在水仙古廟,塑有真金鑲身的木雕神像,被視作神靈,遠近焚香求卦者絡繹不絕,香火甚旺。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以其規模之大、建築之美、保存之好,在花都、廣州乃至廣東全省都是極為罕有的,可以說是我國嶺南民間藝術建築的又一典型。
廣州市花都區港頭村 港頭村是一座自1358年建村,至今600餘年的古村落。村落內的建築呈現典型的廣府民居“梳式布局”, 特色鑊耳牆、灰塑、石雕,以及村內保留的文孫曾公祠、雲門曾公祠、雲門別墅等歷史文化建築群,為港頭村贏得了...
今年來,廣州市紀委監委深入挖掘廣繡、醒獅、廣彩、廣式剪紙、龍頭雕刻、通草畫、西關打銅、灰塑八項傳統技藝背後蘊藏的“勤”“廉”基因,推動廉潔文化和廣州非遺有機融合,打造獨具廣州特色的“非遺話廉”主題宣傳,為新時代廉潔文化...
練溪村古建築群,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小谷圍街道原練溪村練溪大街(現嶺南印象園內),建築主要建於清朝。練溪村古建築群整體為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山丘,村落主要街道練溪大街則位於兩山中間最平坦的地區,並且在街道中間有條明渠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