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澤余

廖澤余

廖澤余,男,漢族,194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新疆師範大學語言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新疆漢語言學會副會長、《語言與翻譯》雜誌編委、西北民族大學兼職教授、新疆職業大學客座教授。雙語詞典編纂專家,全國優秀教師,主要從事雙語詞典編纂、漢維翻譯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現代維吾爾語》、等辭書9部;主持完成各級各類課題3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澤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44年8月
  • 職業:研究生導師
  • 主要成就:主持完成各級各類課題3項
  • 代表作品:《現代維吾爾語》
  • 性別:男
  • 政治面貌:黨員
個人簡介,個人事跡,

個人簡介

廖澤余,男,漢族,194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新疆師範大學語言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新疆漢語言學會副會長、《語言與翻譯》雜誌編委、西北民族大學兼職教授、新疆職業大學客座教授。雙語詞典編纂專家,全國優秀教師,主要從事雙語詞典編纂、漢維翻譯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出版《現代維吾爾語》、等辭書9部;主持完成各級各類課題3項。

個人事跡

廖澤余教授從一個滿腔熱情遠赴新疆支教的天津青年,成長為一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邊疆中學漢語教師,又鍛造成為一位學高身正、致力於新疆民族教育的知名學者,痴心教壇30餘年,對黨的教育事業無比忠誠,矢志不渝。30多年來,他立足教師崗位,愛崗敬業,默默耕耘,任勞任怨,以共產黨員的高度責任心始終關注、積極投身於新疆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熱心栽培民族教育工作者,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為學校和自治區培育了大量優秀的民族教育工作者,在新疆民族教育發展的歷史上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在促進各民族大團結的事業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事跡感動著師大校園的各族師生。
一、矢志不渝,獻身邊疆教育事業
廖澤余同志曾經說:他要將一生獻給黨的民族教育事業,他的人生追求就是為邊疆民族團結之花綻放更加燦爛。這既是他人生理想的追求目標,也是他辛勤耕耘的真實寫照。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新疆,極其缺乏少數民族中國小漢語教師。196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動員數百名高中畢業生支援新疆,準備培訓兩年後派往基層中學任教。當時風華正茂的廖澤余同志懷著對黨的忠誠和報效祖國的心愿毅然來到並深深地紮根在了邊疆這片熱土。1966年文革開始,本該投身工作的他無法實踐自己的理想。歲月蹉跎,直到1970年才被分配到距疏附縣四公里的沙依巴克中學任教,當時他是少數民族學校里惟一一位漢族教師。時值文革,教學還未走上正軌,他還是想方設法組織教學。他製作了各種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教輔資料,編寫了很多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外閱讀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許多原來對漢語和漢民族文化很陌生的維吾爾族少年從愛一位教師變成了愛漢語這門課程。可以說,從那時開始,廖澤余同志就以其對民族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
他不僅做好自己的漢語課程授課工作,同時還發揮自己的語言優勢,積極主動地做了大量的、難度極大的工作。當時民文教材奇缺,經常影響教學。為了解決學校的燃眉之急,他利用業餘時間,採用多種途徑、調動各種關係借閱各種資料,義務為學校翻譯各科教材,從而保證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工作。因為他優秀的教學成果以及高度的社會美譽,兩年後他被調往縣文教局,做更全面更系統的教育組織工作。成績和榮譽並沒有使廖澤余同志放慢前進的腳步,他為了全面了解基層少數民族中國小的教學情況,推動少數民族教育的全面發展,在當時交通極為不便的情況下,他騎著腳踏車不顧嚴寒酷暑,走遍了全縣14個公社(最遠的公社距縣城40--50公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當地中國小教育的發展上。
1979年,廖澤余同志為充實專業知識,更好地完成自己獻身黨的民族教育事業的心愿,報考了新疆大學突厥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憑著紮實的專業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樸實的工作風格,在研究生畢業後他走上高等學校的教學崗位。時至今日,他依然不改初衷,始終堅持在第一線從事教學工作,引領著一批年輕人為新疆的民族教育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廖澤余同志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和教書育人的高度責任感,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教學中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身為教授,他先後給研究生開設了現代語言學、對比語言學、套用語言學、詞典學、語用學和雙語教育概論等課程。除了帶好研究生,他還一直堅持為本科生開設專業課和選修課,後為本科生講授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漢維語對比、套用語言學和中國文化概論、詞典學文獻閱讀、社會語言學等多門課程,在學校和學院的多次測評中,其教學風格和教學效果都受到廣大師生的高度評價。由於他教學成績優秀,1997年榮獲“曾獻梓教育基金三等獎”,2004年榮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005年獲校優秀碩士生導師稱號,2007年獲自治區優秀碩士論文指導獎。
二、潛心鑽研,辛勤耕耘結碩果
廖澤余同志在新疆師範大學多年來一直承擔著滿負荷、超負荷的教學工作,但他始終堅持一手抓教學,一手抓科研,用科研指導教學。在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成績斐然。
1994年新疆師範大學中國語言系設立了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碩士點,廖澤余同志則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研究方向的學科帶頭人。在碩士點建立之初,他放眼全疆,以碩士點為依託,開展全疆雙語教育和雙語教學的研究。為了全面提高新疆少數民族教育的教學質量,他利用自己承擔的中國—加拿大大學合作項目“當代中國少數民族雙語、多語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全國教育“九五”規劃國家教育部重點課題“新疆多民族多語地區雙語教學類型研究”以及自治區社科基金重點課題“新疆多民族多語地區雙語教學研究”,帶著研究生行程萬里,對和田、喀什、阿克蘇、庫爾勒、克拉瑪依、塔城、哈密、吐魯番、昌吉等許多城市和地區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對全疆少數民族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統而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諸多切實可行的措施。他指導研究生撰寫的碩士論文《新疆部分地區民族中國小“雙語教學”實驗的調查與分析》、《吐魯番市民族中學漢語教學的調查研究》、《運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推動我區民族中學漢語教學法改革》和《文化變遷與新疆蒙古族學校的雙語教育》等均是針對新疆少數民族教育和教學的,都能密切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廖澤余同志的上述科研成果和研究生們的論文受到教育廳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成為新疆少數民族基礎教育改革決策的重要依據。
廖澤余同志還利用一切機會奔赴全疆各地,推廣各項科研成果,介紹民族教育和雙語教育的前沿理論,提高廣大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推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為了進一步擴大影響,更好地推動全區民族教育的發展,他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師生一起多方奔走,在自治區教育廳和新疆師範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了“新疆雙語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創辦了《新疆雙語教育》雜誌,為培養一批批高質量的雙語教育人才、推動雙語教育事業的發展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廖澤余同志創辦的《新疆雙語教育》雜誌深受全疆一萬多名漢語教師的歡迎,並成為全疆雙語教育工作者的必備讀物,對指導全疆少數民族教育、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起到了積極作用。
他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級課題、自治區課題三項,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參加完成中外合作課題一項、國家八五課題一項;主編出版教材一部,與他人合作出版譯著、專著、工具書8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此外,1989年被評為“新疆師範大學‘三育人’先進工作者”,1990年、1994年兩度獲“新疆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獎”,1998年被評為新疆師範大學“1996--1998年度優秀行政管理工作者”,1998年獲新疆師範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2002年他與馬俊民教授合編的《維漢詞典》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廖澤余教授在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研討會上廖澤余教授在雙語詞典專業委員會研討會上
廖澤余同志30餘年皓首窮經,碩果纍纍,在學術界深具影響,被學界同仁推舉為中國突厥語研究會理事、新疆漢語言學會副會長、新疆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聘為國家大型項目《維漢大詞典》的編委,被語言學核心刊物《語言與翻譯》雜誌聘為編委。
三、身正為范,鑄就高尚師德
多年來,廖澤余同志在致力教學科研等業務工作的同時,始終注重加強黨性修養,他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及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加強理論修養,提高自身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他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實際工作中,他能夠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黨性覺悟。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邊疆高校教育工作者,能夠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堅定,在反分裂鬥爭再教育工作中,特別是“7·5”事件發生後,能夠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和深厚的政治理論功底配合學校積極做好各族師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與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作鬥爭。
在平時的教學和生活中,廖澤余教授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一切出以公心,一心為發展民族教育事業著想。廖澤余教授對新疆師範大學圖書資料嚴重短缺的情況深感憂慮,當他領到曾憲梓獎金後,立即將5000元獎金全部捐給了校圖書館以增購圖書資料。他說:“捐贈本身是一種情感的投入,捐書是因為捐書的人自己愛書,能夠體會到沒書看的難受滋味,願意讓更多的人分享讀書的樂趣。雖然我們捐的書只不過是杯水車薪,但是大家這樣做將會使全校師生員工空前地團結在學校黨委的周圍,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另外,我在學校初創時期前來執教,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師大的發展,這一份感情是不言而喻的。”在新疆師範大學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之際,他的這一義舉和愛校如家的精神在全校師生員工中引起強烈反響,全校各族師生深受鼓舞,紛紛為學校迎評促建工作奉獻力量,掀起了捐款捐書的熱潮。廖澤余教授充分展示了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廖澤余同志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甘為人梯。因年齡的關係,2000年他從處級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他的學生走上了領導的崗位,他不僅全力支持,還親自主持教研室的工作,甘當助手,輔佐他們搞好工作。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如今不僅桃李滿園,而且滿園桃李正在競相爭芳吐艷。
四、潤物無聲,精心培育木成林
廖澤余同志不但認真教書,而且時刻不忘育人。他擔任原人文學院中語系黨支部書記和在語言學院中語系任教期間,經常利用業餘時間給學生們上黨課,宣傳黨的重要思想,鼓勵他們積極要求進步,努力學習,多做工作,為投身社會發展、建設邊疆做好準備,在發展學生黨員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還多次結合自己的經歷,給校內外民漢學生做有關刻苦學習、獻身教育的報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廖澤余同志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學問,老實人常在。他這平實而深刻的語言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真正樹立了名師的風範。
廖澤余同志始終關心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把少數民族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1992年冬,一名少數民族學生因病去世,他親自將其遺體送回喀什疏附縣色滿鄉,使其家人深受感動。他對研究生、本科生的思想教育,絕不採用說教的方式,而是每每從身邊的事情說起,似乎在不經意之間,灌輸給他們做人的道理,為師的要求,他從來不以老師自居,被學生們看作是自己的良師益友,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向他傾吐。“潤物細無聲”,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反省自己,升華自己,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素質逐步得到提升。他所培養的學生德才兼備,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廖澤余同志數十年如一日,埋頭工作在教育戰線,兢兢業業、博學篤行,為人師表,成績顯著,在新疆雙語教學界有口皆碑, 2011年榮獲“自治區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及“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