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爽

廖爽(約936年前後在世)江西省寧都縣黃陂鎮黃陂村人。唐光啟元年(885)參加盧光稠率領的農民起義軍,為盧得力部將。後梁開平五年(911)盧光稠病逝,其子盧延昌接任鎮南軍留侯,即上表於後梁,授爽韶州 (今廣東韶關)刺史。到任不久,即被嶺南割據者攻擊,遂率家族兵丁數千人逃奔湖南。楚王馬殷認為豪門大族私丁眾,難統領,欲拒納,左右勸說:“廖如料。馬得料必肥,乃國家強盛之兆。”於是待以厚禮,命為永州刺史。後爽向馬殷獻取南越之策。殷從其言,命其出兵,連奪桂管 (今廣西桂林)地區十八城。事見 《三楚新錄》、《十國春秋》。

基本介紹

  • 本名:廖爽
  • 字號:不詳
  • 所處時代:唐
  • 出生地江西省寧都縣黃陂鎮黃陂村
歷史記載
盧光稠18歲那年,時在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結識一位武林藝友,名叫廖爽,是虔化縣懷德人(寧都縣黃陂鎮黃陂村人)。
後梁開平三年(公元909年),本來就崇尚國家統一的盧光稠,審時度勢,經過認真考慮,決定派員赴開封稟奏後梁太祖,表示願意通道路,輸貢賦,臣屬於後梁朝廷。後梁太祖大喜,立即準奏。遂於虔州設百勝軍,授盧光稠為防禦使兼五嶺開通使,轄虔、韶二州及廬陵(今江西吉安市)南邊諸縣。後又建鎮南軍,以盧光稠為留侯,並加封其為“舟汝王”及太保太傅。至此,盧光稠仿佛有了依靠,周邊的割據勢力也不敢貿然前來侵犯,虔州韶州等領地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盧光稠病逝後,譚全播擁立盧光稠的長子盧延昌繼承父位。盧延昌繼承其父符印後,均執行其父先前制定的外交策略,集中力量防禦南漢。譚全播不但自幼勇敢且有膽識.為人秉性忠誠正直,自擁兵舉事以來,他全心全意擁立和支持盧光稠,盧光稠病逝後又全力輔佐盧延昌接替父任。但盧延昌能力有限,又好遊獵,有的部將便開始打自己的算盤。百勝軍指揮使黎求於唐開平五年(公元911年)冬,將盧延昌殺害,自任百勝軍防禦使兼五嶺開通使。譚全播洞悉黎求的陰謀,但黎已手握重兵,譚奈何他不得,並預測到他的下一步計畫可能便是要殺害譚自己。於是,譚全播就稱病閉門不出。誰料,不久後的一天,黎求突然暴病而死。牙將李彥圖取而代之,也自立為王。對於李彥圖,譚全播更是看穿了他,他和黎求都是一路貨色。譚照樣稱病,並稱病情更加嚴重,杜絕與外界來往,暗中卻始終關注李彥圖的一舉一動。
黎求、李彥圖搞陰謀篡權的時候,被嶺南割據者劉岩刺探清楚,‘即發大軍圍攻韶州。剛接任的廖爽(盧光稠的部將)一看,寡不敵眾,又知虔州內部有亂,肯定無援,本欲率眾撤回虔州,不料已被截斷退路,只得率眾突圍奔往湖南,欲投楚王馬殷麾下。當時馬殷以為廖爽所率領的數千兵丁是高門大族子弟兵,恐難領導,拒不接納。馬的幕僚規勸說:“廖者料也,馬得料必肥,是國家強霸之兆。”於是馬收留了廖爽,命為永州(今湖南零陵縣)刺史。以後廖爽曾連拔桂管十八城。(事見《寧都直隸州志·廖爽傳》,註明出自宋周種撰寫的《三楚新起錄》與清吳任臣撰寫的《十國春秋》)
廖爽被迫率眾退出韶州的時間是後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春。
其子廖匡圖,字贊禹,隨父親廖爽投奔長沙均殷。起初馬殷因廖爽豪俠多侶,恐對自己不利而拒絕接納。有部下勸諫說:“廖者,料也,馬得料必肥,這是霸主之兆啊!”馬殷才以禮相待。廖匡圖性格豪爽,學識淵博,善於文辭,馬希范置天策府十八學士時,他雖名列第八,但實際上是眾學士之首。可惜他生前所作的詩集2卷,都已佚散,僅餘4首傳世,已難以看出其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