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大捷

廊坊大捷

1900年6月18日,英國海軍提督西摩爾率領的2000多名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攻的八國聯軍,由於在廊坊遭義和團阻擊,從廊坊敗回。中途又遭義和團和清軍董福祥部襲擊,聯軍1000多人被包圍,激戰兩個多小時,聯軍死7人,傷57人。到26日,才在援軍配合下,狼狽逃回天津,共傷亡300多人。

基本介紹

  • 名稱:廊坊大捷
  • 地點:河北廊坊
  • 時間:1900年
  • 參戰方:八國聯軍,清軍、義和團軍隊
  • 結果:迫使八國聯軍退回天津租界
  • 傷亡情況:八國聯軍死62人,傷228人
  • 主要指揮官:董福祥、倪贊清,西摩爾
背景,經過,出兵,阻擊,結果,傷亡,評價,

背景

據《武清縣誌》載:1900年春,武清各村紛紛建起義和團壇口,義和團、紅燈照活動遍及全縣,並在境內蔡村、河西務等地相繼發生義和團抗擊外國侵略者活動。武清義和團近萬人在五月初十進縣城舉行遊行示威,在關帝廟總壇口高喊“上法抵外寇,還我好河山”進行聲勢浩大的“樹旗宣誓”。京津鐵路自天津至廊坊大半里程途經武清下朱莊、楊村、黃莊、豆張莊、東馬圈五鄉鎮。武清縣城總壇口距城南京津鐵路十餘里。當年義和團在天津河北區一帶設有大壇口(總壇口),總首領曹福田(靜海人)。
八國聯軍進軍北京八國聯軍進軍北京
武清義和團得悉聯軍將經京津鐵路進犯北京的情報後,即向各村壇口發去“揭帖兒”(義和團專用,相當於緊急通知)。各村壇口接帖後,火速組織團民按“帖示”指令向京津鐵路聚集。武清義和團分東、西兩線行動,東線為楊村火車站東,主要任務是拆毀鐵路,攔截聯軍列車;砍斷電桿,切斷鐵路通訊。西線為楊村西,也以拆毀鐵路為主,並埋伏於鐵路兩側青紗帳中,做好狙擊專列準備。武清義和團講戰略、有組織的行動,完全出乎八國聯軍意料。

經過

出兵

1900年4月,聚居北京東交民巷的十一國公使對清軍的保護失去信心,於是向清廷提出自備衛隊保護使館的要求,幾經交涉,總理衙門終答應要求但限每國只準許派30人。
1900年5月31日,英國79人、俄國79人、法國75人、美國53人、義大利39人、日本24人的衛隊乘火車入北京。
義和團阻擊八國聯軍義和團阻擊八國聯軍
6月3日,德國水兵51人、奧匈士兵32人入北京。
6月9日,慈禧太后調董福祥的武衛後軍進京。
6月10日後,北京使館區與外界的電訊聯絡中斷,於是各國急商增派援軍入京。
6月11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奧八國拼湊2066名(英軍915人、德軍540人、俄軍312人、法軍158人、美軍112人、日軍54人、意軍40人、奧匈軍25人)官兵組成聯軍先遣隊,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任司令、美國海軍上校麥卡加拉為副司令、俄國上校沃嗄克任參謀長,從天津搭火車出發前往北京保衛使館。

阻擊

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裕祿命聶士成率配備重機槍的精銳部隊武衛軍前往守衛天津楊村一帶。西摩爾聯軍在廊坊一帶遇到了聶軍及義和團的阻擊,剛至天津西郊楊村,便被清軍和義和團包圍。聶士成命令義和團打頭陣上前線衝鋒,結果在八國聯軍的機槍下傷亡慘重,被迫掉頭,但又被聶軍用機槍掃射,在雙方的機槍下,義和團民被殺殆盡。此後,清軍和聯軍才直接交戰。聶士成一向主張鎮壓義和團,而他所率的武衛軍也常遭義和團襲擊,聶士成曾在致榮祿的信中稱“拳匪害民,必貽禍國家。某為直隸提督,境內有匪,不能剿,如職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辭。”聶軍在5月的一次鎮壓義和團毀鐵路行動中,槍殺五百多拳民,為義和團及清廷當政者端王所仇視。裕祿將阻擊聯軍歸功於義和團並大賞義和團,而聶軍則分文無賞。聶士成6月奉命攻打天津租界時,義和團乘機四處焚掠,聶士成派兵鎮壓,殺義和團千多人,招致義和團妒恨,詆毀聶士成通敵,清廷下旨督責,聶士成非常氣憤,稱“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於是每次戰鬥均親上前線。另一方面,聯軍只是七拼八湊的雜牌軍,而西摩爾則是不擅陸戰的海軍將領,因此,一經交戰,聯軍便處於劣勢,只能撤回天津待援。清廷稱此役為“廊坊大捷”。
廊坊之戰廊坊之戰

結果

6月17日,八國聯軍主力部隊攻占大沽炮台。6月23日,援軍到達為西摩爾解圍,此時天津一帶只有聶士成部奮勇抵抗聯軍。
7月初,聶軍與聯軍交戰時,義和團到聶家攄掠聶士成的母親、妻子及女兒,聶士成派兵追趕,而其部下有一營新軍其中有很多士兵與義和團串通,大叫聶軍造反並開槍射擊聶軍,使聶士成腹背受敵,身中數彈。
7月9日,聶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陣亡。義和團本要戮聶屍,因聯軍追至才倖免。清廷朝議賜恤,載漪、剛毅力阻,後來清廷下詔稱聶士成“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準予恤典”。
7月14日,天津城淪陷,八國聯軍入城縱兵殺掠。直隸總督裕祿率清軍餘部退往北倉。

傷亡

廊坊大捷一役,從11日開始到18日結束,共打死八國聯軍62人,負傷332人。義和團、清軍、平民民眾死傷近千人。

評價

發生在庚子年初夏的廊坊大捷,是中國近代史上撼人心魄的一次重大戰役,是整個義和團運動期間一件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大事。在該次戰鬥中,中國人民敢於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震驚了世界。近百年來,“廊坊大捷”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一直鼓舞著廊坊人民。
英勇的義和團戰士英勇的義和團戰士
義和團在廊坊抗擊八國聯軍這出色的一役,不僅阻止了洋兵更多地進入北京,而且也大大堅定了天津人民的抗戰決心。從而使得天津和北京沒能遽然陷入帝國主義列強手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這一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史實永傳佳話。
西摩爾和他的聯軍,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慣了,認為北京之行,從天津到北京有鐵路之便利,對一支有槍炮武裝的外國軍隊來說,乃是朝發夕至、瞬息可成的事情。這支由現代化的槍枝、火炮和裝甲列車組成的侵略軍遭到慘敗,不得不於6月18日退回楊村,在義和團的追擊下,再敗回天津西站。這支隊伍從天津老龍頭出發時以軍樂隊壯行,最後變成一支長長的擔架隊沮喪地敗回。
西摩爾事後回憶說:“如果義和團所用武器是近代槍炮,那么,我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