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城鎮(雲南文山州廣南縣下轄鎮)

蓮城鎮(雲南文山州廣南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蓮城鎮是廣南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距州府文山167公里,距省會昆明458公里。東鄰楊柳井,西與舊莫、者兔鄉交界,南連董堡鄉,北與壩美鎮和廣西西林縣弄汪鄉接壤,行政區域面積643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244.1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蓮城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文山州廣南縣
  • 下轄地區:7個社區、1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蓮城西路
  • 電話區號:0876
  • 郵政區碼:663300
  • 地理位置:廣南縣城駐地
  • 面積:643平方千米 
  • 人口:106048人(2017年) 
  • 方言:雲南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漢代墓葬群、舊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石牌坊、土司衙署、皇姑廟
  • 車牌代碼:雲H
基本概況,地理區位,行政區劃,歷史淵源,資源環境,人文地理,經濟發展,文化教育,

基本概況

地理區位

蓮城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44.1米,森林覆蓋率50.3%以上。2005年末全鎮工農業生產總值完成30617萬元,財政收入達到1500萬元,人均有糧30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212元;全鎮村小組通路率達84%,實現人畜飲水困難人口消號,通電率88%。
地理位置
蓮城鎮位於廣南縣中部,縣政府駐地,人口106048人(2017年),有壯、漢、苗、瑤、彝、回、蒙古七種民族。轄7個社區、14個行政村:北寧、蓮湖、南秀、永安、龍井、北壇、菜園;蓮花、那們、小廣南、董那孟、平山、岜奪、壩汪、細掌、端諷、坡孟、賽京、端鳩、老龍、那朵。
鎮政府駐蓮城西路。硯廣、廣寶、西西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漢代墓葬群、安化群主墓、舊石器時代人類洞穴遺址、貞節牌坊文廟、土司衙署、蓮湖、文筆塔、忠烈祠門樓、萬壽寺萬壽亭等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以及那榔村溫泉等。

行政區劃

沿革
1940年稱啟明鎮,1949年改稱蓮花區,1951年復稱第一區,1956年稱蓮峰區,1958年分設蓮峰、前進公社。1961年稱蓮峰區,同年將城區5條街分出建立縣轄城關鎮。1971年分出建立那倫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城關鎮、蓮峰區合併稱蓮城鎮,那倫區改為那倫鄉。1997年,蓮城鎮面積446平方千米,人口4.9萬,轄東北門、西門、南門、果者、北極、菜園、南外、那們、蓮花、小廣南、董那孟、平山、岜奪、壩汪、細掌、端諷16個行政村;那倫鄉面積215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坡孟、老龍、賽金、那朵、端鳩5個行政村。2006年,撤銷那倫鄉,併入蓮城鎮,鎮政府駐地不變;面積691.45平方千米,人口87355人(2005年末),轄7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17年,面積6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6048人。
遠看蓮城鎮遠看蓮城鎮
郵編
663300(2008年代碼)532627101:~001北寧社區 ~002蓮湖社區 ~003南秀社區 ~004永安社區 ~005龍井社區 ~006北壇社區 ~007菜園社區 ~201蓮花村 ~202那們村 ~203小廣南村 ~204董那孟村 ~205平山村 ~206岜奪村 ~207壩汪村 ~208細掌村 ~209端諷村 ~210坡孟村 ~211賽京村 ~212端鳩村 ~213老龍村 ~214那朵村

歷史淵源

蓮城,因“四周山勢開敞,具有川原之象,然崗坡綿延,平壤無多,近治諸山布列,形類蓮花,故曰蓮城”(道光《廣南府志·城池》)。
蓮湖飛虹蓮湖飛虹
蓮城,唐為儂氏據地,宋為特磨道治所——福州。
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為廣南西路宣撫司治所。
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設府署,十九年(1386年)開始建城池,府城建在平關坡上,建排柵,周四里,設西南二門。
康熙十八年(1679年)後,開始興建學宮,創書院,倡文教,關心農稼,興修水利。
雍正十年(1732年),廣南巡撫張允隨委員改建磚城,城牆周四里,長八百五丈八尺,高一丈六尺八寸,設垛口1603個,炮台8座;東西南北四門各設城樓,另設小南門,便民取水出入。城依山地無池。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為“蓄水以備緩急,引流以資灌溉”,在城西北隅挖掘一池塘,名承恩塘(今之蓮湖)。
道光十三年(1833年),府城遭地震,城牆數段坍塌。
學校實驗室學校實驗室
1842年,知府施道生、知縣沈炳倡捐率士民重 冷水溝文明生態村新修復城池。
蓮城,僅明清之間就建有六閣、二十四座廟宇、五座學宮書院。早在明清時期,商賈雲集,手工業興盛,城市建築業高速發展。市區規劃嚴謹,民居形式複雜多樣,房屋排列整齊,東西南北及小南街五條主街道貫穿全城,50條巷道縱橫交錯。五條主街道均為三道青石板鋪面。民房櫛比鱗次。富商住宅及官邸均為四合院、三間兩耳、五間六耳或三進深大院。檐、枋、門,窗雕龍畫風,石雕木雕比比皆是,古香古色,富麗堂皇,各具特色。城周東南西北各設城樓共四座,皆為兩層閣樓,雄偉壯觀。
進入21世紀,保存下來的有吳天閣,都天閣,儂氏土司衙署部分,文筆塔,孔廟,貞節石牌坊,皇姑墳,萬壽寺等。
近年來,廣南縣加大對文物的搶救和維修力度,城內部分文物古蹟修葺一新,新建或擴建了蓮湖公園、文化廣場、銅鼓廣場等一批文化休閒設施,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得到和諧統一發展。
1999年,蓮城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資源環境

蓮城鎮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4℃,年均降雨量1,227.4毫米,全年無霜期349天,年日照時數185 蓮湖飛虹5.8小時。森林覆蓋率50.3%。2007年未有耕地面積5.9萬畝,其中:田3.93萬畝,地1.97萬畝。
冷水溝文明生態村冷水溝文明生態村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銻礦、黃磷礦、水晶石金礦石膏重晶石等。主要河流有那倫河—革烈河(珠江水系)、雙龍井、馱娘江—那甲—姑娘橋—那們河等。有總過國家保護樹種櫸木、紅椿和珍稀野生蘭科植物,野生動物銀環蛇、眼鏡蛇、野雞、麂子等。

人文地理

蓮城鎮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縣城在公元前三世紀為句町古國。有蓮湖公園、土司衙署、文筆塔、文廟、皇姑廟等眾多文物古蹟。自然風光有沙壩水庫千島湖、珍珠泉、間歇泉、文筆三台山等。壯鄉民族風俗濃郁,壯族三月三花街節是壯族同胞的“情人節”,情侶之間結伴互對山歌,互贈定情信物。有花糯米、粽子、涼卷粉、米豆腐等民族特色風味小吃。小廣南壯錦刺繡別具民族風格,產品有傳統織法背帶、花鞋、挎包、圍腰頭、花帽、靈芝鞋、繡球、壯錦、手帕等13種,新品有玩具、飾物、旅遊紀念品等,個別品種遠銷美國日本
蓮城鎮蓮城鎮

經濟發展

2011年,農業總收入13952萬元。糧食產量保持平衡,在土地面積有所減少的情況下,不斷提高糧食單產,增加複種指數,總產量達2711萬公斤;烤菸種植穩中有升,成為農民增收的第一主導產業,2011年產量達2.48萬擔,比2010年增0.06萬擔,每年為民眾增加經濟收入2000餘萬元;同時,完成平山、小廣南、細掌、菜園4個村(社)41個村小組600口國債沼氣池及其配套三改建設。全年共完成新植油茶麵積29000畝,落實新植核桃打塘面積2016畝。做好商品林和自用材的審批工作,共申請辦理自用材採伐手續(蓄積)128.15m,材積91m,涉及農戶14戶;統計上報並配合省級規劃設計部門完成人工商品林伐區作業設計和採伐監管143戶(份),擬安排申請蓄積17770 m。全年完成大牲畜存欄 29964頭,生豬存欄96357頭,出欄肥豬188497頭,家禽存欄342767隻。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1個,其中養豬場14個(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場5個),養牛場22個(奶牛場3個),養雞場5個(蛋雞場2個)。扶持重點戶1440戶,科技培訓10500人/次,鞏固那莫養豬示範村1個,扶持示範戶20戶,新建那榔養豬示範村1個,扶持示範戶20戶,鞏固先都養牛示範村1個,扶持示範戶20戶。
依託優勢資源,大力推進“工業強鎮”戰略,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礦冶、農特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發展格局,工業經濟逐步成為全鎮經濟成長、財政增收的重要支撐。2011年,鄉鎮企業總收入完成 39368萬元,比2010年末的 28625 萬元增長10743萬元,增27.29%;實交稅金751萬元,從業人員達3465人;工業總產值30305 萬元,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93946 萬元,增加值36414萬元;各項政策措施得到落實,發展環境切實改善,個體私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2011年共發展個私經濟87個,實現營業收入39368萬元,上繳稅金751萬元。
旅遊、貿易流通、餐飲娛樂等服務業不斷壯大,物流配送、家政服務、中介組織、物業管理等行業得到大力發展。2011年,第三產業總產值 55005 萬元,增加值22187萬元。

文化教育

蓮城鎮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1%,國中生毛入學率達98.44%,輟學率控制在2.54%以內。蓮城鎮有各級各類學校 學校實驗室
(含幼稚園)56所,其中國小45所,幼稚園6所,完中1所,教學班334個,初級中學4所,教學班93個;蓮城鎮國小專任教師605人,國中專任教師320人。蓮城鎮中國小占地面積36172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積22平方米;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83932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5.5平方米。
2007年蓮城鎮15—50周歲青壯年人口48925人,非農業人口11375人,農業人口非文盲率達99.25%,非農業人口非文盲率達99.53%;2007年初,共辦了16個“掃盲”班,掃除剩餘文盲682人,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527期,參加培訓人員19416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