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3年7月9日經由廣州市市政府批准,檔案中提出了南沙地區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和發展規劃。
發文背景
檔案全文
二、南沙地區規劃範圍為:北起沙灣水道,南至21涌以南約6?6公里的珠江入海口,西以洪奇瀝水道為界,東至珠江入海主航道虎門水道-獅子洋,面積約797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575平方公里。按環境容量預測,規劃居住人口控制在100萬。南沙地區規劃的核心範圍是南沙開發區範圍:北起黃閣鎮和橫瀝鎮(含靈山鎮東南角約15平方公里的用地),南至21涌以南約6?6公里的珠江入海口,西以洪奇瀝水道為界,東至珠江入海主航道虎門水道-獅子洋,面積約53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330平方公里。按環境容量預測,規劃居住人口控制在60萬人。
三、南沙地區的發展定位為以發展現代物流業、臨港工業和資訊產業為重點,以現代化基礎設施為突破口,以優質社會化功能服務為依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建設現代化物流中心;建設技術先進、附加值高、環境污染小並以港口為依託的現代化臨港工業基地,使南沙成為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產業布局合理、經濟輻射能力強、基礎設施配套、自然環境優美、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生態型海濱新城。
四、南沙地區的對外交通是由高快速路、鐵路、軌道交通和港口形成的綜合交通體系。南北方向由西部快速幹線、中部(或南部)快速幹線、東部快速幹線、京珠高速公路(東線)、南沙大道、捷運3號線、疏港鐵路等7條對外交通動脈實現南沙地區向北的客、貨運運輸需求;國際客運港和龍穴島深水港實現南沙地區向南面向海洋的客、貨集疏運需求。東西方向由珠江三角洲南環線(高速路)、欖核-黃沙快速路、京珠-虎門高速路、南珠快速路、萬龍快速路和新龍快速路及疏港鐵路(東西線)等7條交通動脈實現南沙地區與東珠江口東西兩翼地區的連線。上述“7縱7橫”的對外交通網路使南沙地區成為連線南北、橫貫東西的珠江三角洲交通樞紐。
五、南沙地區的開發按照“統一規劃、分期實施、突出重點、滾動開發”的原則進行建設,近期建設的重點是黃閣鎮的小虎石化基地、沙仔島物流區、黃閣北工業園啟動區、蕉門河兩岸城市中心地區;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進港大道沿線地區、虎門大橋橋頭地區、資訊科技園;珠江管理區的工業園啟動區、出口加工區;萬頃沙鎮的龍穴島深水港區、造船修船基地、臨港工業園區等。上述近期重點建設區內主要道路的“七通一平”建設工作正在進行,到2005年整體建設工作初見成效。
六、實施《南沙地區發展規劃》應與《廣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原《番禺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互銜接協調、分步推進。
七、南沙地區在開發建設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與周邊地區城市群協調好生態建設、環境保護、交通和市政等關係。
(二)確保在環境保護方面按照結合我市實際並符合國際慣例、確實能指導城市建設的高標準執行。
(三)加強對現有古樹名木、文物古蹟的保護工作。
(四)通過新村建設積極改造現有舊村鎮,避免出現新的“城中村”。
(五)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要加強生活配套設施建設,儘快選擇用地規劃一個規模約20萬人口的大型居住社區,全面推進南沙地區的開發建設。
八、南沙地區的各項開發建設應嚴格遵循《南沙地區發展規劃》,逐步推行實施。
九、有關規劃成果信息可查詢廣州市城市規劃網站。
《南沙地區發展規劃》自頒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