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廢墟曾經輝煌》為小說家張翎的第一本散文作品集,是其二十多年散文創作的總集。該書共分三輯,第一輯“雪泥鴻爪”,為作者遊覽成都、古巴等地的見聞記錄;第二輯“朝花夕拾”,是作者對童年、成長、故土、親友的回憶文章;第三輯“書言書語”,主要包括作者的書評和其代表作的創作談。張翎出生在沿海城市溫州,童年生活在
甌江邊。後來離開故鄉到上海讀大學,再後來離開中國漂流到大洋彼岸,對中西文化的異同有了全新的體會。雖然離家鄉越來越遠,但她在異鄉書寫故鄉,字裡行間都有著濃濃的江南風情。
作品目錄
雪泥鴻爪 成都散記 青島情樂連拜懷 夢中高原 廬山珍珠 嶺南行 關於周莊的一些意外 古巴:廢墟曾經輝煌 斯特拉斯堡隨想 向北方 | 朝花夕拾 雜憶洗澡 雜憶過年 此君只得山中尋 也說越劇 小憶梅娘 故土,我的重煮甩講荷,我的救贖 修理自己 一封信 也說“書生” 妞妞小傳 他人的歷史,我的窺視 那些年,學習外語的那些事兒 愛好之一瞥 “你可真是血淋淋的美麗” | 書言書語 故土流年的雜亂記憶 在時光的隧道里回望生命 《金山》追憶 關於門羅和逃離的雜想 散落在文字間的一番閒話 力從隱忍生 關於《死著》的一些閒話 遺憾,補缺,還有感動 在異鄉書寫故鄉的故事 文學的驛站 一個夏天的故事 隱忍和匍匐的力量 一股穿越窮山惡石的水 平實人生的平實狀態 通往玉壺的路 貓語,抑或人語? 一個人的許多聲音 也說《雁過藻溪》 《何處藏詩》創作談 《胭脂》創作談 |
作品鑑賞
《廢墟曾經輝煌》由“雪泥鴻爪”“朝花夕拾”和“書言書語”三個主題組成,是張翎所寫的文化散文、憶舊散文和創作談的合集。總體來看,這本散文集的重彩之處在於作者真誠地提供了她的創作歷程,為人們了解她的創作提供了一個重要途徑。文中涉及她和國內重要文幾疊說汗學期刊、出版界之間的交往,具有海內外文學交往方面的文學資料價值。
張翎是位具有學者氣質的作家,學者的儒雅、敏思求真的特點體現在她的文化散文中。她所到之處,無論是周莊,還是古巴,吸引她的都是歷史文化的印記。《廢墟曾經輝煌》是她對古巴社會政治、文化、經濟問題的思考,文中屑捉甩有她對中古兩國兄弟情誼的歷史記憶。張翎不是那種以性靈書寫見長的作家,但思想與見識使雅祖得她的散文頗顯氣度。《小憶梅娘》中她對新文學史上“南玲北梅”之說的不以為然,她總是能看到女性遭際背後世道運轉的滄海桑田,“女人的痛不見得是世道的痛,而世道的痛卻一定是女人的痛”。《雜憶洗澡》從洗浴的角度書寫了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在城市家居缺乏隱私性空間的年代,女性更見尷尬霸舉趨仔的日常生活。女性主義者若僅僅在兩性張力中書寫女性的創傷與疼痛,格局未免顯得有些狹小。張翎雖未標榜過自己是個女性主義者,但她傾力書寫女性的歷史風雲變化中的命運沉浮,體現出對女性的人道主義關懷精神。正是因為張翎長期以來對女性的關注和思考,所以有時別人很容易忽略的細節,比如衣櫥中的一件夾襖、他人口中的一句話就會牽出她筆下一個生動的女性形象來,《〈金山〉追憶》《通往玉壺的路》都讓人們看到這個特點。
《廢墟曾經輝煌》中最有價值的文字大概就是張翎談及她小說創作的那些篇章,有珍貴的文學資料價值。1986年,張翎到加拿大留學,在她隨同學去
卡爾加里去賞秋,途中在野草之中她發現了那些三三兩兩裹著鳥糞和青苔的墓碑,有的墓碑上尚存留模糊的照片,墓碑上的名字讓張翎認出那是一些
華工的墓碑。在看到墓碑的那個時刻起,張翎似乎就領受了一個使命,她要將這些華工的故事納入文化記憶。從那時起她便開始了資料準備工作,由此她也漸漸地走近了現今已經被認定為世界非物質遺產的碉樓。《嶺南行》和《〈金山〉追憶》見證了張翎為創作《金山》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並走訪廣東
開平的歷程。
張翎曾說,“我一生都在逃離故土,我卻在孜孜不倦地書寫那個我一直都在逃離的地方;我明知道我已經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園,我卻在試圖通過寫作一次次地回歸故里。”正如《文學的驛站》一文里所回憶的:1995年,張翎在解決了謀生問題後,開始了她的作家夢想,完成了一部名叫《尋》的中篇小說,寄給了上海的《
收穫》雜誌社。僅在三個星期後她便收到了編輯李國煣的傳真,通知她《收穫》即將刊登她的小說《尋》。“《收穫》以如此快捷的速度,回應一個毫無名氣的新作者的自由投稿,我當時的震驚和喜悅不言而喻。”《收穫》被張翎稱為文學驛站,在她文學創作道路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張翎在“書言書語”中提及十月文藝出版社的主編
韓敬群、責編朱丹,作家出版社編輯袁翻牛背敏對她的小說創作出版的影響。張翎的這些詳盡記錄對梳理海外華文文學發展史,梳理大陸文學期刊、文學出版和海外華文文學的關係有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11月8日,《廢墟曾經輝煌》入圍2020花地文學榜散文年度榜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翎,浙江溫州人。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獲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現定居於多倫多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發表,代表作有《
流年物語》《
餘震》《
金山》《
雁過藻溪》等。小說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評審會大獎、台灣“開卷好書獎”、香港“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推薦獎等重大文學獎項,入選各式轉載本和年度精選本,並七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小說被譯成多國語言發表。
張翎曾說,“我一生都在逃離故土,我卻在孜孜不倦地書寫那個我一直都在逃離的地方;我明知道我已經失去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園,我卻在試圖通過寫作一次次地回歸故里。”正如《文學的驛站》一文里所回憶的:1995年,張翎在解決了謀生問題後,開始了她的作家夢想,完成了一部名叫《尋》的中篇小說,寄給了上海的《
收穫》雜誌社。僅在三個星期後她便收到了編輯李國煣的傳真,通知她《收穫》即將刊登她的小說《尋》。“《收穫》以如此快捷的速度,回應一個毫無名氣的新作者的自由投稿,我當時的震驚和喜悅不言而喻。”《收穫》被張翎稱為文學驛站,在她文學創作道路上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張翎在“書言書語”中提及十月文藝出版社的主編
韓敬群、責編朱丹,作家出版社編輯袁敏對她的小說創作出版的影響。張翎的這些詳盡記錄對梳理海外華文文學發展史,梳理大陸文學期刊、文學出版和海外華文文學的關係有重要的史料參考價值。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11月8日,《廢墟曾經輝煌》入圍2020花地文學榜散文年度榜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翎,浙江溫州人。198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系。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獲英國文學碩士和聽力康復學碩士學位。現定居於多倫多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在海外寫作發表,代表作有《
流年物語》《
餘震》《
金山》《
雁過藻溪》等。小說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中山杯”華僑華人文學獎評審會大獎、台灣“開卷好書獎”、香港“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推薦獎等重大文學獎項,入選各式轉載本和年度精選本,並七次進入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小說被譯成多國語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