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交通治堵方案
- 總體目標:積極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
- 時間:2011
- 主辦:廣州市交委
概述,方案簡介,徵求意見,方案特點,不提2011年“提高停車費用”,研究部分道路開徵交通擁堵費,交通治堵30招組合拳,廣州治堵背景,
概述
2011年1月23日,由廣州市交委牽頭組織研究制定的《廣州中心城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案(徵求意見稿)》公布並向公眾徵求意見。廣州將採取30項措施治理中心城區擁堵狀況。
方案簡介
此外,廣州擬研究收取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方案中提到,將借鑑新加坡和倫敦等城市通過徵收交通擁堵費調節車輛數量的經驗,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在廣州市部分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實施徵收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交通調節擁堵費的時段、範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擇機實施。
方案還提出,將進一步加強公務車的管理;將繼續加快軌道交通網路的建設,加大對“公交優先”的支持;將研究制定中心城區特殊路段或特殊時期臨時性交通限行的相關措施等。
徵求意見
3月5日前市民可通過多種方式反映意見和建議
與此前廣州交通治堵專家討論稿提出的治堵30招相比,新的治堵方案(徵求意見稿)堅持不限制私家車上牌,並取消了中心城區限制外地車的措施,並新增了限制公務車的內容。
借鑑國內外大城市交通管理經驗,此次廣州提出的交通治堵措施共分為八個板塊30項措施。歸納起來分為“建、限、管”三大類。
備受市民關注的廣州交通治堵又有新進展。昨天,廣州市交委對外公布了《廣州中心城區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方案(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從即日起至3月5日,市民都可以通過電話、傳真、信函、傳送電子郵件,乃至網路留言等多種形式,向市交委交通治理處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廣州市交委表示,經請示市政府同意,從2011年1月24日至3月5日期間,他們將公開組織“廣州交通大家談”系列活動,通過報紙、網路、電視台、電台、來信、來電、座談會等多渠道,全方位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其中,作為“廣州交通大家談”系列活動的第一站,今天上午10時~11時,市交委交通治理處負責人鄒小江將作客本報大洋網,就交通治堵各方面的內容進行解讀,並將與廣大市民及網友展開互動。
方案特點
不提2011年“提高停車費用”
記者發現,與此前的廣州交通治堵《專家討論稿》相比,本次市交委推出的《徵求意見稿》治堵措施雖然仍為30項,但在內容上至少呈現出9大方面的變化。首先,《徵求意見稿》方案中專門新增了一款內容,提出要“進一步加強公務車的管理”。同時,《徵求意見稿》還刪除了此前《專家討論稿》中提出的“研究推行禁止非本市籍機動車在市區行駛的措施”等內容。
在“停車場差別性收費”方面,此前的《專家討論稿》第16條提出要“推行廣州市域停車場差別性收費”,而此次的《徵求意見稿》則將它改為“最佳化調整廣州市域停車場差別性收費”。後者更刪除了前者文稿中提及的“2011年著手調整全市停車場的收費標準,提高停車費用”,以及“對住宅停車、夜間停車及駐車換乘停車收費價格原則保持不變”等內容,只是稱將“適時適度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總水平,增加機動車使用成本。
研究部分道路開徵交通擁堵費
在有關開徵“交通擁堵費”方面,《徵求意見稿》新增了“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在廣州市部分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實施徵收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的內容,表示將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交通調節擁堵費的時段、範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擇機實施”。
在推進停車場信息化建設方面,此次推出的《徵求意見稿》保留了此前《專家討論稿》提出的“以珠江新城區域為試點,建設套用停車位預訂系統,提高停車效率,減少車輛“巡泊”造成的大量無效交通流等內容,而刪除了後者提出的“到2013年,實現全市50%以上的停車場動態信息資源共享,30%以上的停車場提供車位預訂服務”的建設目標內容。
交通治堵30招組合拳
記者了解到,此次廣州推出的交通治堵30招組合拳內容具體如下:
(一)加強城市規劃,實現中心城區交通設施與城市功能的匹配。
1.加快構建兩個新城區,提升三個外圍城區,抽疏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
根據《廣州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和《廣州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綱要》,構建兩個新城區(東部山水新城、南沙宜居濱海新城),提升三個外圍城區(花都城區、增城城區和從化城區),加快教育、行政、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的配置,不斷完善綜合配套和城市服務功能,增加就業崗位,形成人口的反磁力,截流新增人口並將部分中心城區的人口吸引過去,達到疏解中心城區人口和交通的作用。
2.嚴格控制中心城區建設總量增量和開發時序。
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建設項目建設審批制度,加大大型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對項目報批的決策影響力,嚴格控制建設總量增量,調節建設項目開發時序,鼓勵外圍組團的綜合開發和公共服務配套。對中心城區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得突破經法定程式批准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容積率指標。
3.按照國家標準落實配套交通基礎設施規劃。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50220-95)、《城市公共運輸站、場、廠設計規範》(CJJ15-87)等國家標準,規劃建設道路、交通場站等交通基礎設施,重點打造六大功能區(珠江新城—員村、琶洲、白雲新城、白鵝潭、廣州南站、白雲空港);進一步完善開發項目與配套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移交接管、同步投入使用的制度。分區域按差別化原則修訂實施建築物停車位配建標準。
4.對中心城區貨運市場、批發市場實施規劃調整和清理、整治或搬遷。
積極推進我市“中心區、過渡區、發展區” 貨運業布局調整,加快落實“發展區”內物流發展用地,加快推進“發展區”物流園區、新型貨運站場的規劃建設。結合城區外圍搬遷安置場地的落實情況,積極穩妥採取清理一批,土地置換一批,舊城改造一批,經營轉型一批等分類措施和辦法,適時加強貨車交通管制措施,分步推進落實增槎路等路段沿線貨運市場、貨運停車場的搬遷撤場工作。
結合《廣州市商貿網點布局發展規劃(2006-2020)》、《廣州市產業物流發展規劃(2010-2020)》,加快外圍區域批發市場的建設,對接物流(配送)園區,積極穩妥、適度有序地實施中心城區批發市場的清理、整治或搬遷。
(二)加強道路網結構完善和外圍軌道交通樞紐站建設,提高道路網的疏通循環和換乘接駁功能。
5.研究修訂道路網結構性完善工程5年實施計畫,最佳化道路網的結構和布局。
根據廣州道路網的實際,進一步研究最佳化道路網的結構和布局,切實改善目前中心城區路網級配不合理,部分道路功能紊亂,局部對外交通通道能力不足,局部路段容易出現交通瓶頸的困境,研究修訂道路網結構性完善工程5年實施計畫,通過最佳化調整路網解決結構性缺陷。
6.加快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段、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
結合道路工程前期情況,積極實施道路網改善工程。一是打通斷頭路,包括同德圍地區的三個項目:同康路、石井河東側西環路、鐵路西側東環路;新建新滘西路過江隧道、白雲六線、華南路東延線、改造東南西環、建設如意坊隧道及南北配套道路工程,建設芳村大道、獵德北延線-北環、大坦沙大橋系統,繼續推進流花湖隧道和雲溪路西延線建設,加快推進新化快速路和廣明高速公路的建設等;加快推進花城大道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城西地區的廣州發電廠、省廣弘食品集團等2條鐵路專用線整體拆除並按規劃改造為市政道路的工作。二是拓寬瓶頸路段,包括拓寬中山六路、廣州大橋、洛溪大橋、客村立交、臨江大道麵粉廠路段、同德圍地區兩個瓶頸路段:拓寬上步橋(需同步建設跨北環高速人行天橋)、拓寬西灣路-西槎路等。三是改造重要交通交叉口,包括改造華夏路-金穗路交叉口環島、冼村路-金穗路交叉口環島、石化路-廣園路立交等。
7.建設安全、連續的步行系統,結合綠道適度發展腳踏車。
結合中心城區交通改善以及人性化出行的需求,完成一批行人過街設施的建設,提供安全、連續的步行系統,同時在有條件區域規劃建設腳踏車道,結合綠道的布局區域適度發展腳踏車,為慢行交通接駁公共運輸提供便利。
8.加快市區外圍軌道交通樞紐換乘站點建設。
加強換乘接駁,科學調節進入中心城區的個體交通。加快市區外圍軌道交通樞紐大型換乘公共停車場的規劃建設,完成嘉禾、坑口、海傍、南浦、漢溪長隆等一批軌道交通換乘樞紐站點建設項目,引導市民通過停車換乘方式進入中心城區,減少中心城區交通流量。
(三)積極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從“財政優先、用地優先、路權優先、信號優先”等四方面積極建設“公交都市”。
(四)逐步提高中心城區機動車使用成本,加大城市交通組織管理力度。
16.最佳化調整廣州市域停車場差別性收費。
適時適度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總水平,增加機動車使用成本。利用價格槓桿,引導個體車輛多選擇城市外圍停放,引導市民儘可能選擇公共運輸方式出行。進一步推進停車收費標準差別化政策,提高停車位的使用效率,試行住宅配套停車場也按區域級別實行差別性價格政策,適時調整我市收費區域級別劃分,加強和規範對占用道路停車經營的管理。
17.研究廣州收取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
借鑑新加坡和倫敦等城市通過徵收交通擁堵費調節車輛數量的經驗,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對在廣州市部分重點道路交通擁堵區域實施徵收交通調節擁堵費的可行性進行研究和論證,研究提出符合廣州實際的交通調節擁堵費的時段、範圍、定價基準和收費形式,對可能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擇機實施。
18.最佳化中心城區道路單向交通組織。
根據中心城區區域道路網路結構特點,結合路段交通流方向特徵,選擇有條件的區域道路實施單向交通組織,簡化交叉口交通組織,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五)加強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引導機動車有序增長。
19.進一步最佳化和擴大貨車交通管制。
通過進一步最佳化和擴大貨車交通管制,分離過境交通,減少過境交通進入中心城區。分離環城高速過境交通,提高其承擔城市內部交通功能的作用,從而緩解其他主幹道交通壓力。在目前貨車交通管制範圍的基礎上,分步將環城快速路納入市區貨車交通管制範圍。結合貨運物流業的外遷進度逐步收緊管制力度,引導過境車輛通過華快三期、北二環、東二環、東新等中心城區外圍的高速公路通行。
20.進一步加強公務車的管理。
機關單位公務用車配置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執行。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並嚴格公務車使用管理。各國駐穗領事館和國際組織駐穗機構“領”字頭號牌小客車按有關規定執行。
21.研究制定中心城區特殊路段或特殊時期臨時性交通限行的相關措施。
借鑑廣州亞運交通保障經驗,為保障中心城區重點主幹道或區域的道路順暢,研究特殊區域、特定時段的中心城區重點主幹道或區域交通限行措施。
為做好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的道路交通保障,研究中心城區節假日或重大活動期間臨時性交通限行措施,確保特定時段特定範圍市區道路交通順暢。
(六)推進智慧型化交通的套用,提高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
22.積極推動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平台常態化工作。
總結亞運期間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工作的經驗和成果,形成全市交通信息資源整合的長效機制,建立全市統一的交通信息資源整合平台,推進平台的常態化工作。
23.建設交通仿真基礎數據公共管理平台。
建設全市統一的交通仿真基礎數據公共管理平台,擴大交通仿真套用領域,實現多方式仿真模型的相互銜接,實現各種管理措施的實時線上評估,提高交通仿真的輔助決策能力,實現應急預案、道路施工交通組織、信號控制預案的預評估。
24.推進停車場信息資源共享、停車換乘信息系統及P+R票務優惠系統建設。
完善現有的停車場行業管理系統,實現停車場動態信息的資源共享,充分挖掘現有停車位資源;在中心區及捷運主要站點周邊的大型P+R停車場建設信息服務系統及P+R票務優惠系統,提高中心區內公共運輸分擔率;以珠江新城區域為試點,建設套用停車位預訂系統,提高停車效率,減少車輛“巡泊”造成的大量無效交通流。
25.建立交通信息發布系統,最佳化協調控制系統,加快推進主幹道交通可變情報板的建設。
建立統一的交通信息發布系統,及時將交通信息、運輸信息動態向社會公布;最佳化主幹道協調控制系統,研究套用可變車道信號控制系統;加快推進主幹道交通可變情報板的建設,引導車輛提前分流,在東風路、黃埔大道、廣州大道、中山大道、環市路、解放路、機場路等道路優先實施。
(七)開展交通擁堵點綜合整治,防止中心城區整體擁堵。
26.滾動開展交通擁堵點綜合整治。
認真組織排查中心城區交通擁堵點,研究提出綜合交通改善意見,制定和實施具體整治工作措施,按年度計畫完成交通黑點綜合整治任務;開展交通整治效果評估,補充完善相關交通改善措施。市級財政每年根據財力情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交通擁堵點的整治,包括平交路口最佳化、增設信號燈、標誌標線等項目。
27.加強對交通擁堵點的現場疏導。
加強市中心城區道路排堵保暢通工作機制。一是抽調一定數量的警力,成立市一級交通秩序整治專業隊,交通尖峰時段作為快速疏導交通機動力量,加強中心城區主幹道、交通易堵塞節點的疏導;二是對排查出來的中心城區交通擁堵點,提前制定現場疏導工作應急預案;三是建立“分片管理”及四級勤務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路面民警執勤“見警率”和“管事率”;四是要完善垂直指揮調度機制,提高交通管理效率。
(八)加強交通秩序的規範管理,倡導良好出行習慣。
28.加強對路邊違法停車及占用公交專用道的執法。
重點加強對路邊違法停車的規範管理,加大對主幹道違法占道停車的處罰力度,加大對非法占用公交專用道的執法力度,執法範圍覆蓋所有主幹道和公交專用道。
29.提升道路排障救援水平。
對中心城區主幹道和高架道路,實現全天候監控車輛運行狀況;制定工作預案,遇有拋錨或事故車輛、應急事件時,確保警力和牽引車快速到達現場指揮交通疏導和救援,同時保證應急處置聯絡的暢通。
30.大力開展文明交通活動宣傳。
結合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畫”,廣泛開展文明交通新聞宣傳和社會宣傳,深入推進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 ,積極開展文明交通志願服務。通過開展文明交通主題教育和培訓、舉辦交通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普及文明交通安全知識,使公民交通出行的法制意識、安全意識、文明意識明顯增強。
廣州治堵背景
私家車年增22%超京滬
根據市交委牽頭制定的《廣州中心城區緩解交通擁堵方案(公眾徵求意見稿)》,目前,全市機動車擁有量已達214.5萬輛。汽車保有量為161萬輛,2010年新車上牌量超過30萬輛。近5年來,全市私人小汽車的平均增長率已經高達22.1%,高於同期北京、上海的20.5%和21.9%的水平。目前,全市千人私家小汽車擁有率已達90輛/千人!廣州正處於私人小汽車的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