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南儂土司衙署

廣南儂土司衙署

廣南儂土司衙署位於雲南文山州廣南縣城北街,即現城區一小校園。曾設有大小衙門,占地1.1萬多平方米。衙署地勢高敞,沿四道階而上,分層次設大門、中門、三門。大門上豎一塊“廣南世襲清軍府”直匾(現已無存)。1997年被州人民政府公布列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儂氏土司衙署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南儂土司衙署
  • 地理位置:雲南省文山州廣南縣
  • 占地面積:1.1萬多平方米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 景點級別:省級
土司世襲,結構,作用,歷史,維護髮展,

土司世襲

廣南儂土司共世襲27代,近700年歷史。至1936年,雲南省政府龍雲以“全省土職尚未一律改流之際,廣南土司似不必急於此時取消……準予仍襲原職,以示羈糜,而維邊圉”為由,批准儂鼎和承襲土司,準許有五六名士兵作守衛,並保留一些田莊,準其繼續收租,但已失去參政權力,此乃廣南土司的最後世襲土官。其殘存的收租上貢等制度,直到1948年邊縱游擊戰爭興起,才徹底廢除。

結構

衙署地勢高敞,沿四道階而上,分層次設大門、中門、三門。大門上豎一塊“廣南世襲清軍府”直匾(現已無存)。距衙署前約40米正街心處原砌築一堵青磚照壁,寬約6米,高約5米,壁下部為紅砂條石砌築,上刻浮雕花卉。大堂口置石獅一對,左側設供告狀人擊鼓申訴的鼓棚。進門後第一台旁設監獄兩間,代辦房、簽房等。第二台有東西書房、議事廳和大堂等。後設五鳳樓和右上側有土司家廟(稱白馬廟)等。
廣南儂土司衙署
衙署深門重院,規模龐大。現有衙門議事廳尚為完好,系一幢七開間、歇山屋頂、抬梁式簡易木構架,高9米,通面闊14.3米,進深21米,木柱42棵。用材渾圓粗大,屋宇宏偉,讓人感到歷史的厚重和悠久。建國后土司衙署一直作為城區一小校址,大部分建築被拆毀或改修作它用,但整個衙署嚴謹的建築布局風格仍十分清晰。

作用

廣南儂土司歷來臣服於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向中央政權繳納貢賦和服從中央王朝政府的調征。明、清兩代土司都曾晉京向封建王朝朝貢,得到刺繡精美的絲綢製品及金銀等賞賜。據儂土司家譜記載:“十四世祖儂應祖襲授同知職,崇禎十一年(1638年)調征鳳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反叛,命儂鵬征有功,康熙二十年(1681年)土官儂鵬率師追擒吳三桂大將夏國相於西板橋。二十世祖儂茂先於1883~1885年奉調赴越南,在中法戰爭中有功,賞戴花翎加四品銜”。由此可見,土司對“執掌疆場”、“奔走禦侮”,鞏固封建王朝的統治,曾起過一定的歷史作用。

歷史

歷史上,儂氏征戰頗多。據相關歷史記載,早在唐朝時期,儂氏就是“蠻中大族”,統治今廣南及附近一帶。宋朝時,廣南稱特磨道,歷史上的統治者儂夏卿就支持其繼子儂智高,與當時的交趾政權對抗。挫敗交趾之後,儂氏建立南天政權,與宋朝戰神狄青將軍率領的軍隊曾經大戰。
傳說,後來元朝的儂氏土司就是儂智高的後人。根據《雲南通志》記載,儂氏土司是“滇之土官,肇於元而盛於明,清代固之”。土司所轄“東至廣西西林縣境300里,南至廣西鎮安土州300里,西至廣西歸順直隸州五槽界270里,北至羅平界300里,總面積約34萬平方華里(8.25萬平方公里)”。
廣南儂土司衙署
現在看來,當時的土司府實際就是一個王朝,管理當地的軍事、行政、財政等各項事宜。儂氏土司在當地實行兵田制,把土地作為薪餉分給士兵,有事徵調作戰,無事則居家耕田。應召出征時,土司帶領的軍隊能達到3000多人。
除了練兵場,儂氏土司衙署的東西花廳門口,小石獅子的基座上還雕刻著戰爭的圖案。一個士兵騎在馬上,手舉武器奮力進攻。廣南周圍也還存有古戰場遺蹟。廣南縣現在被稱為“賓田”的地方,傳說就是古時分給士兵的“兵田”。
在戰爭間歇里,儂氏首領也與南詔、大理、唐、宋等交好。如大首領儂民富,是大理國的“坦綽”(屬國之王),又被宋太宗封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兼先御史大夫、上柱國”。

維護髮展

這是迄今保留中國土司建築中規模最大、世襲時間最長、最完好的儂氏土司府。其規模之輝煌,氣勢之雄偉,是一些少數和其他地區壯族土司所不能及的。壯學專家、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梁庭望先生到廣南考研後認為:“廣南土司府是中國民族土司府中建築規模最大、權力較為集中、管轄範圍最廣,世襲時間最長的土司府”。保護、修葺、恢復和開發利用儂氏土司府,不失為廣南民族文化發展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