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算

廟算

自夏朝開始,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告於祖廟,議於廟堂,成為一種固定的儀式。帝王在廟堂占卜吉凶,祈求神靈護佑,以巫術假託神的旨意,迫使人們進行戰爭。這是“廟算”的原始形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廟算
  • 簡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
  • 出自:《孫子兵法
  • 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 初期演化:國家凡遇戰事,都要告於祖廟
概念,歷史演化,

概念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大發展時期,戰略理論也比較系統地形成了,其重要標誌就是《孫子兵法》的問世,它提出了我國古代最早的戰略概念——“廟算”。
例如,它指出:“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孫子兵法·計篇》),這裡的廟算即指戰役之前的戰略籌劃。任何概念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事物的發展中抽象出特有屬性的結果,都屬於理性認識階段。“廟算”作為先秦時期對軍事決策實踐活動的概括和總結,主要體現了這一時期軍事決策的特點。
秦漢以後,在廟堂里謀劃戰爭的陳舊形式逐漸被打破,再以 “廟算”表達戰略概念已不合適。這個時期成書的兵書與兵論, 始尋求更恰當的用語,這就是以“兵略”來表達戰略。

歷史演化

春秋時期,以信天命和先祖崇拜相結合的宗教觀受到衝擊,“廟算”已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廟算”只存在了古老的形式,實際上已成為在廟堂召開“作戰會議”、研究克敵制勝方略的代名詞了。曹操在注《孫子》時 說:“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於廟堂也”,張預注《孫子》中也說:“古者興師。命將必致齋於廟.授以成算, 然後遣之”。“廟算”是人們認識了這種活動的本質屬性之後,將 其形式與內容相結合進行的高度概括,因而可以說,兵家把“廟算”作為戰略概念使用的時候,已經沒有絲毫香火氣味了,而成為一次理論升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