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安次志(下)》是《廊坊安次志》編修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廊坊安次志(下)
- 作者:《廊坊安次志》編修委員會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廊坊安次志》的編修始於1985年,同年8月建立廊坊市(縣級)政府地方志辦公室。志書從起步至出版,歷時25載,其機構、人員幾經變化。修志之始,地方志辦公室的主要工作是蒐集整理資料、制定修改編目、發動各單位專職人員編寫、修改。志書先後八易其稿。2005年5月,初稿完成並報送編委會成員和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領導以及中、省、市直單位和部分曾在安次工作過的老同志,區直各部門進行三審。2006年1月,志稿通過專家組評審,同年9月通過河北省方誌辦專家組終審,批准同意志書出版。為提高志書質量,方誌辦認真吸納、綜合各方面的正確意見。2010年5月,區政府專門聘請方誌界的專家,組成特邀編審組,對志稿的結構、史實、文字等進行認真審改。2010年12月,志書通過中國文史出版社核校審定。
作品目錄
封面
第二十編 民政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擁軍優屬
第二節 優待撫恤
第三節 烈士褒揚
第四節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五節 軍隊離退休幹部安置
第三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賑濟扶貧
第二節 抗震救災
第三節 救濟精簡老職工
第四節 扶持貧困戶
第四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福利機構
第二節 五保戶供養
第三節 福利企業
第四節 敬老院
第五章 社會事務
第一節 婚姻登記
第二節 殯葬管理
第三節 收容遣送
第四節 移民安置
第五節 地名管理
第六章 社團登記
第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
第八章 社區建設
第二十一編 勞動人事
第一章 勞動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勞動力管理
第三節 勞動保護
第四節 工資及保險福利
第二章 人事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幹部結構
第三節 幹部來源
第四節 專業技術職稱評定
第五節 行政編 制
第六節 工資福利
第七節 離退休工資管理
第八節 幹部保險
第九節 幹部獎懲
第十節 公務員制度
第二十二編 土地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土地資源
第一節 清代耕地面積
第二節 後備資源
第三節 利用現狀
第四節 資源特點
第五節 資源潛力
第三章 地籍管理
第一節 古代地籍管理
第二節 民國時期地籍管理
第三節 建國後地籍管理
第四節 土地資源調查
第五節 耕地後備資源
第六節 農村土地管理
第七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四章 基本農田保護
第一節 規劃
第二節 依據
第三節 預測 布局
第四節 成效
第五章 規劃措施
第六章 開發整理規劃
第一節 目標
第二節 項目
第三節 規劃
第四節 措施
第五節 法律政策
第七章 土地監察
第八章 開發復墾
第一節 開發整理項目
第二節 補充耕地儲備項目工程
第三節 提高耕地質量
第二十三編 計畫、統計與經濟結構
第一章 計畫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綜合計畫
第三節 專業計畫
第四節 經濟發展概況
第五節 三資審批
第六節 招商引資
第二章 統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統計內容
第三節 資料編 印
第三章 經濟結構
第一節 社會總產值結構
第二節 工農業總產值結構
第三節 第三產業結構
第四節 投資結構
第二十四編 工商行政管理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企業登記
第三節 市場管理
第四節 私營經濟管理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六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七節 經濟監督檢查
第二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計量
第三節 標準化
第四節 計量單位
第五節 計量管理
第六節 質量監督
第七節 查處假冒偽劣商品
第二十五編 物價 審計
第一章 物價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物價管理
第三節 市場價格
第四節 收費管理
第五節 監督檢查
第二章 審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審計事務
第三節 內部審計
第四節 社會審計
第五節 審計查處
第二十六編 商貿
第一章 商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商品購銷
第三節 經濟成份
第四節 飲食業
第五節 票證管理
第六節 服務業
第二章 供銷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農副產品收購
第三節 生產資料供應
第四節 生活資料供應
第五節 廢舊物資回收
第六節 企業改制
第三章 外經外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對外貿易
第三節 倉儲運輸
第四章 菸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專賣管理
第三節 菸草栽培
第四節 菸草業務
第五章 糧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糧食購銷
第三節 油脂購銷
第四節 倉儲
第五節 糧食飼料加工
第六章 物資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購銷
第三節 儲運
第四節 經營
第五節 物資市場
第六節 服務市場
第二十七編 公檢 法司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派出所
第三節 治安
第四節 打擊刑事犯罪
第五節 刑偵技術建設
第六節 戶籍管理
第八節 外來人口管理
第九節 出入境管理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刑事檢察
第三節 經濟檢察
第四節 法紀檢察
第五節 監所檢察
第六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七節 民事行政檢察
第八節 技術檢察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刑事審判
第三節 民事審判
第四節 經濟審判
第五節 行政審判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法制宣傳
第三節 律師事務
第四節 公證
第五節 民事調解
第六節 普法教育
第二十八編 軍事
第一章 戰事
第一節 古代戰事
第二節 直奉之戰
第三節 29軍廊坊抗戰
第四節 葛漁城抗戰
第五節 高辛莊大捷
第六節 舊州攻堅戰
第七節 達王莊戰鬥
第八節 得勝口攻堅戰
第九節 葛漁城攻堅戰
第十節 解放舊縣城
第二章 武裝建制
第一節 地方武裝
第二節 駐軍
第三章 兵役
第一節 舊時代兵役制
第二節 人民政權兵役制
第四章 民兵
第一節 組織
第二節 參戰
第三節 訓練與裝備
第四節 民兵活動
第五章 人民防空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工程建設
第三節 工程利用
第六章 國防教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活動
第七章 兵禍匪患
第一節 日本侵略軍暴行
第二節 國民政府軍罪行
第三節 股匪罪行
第二十九編 義和團
第一章 義和團組織
第一節 組織形式
第二節 信奉“神仙”
第三節 紅燈照
第四節 其他組織
第二章 義和團活動
第三章 廊坊大捷
第一節 侵略軍進犯北京
第二節 落垡阻擊戰
第三節 廊坊之戰
第四章 義和團人物
第五章 義和團大事記
第六章 親歷者回憶
第三十編 教育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教師隊伍
第一節 任用
第二節 培訓
第三節 考核
第四節 待遇
第三章 縣學 書院 私塾
第一節 州學 縣學
第二節 書院
第三節 義學 私塾
第四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農村學前教育
第二節 市區學前教育
第三節 師資管理
第五章 國小教育
第一節 城鄉國小教育
第二節 少數民族國小教育
第六章 中學教育
第七章 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師範教育
第二節 農業中學
第三節 中等農業技術學校
第四節 職業中學
第八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農民教育
第二節 職工教育
第三節 業餘教育
第九章 招生考試
第一節 縣學招生
第二節 國小招生
第三節 中學招生
第四節 中等專業 技工學校招生
第五節 高等院校招生
第六節 自學考試
第十章 教學教研
第一節 科研活動
第二節 教研成果
第十一章 經費 基建
第一節 經費
第二節 校舍
第三節 教學儀器和設備
第四節 勤工儉學
第十二章 駐區院校
第一節 駐區大中專院校(部分院校為1999年統計情況)
第二節 駐區中國小(1999年統計情況)
第三十一編 科學技術
第一章 機構
第一節 人員構成
第二節 科研單位
第二章 研究開發
第一節 科學研究
第二節 技術開發
第三節 星火計畫
第三章 民眾科研
第一節 農村科研
第二節 技術革新
第四章 技術推廣
第五章 科技成果
第六章 合作交流
第一節 國際交流
第二節 國內合作
第三節 技術市場
第七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計畫管理
第二節 成果管理
第八章 地震測報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預測
第三十二編 文化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文學
第一節 文學創作
第二節 文學理論
第三節 民間文學
第四節 文學社團
第三章 戲曲 曲藝
第一節 戲曲
第二節 曲藝
第四章 民間劇種
第一節 炊莊高腔
第二節 創作劇目
第五章 戲劇科班演出團體
第一節 德順和
第二節 德勝魁
第三節 鑫盛和
第四節 曲藝隊
第五節 評劇團
第六節 戲樓
第六章 音樂 舞蹈
第一節 音樂
第二節 舞蹈
第七章 美術 書法 攝影 篆刻
第一節 美術
第二節 書法
第三節 攝影
第四節 篆刻
第八章 文物 考古
第一節 古蹟古遺址
第二節 墓葬
第三節 燈樓 經幢
第四節 古碑刻
第五節 寺廟
第六節 古墓發掘
第七節 古建築
第八節 文物
第九章 圖書收藏
第一節 圖書館
第二節 私人藏書
第三節 古人著書存目
第十章 電影
第一節 發行放映
第二節 放映場所
第三節 農村放映隊
第十一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活動場所
第二節 民間花會
第三節 文娛活動
第十二章 圖書發行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業務
第三節 網路
第十三章 廣播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設施
第三節 節目
第四節 編播業務
第五節 音像管理
第六節 經行銷售
第十四章 檔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保管 收藏
第三節 編研 利用
第四節 目標管理
第五節 館藏珍貴檔案、照片、資料
第十五章 傳說故事
第一節 風物傳說
第二節 民間故事
第三節 義和團故事
第十六章 古今詩文選
第三十三編 醫藥衛生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醫療隊伍
第一節 醫護人員
第二節 醫療機構
第三節 醫療技術
第三章 疾病防治
第一節 傳染病
第二節 結核病
第三節 預防接種與計畫免疫
第四節 非典型肺炎
第四章 婦幼保健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婦女保健
第三節 兒童保健
第五章 醫藥政管理
第一節 醫政
第二節 藥政
第六章 公共衛生
第一節 環境衛生
第二節 學校衛生
第三節 食品衛生監督
第四節 勞動衛生
第五節 改水降氟與地方病防治
第六節 健康教育
第三十四編 體育
第一章 機構
第二章 學校體育
第一節 中、國小體育
第二節 省級傳統體育項目學校
第三節 師資力量
第三章 民眾體育
第一節 農民體育
第二節 職工體育
第三節 老年體育
第四章 競技體育
第一節 田徑
第二節 球類
第三節 游泳
第四節 棋類
第五節 射擊
第五章 體育競賽
第一節 縣、區歷屆運動會
第二節 地、市級歷屆運動會
第六章 人才設施
第一節 人才培養
第二節 體育設施
第三十五編 民族宗教
第一章 民族
第一節 辦事機構
第二節 民族政策
第三節 民族分布
第四節 少數民族幹部培養
第五節 民族經濟
第六節 回族
第七節 滿族
第八節 其它少數民族
第二章 宗教
第一節 宗教管理
第二節 佛教
第三節 伊斯蘭教
第四節 天主教
第五節 基督教
第六節 宗教人物
第三十六編 風俗 謠諺 方言
第一章 風俗
第一節 生活習俗
第二節 節 令習俗
第三節 公曆節日 紀念日
第四節 禮儀習俗
第五節 禮節
第六節 舊俗
第二章 歌謠
第一節 義和團歌謠
第二節 建國前歌謠
第三節 建國後歌謠
第三章 諺語
第一節 耕種
第二節 植樹
第三節 氣象
第四節 時令
第五節 勤儉節約
第六節 健康
第七節 團結 信用
第八節 讀書學習
第九節 經商
第十節 其它
第四章 俗語 歇後語
第一節 俗語
第二節 歇後語
第五章 方言
第一節 語音
第二節 聲母
第三節 聲調
第四節 辭彙
第五節 俚語
第三十七編 人物
第一章 人物傳
呂琦
扈蒙
扈載
韓延徽
呂端
楊皙
李士瞻
施禮
紀諄
李侃
劉體乾
路坦
謝兆璽
張景堯
楊印
馬慶恩
彭齡
江連海
解錫桂
王榮標
白雲鵬
馬紹亭
馬守會
曹乃康
馬鐘琇
魏聯升
崔立齋
閻立宣
信美臣
苗玉珍
金玉蘭
解承武
高崑山
王俠林
郭增愷
賈冬樵
趙桐珊
馬熙春
李景韓
馬龍伯
林楓
孫家彬
孟憲銘
馬玉如
韓慶雲
賈桂蘭
駱玉笙
張榜華
徐立樹
劉佑東
朱占元
郭卓辛
黃誠
馬慶華
趙金花
高玉龍
張伯華
楊國珍
楊景惠
張士傑
李德貴
第二章 人物簡介
王占元
高鴻志
李振鈞
韓學康
李再雲
李宏圖
龔占海
楊萬清
周瑞華
倪秀玲
第三章 人物表
叢錄
歷屆編 委會組成人員
限外輯要
廊坊龍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編後記
《廊坊安次志》提供資料人員名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