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瑞榮(革命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廖瑞榮, 字豐田,生於宣統元年(1908年),宿松縣西北鄉廖家河(今宿松縣北浴鄉廖河村)人。1923年入長溪高級國小讀書。1925年考入安慶第一中學,積極參加安慶學生運動,並成為學生會負責人之一。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初回到家鄉,與徐文藻周紹南等一起領導宿松革命鬥爭,並在長溪國小組織共產主義學習小組,成立中共長溪四三區支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他在陳漢、長溪等地召開民眾大會,揭露蔣介石的反革命罪行。不久,宿松處於白色恐怖之中,他被迫經安慶潛入上海,與當時在共青團中央工作的任弼時取得聯繫,並在黨的領導下,在康寧路一帶建立工人夜校,積極從事工人運動,並任校長。1931年初組織派他到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長,在赴任途中,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瑞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籍貫:安徽宿松
  • 出生日期:1908年
  • 逝世日期:1931年11月
  • 畢業院校安慶第一中學
  • 職業:革命烈士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少年俠義,青年自強,革命活動,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少年俠義

廖瑞榮(1908—1931),字豐田,又號廖魯,宿松縣西北鄉廖家河(今宿松縣北浴鄉廖河村)人。幼年家境清貧。父親務農兼開一間肉鋪,竭力培養兒子讀書。民國14年(1925)後,在北京法律學堂畢業的胞兄廖雯相繼任杭州、上海、寧波等地法院和安徽高等法院的法官。父親亦望幼子讀書做官,送他到當地名儒廖桂枝開辦的果育國小啟蒙。廖瑞榮自幼聰穎過人,詩文閱讀數遍能背誦如流,對課出口成章,習字令人稱奇,十多歲時常有鄰里、親朋托寫對聯、匾額。他性情豁達,樂與貧困子弟交往,常常傾囊相助,屢被父親罵為“敗家子”。

青年自強

民國12年(1913),廖瑞榮轉讀於長溪山縣立第二高等國小。在來自省城安慶的青年教師吳景澄處,閱讀了《新青年》、《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ABC》、《安慶學生》等書刊,受到共產主義思想薰陶。不久,受吳景澄啟發,組織部分同學成立以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為宗旨的“同德會”,任會長,還成立“自學小組”,傳閱進步書刊。翌年,參加吳景澄創辦的共產主義學習小組,組織同學在學校附近村莊辦農民夜校,推廣識字教育,傳播共產主義。

革命活動

民國14年(1915),上海發生反動政府血腥鎮壓工人罷工的“五卅慘案”,廖瑞榮毅然停學,與宿松進步青年周紹南、祝爾昌等人分赴二郎河、陳漢溝、花涼亭等集鎮組織民眾集會,聲討軍閥罪行,號召民眾聲援“五卅”運動。民國16(1917)年2月,北伐軍挺進宿松,國民黨宿松縣黨部成立,廖瑞榮任西三區(今陳漢山區)第三區區黨部常務委員,負責發動山區人民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鬥爭。3月、4月,蔣介石接連發動安慶慘案、重慶慘案和上海反革命政變,瘋狂鎮壓革命黨人,廖瑞榮不懼白色恐怖,晝夜奔走發動反蔣鬥爭。5月28日,國民黨反動軍隊突襲縣城,首任中共宿松支部書記徐文藻和共產黨員鐘國漢慘遭殺害。廖瑞榮多次化妝逃脫敵人追殺,堅持開展地下鬥爭。同年秋考入安慶第一中學讀書,秘密參加省城革命活動。
民國18年(1929),轉讀上海大廈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任弼時領導下開展學生運動和工人運動。民國19年(1930),擔任中共滬西區委宣傳部長,多次組織學生罷課遊行。被校方開除後,化名王松源,潛入日本人經營的滬西紗廠,組織工人打擊租界巡捕,砸毀日本領事館,還將在家鄉遭敵追捕的共產黨員葉光歐安排到滬西活動。同年在滬被捕。兄長利用法界關係將其保釋出獄留居杭州寓所,從老家接來母親,勸其放棄革命保全性命。晤母次日即不辭而別,潛返滬西。
民國20年(1931),中共滬西區委在戈登路康寧里辦康寧國小,廖瑞榮任校長,負責籌措資金,培養工人運動骨幹,發展共產黨員。期間,還被派往杭州、寧波聯絡黨的地下工作。11月,奉命調赴河南省委宣傳部長,途中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後世紀念

宿松縣羅漢尖革命根據地紀念館對廖瑞榮同志事跡展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