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人民政府是廈門市的行政管理機關,是副省級行政機關。
廈門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省級城市、計畫單列市、新一線城市 ,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十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大陸對台貿易中心、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位於福建東南端,南接漳州,北鄰泉州,東南與金門島隔海相望。公元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1933年設市。
廈門由廈門島、鼓浪嶼、內陸九龍江北岸的沿海部分地區以及同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
廈門也是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擁有5A級旅遊景區——鼓浪嶼。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稱讚廈門為“東方夏威夷”。廈門國際馬拉松賽連續6年被國際田聯評為“國際田聯路跑金牌賽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市人民政府
- 外文名:Xiamen Municipal Government,P.R.China.
- 辦公地址:廈門市湖濱北路61號
- 市委書記:胡昌升
- 現任市長:莊稼漢
- 性質:地方行政機關
- 官網:http://www.xm.gov.cn/
建制沿革,歷任領導,歷任領導,現任領導,組成部門,工作機構,部門管理機構,議事協調辦事機構,行政區劃,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翔安區,
建制沿革
10月17日,廈門全島解放。
1949年10月21日,成立廈門市人民政府,並定廈門為省轄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禾山等5個區公所。至1954年,各區公所先後改為區人民政府。
1955年改稱區人民委員會。
1958年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歸廈門市管轄。
1959年8月,成立杏林工業區建設委員會,至1964年撤銷。區劃幾經調整、增減,至1967年4月,廈門市人民委員會轄東風、向陽、鼓浪嶼、郊區等4個區和同安縣。
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
1968年9月,成立廈門市革命委員會。
1979年10月,復原名(開元、思明區)。
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
1978年09月01日起,設杏林區。
1980年5月,撤銷市革委會,恢復市人民政府。轄區區劃幾經調整、增減和更名,後為開元區、思明區、鼓浪嶼區、郊區,同安縣。
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廈門市設經濟特區,初期開發面積2.5平方公里,設湖裡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1984年鄧小平視察廈門後,國務院批准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島。
2003年5月起,經國務院批准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併為新思明區;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鎮、新圩鎮、馬巷鎮、內厝鎮、大嶝鎮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至今廈門市人民政府轄思明區、湖裡區、集美區、海滄區、同安區和翔安區6個市轄區。
2014年12月12日起,國務院決定設立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其中廈門片區共43.78平方公里。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
市 長:梁靈光(1949.9~1952.10)
張維茲(1952.10~1955.5)
張道時(1955.5~1956.10)
代市長:李文陵(1956.5~1956.10)
市 長:李文陵(1956.10~1968.9)
革委會主任:張志勇(1968.9~1970.3)(軍隊代表)
劉茂堂(1970.3~1973.3)(軍隊代表)
張維茲(1973.3~1975.7)
鄭 重(1975.7~1976.7)
代主任:曾 鳴(1977.2~1978.4)
邊 圻(1978.4~1979.12)
主 任:吳星峰(1979.12~1980.5)
市 長:吳星峰(1980.5~1983.1)
鄒爾均(1983.1~1990.12)
張維茲(1952.10~1955.5)
張道時(1955.5~1956.10)
代市長:李文陵(1956.5~1956.10)
市 長:李文陵(1956.10~1968.9)
革委會主任:張志勇(1968.9~1970.3)(軍隊代表)
劉茂堂(1970.3~1973.3)(軍隊代表)
張維茲(1973.3~1975.7)
鄭 重(1975.7~1976.7)
代主任:曾 鳴(1977.2~1978.4)
邊 圻(1978.4~1979.12)
主 任:吳星峰(1979.12~1980.5)
市 長:吳星峰(1980.5~1983.1)
鄒爾均(1983.1~1990.12)
現任領導
主要領導:
姓名 | 現任職務 |
---|---|
胡昌升 | 廈門市委書記 |
廈門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 |
廈門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 | |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 | |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 |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海滄台商投資區管委會主任、區政府區長 | |
廈門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 |
廈門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 |
廈門市人民政府秘書長 |
:
組成部門
工作機構
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
市教育局市科學技術局
市民族與宗教事務局
市公安局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財政局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市規劃委員會
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
市環境保護局
市建設局
市交通運輸局
市農業局
市水利局
市海洋與漁業局
市商務局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市審計局
市人民政府外事僑務辦公室
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市體育局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市統計局
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市糧食局
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市市政園林局
市法制局廈門港口管理局
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
市金融工作辦公室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
部門管理機構
市物價局
市投資促進局
議事協調辦事機構
海防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行政區劃
思明區
思明區位於廈門市南部,境域北緯24°26′~24°28′,東經118°03′~118 °13′,由廈門本島南部和鼓浪嶼全島組成,北面與湖裡區毗鄰,東、西、南面與小金門諸島及漳州市隔海相望,總面積75.31平方公里。
思明區周圍海域寬闊,港港域面積達275平方公里,港闊水深,外航道水深達12~25米,寬1000米以上,可通航10萬噸級船舶;內航道水深大部分在10米以上,局部8米,寬數百米,可通萬噸級船舶港區岸線長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線43公里。港外有大金門島、小金門島、大擔、浯嶼等一系列島嶼組成天然屏障,港內風浪小,可建萬噸泊位約40個,最大可建10萬噸泊位。港內潮差達4~6米,落潮流速大於漲潮流速,泥沙淤積少。地處亞熱帶,終年不凍。年平均霧日30.8天,對航行影響不大。
思明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丘陵、台地、平原依次向海岸過渡。思明區由於面積小,河流短小且直接入海,島內水資源總量小,不能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九龍江北溪引水工程成為向廈門島供水的主要水源。花崗岩丘陵、山地和沙灘,為旅遊提供自然資源。
思明區是廈門市的經濟、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於廈門市南部(含鼓浪嶼全島),北面與湖裡區毗鄰,三面臨海,與小金門諸島和漳州大陸隔海相望。下轄鼓浪嶼、鷺江、中華、廈港、開元、篔簹、梧村、嘉蓮、蓮前、濱海等10 個街道辦事處,設有96個社區居委會。
思明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不斷深入推進全國強區建設,精心打造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的商務營運中心、消費購物中心和旅遊集散中心。
湖裡區
湖裡區成立於1987年11月,位於廈門島北部,現轄5個街道、45個社區居委會,面積65.78平方公里,占廈門島面積的47%,海岸線長達24公里。
湖裡區的主要特點是:
一是改革開放最早。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准在湖裡2.5平方公里範圍設立廈門經濟特區。1981年10月,廈門經濟特區開始動工建設,湖裡成為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1984年2月,鄧小平同志視察廈門經濟特區,在湖裡親筆寫下“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題詞,隨後廈門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全島。1987年在工業管理局的基礎上組建湖裡區。
二是地理位置特殊。湖裡區是進出廈門島的門戶,廈門海港、空港,陸路出島的廈門大橋、海滄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以及翔安隧道,均在湖裡轄區。
三是外商投資密集。區內有三資企業2200多家,投資總額約50億美元。世界500強有24家落戶湖裡。
四是產業轉型趨勢明顯。經過20多年的發展,湖裡區迅速完成了工業化進程,逐漸實現了“退一優二強三”的產業發展戰略,現一產全部退出。
五是全面城市化迅速推進。湖裡區一直是全市重點開發區域之一,特區初期,主要是開發建設2.5平方公里、東渡港、高崎機場,以後又陸續開發建設象嶼保稅區、火炬高科技園區、航空工業城、留學生創業園等。近幾年,島內建設重心向東北部推進,環島路、縣黃路、仙岳路、疏港路、南山路、湖裡大道、成功大道、環島幹道等一批重要市政道路盡皆貫通,“一環四橫五縱”的道路框架已經形成,“鎮改街”、“村改居”全面實現,統一的城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舊村改造和片區開發迅速推進,尤其是五緣灣片區、湖邊水庫片區成為全市的開發熱點。
六是外來人口眾多。全區外來人口是戶籍人口的近三倍。外來人口的大量湧入,一方面為特區的建設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另一方面也給我區的城市管理、社會治安和義務教育等帶來了較大壓力。
湖裡區將圍繞加快建設海峽西岸“兩個先行區”大局,按照市委“六個先行”的要求,全面落實區委六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突出“五抓五促”(抓轉型促提升、抓商貿促繁榮、抓項目促後勁、抓穩定促和諧、抓服務促落實),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更加注重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更加注重城區品質品位的提升,努力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中勇當排頭兵,著力打造海峽西岸商務營運、現代物流、高新技術研發和旅遊集散中心,更好地服務全省、全市發展大局。
集美區
集美區是西出廈門本島的重要門戶,西北與漳州長泰交界,東北與廈門市同安區接壤,西南與廈門市海滄區毗鄰,東南連線廈門島,位居廈門市的幾何中心,區位優勢獨特。全區總面積276平方公里,下轄灌口、後溪兩個鎮,杏林、集美、僑英、杏濱四個街道辦事處,35個社區居委會,21個行政村。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相繼設立杏林、集美台商投資區,是廈門經濟特區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視窗。設有台商投資區、文教區兩個管委會。集美經濟社會發展有以下六個主要特點:
一是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十一五期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0億元。集美的鐵路交通密集度居全省第一,鷹廈鐵路、福廈將與在建的廈深、龍廈、福廈城際鐵路交匯於坐落在集美後溪的廈門北站。集美的公路四通八達,瀋海高速、324國道、319國道貫通全境,基本建成集美大道、海翔大道,初步形成“五橫五縱”的城區交通骨幹網架。集美還是廈門島內外的重要承接口。廈門島六個進出島通道中的三橋一堤(廈門大橋、集美大橋、杏林大橋、高集海堤)通過集美,快速公交系統(BRT)1號線、2號線經過集美。
二是新城建設全面推進。全區城市建成區54平方公里,呈現“一心四片”蝶型城市發展格局。在全市島內外一體化的推動下,2010年2月率先啟動島外新城建設。集美新城位於風景如畫的杏林灣畔,規劃總用地面積44.2平方公里,規劃人口48萬人,將重點依託廈門北站、園博苑和文教區,建成集商務營運、生活居住、教育科研、生態旅遊和交通樞紐為一體的環灣生態型新城區。
三是工業經濟比較發達。經過多年的“工業強區”之路,我區工業實力強勁,擁有杏林、集美兩個台商投資區和廈門機械工業集中區三大工業園區,集美台商投資區成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擁有正新(輪胎)、金龍汽車、廈工、安妮、櫻花、LEELEN(立林)、WISH(偉士)等中國馳名商標。
四是第三產業快速發展。2008年,集美區實施“現代服務業大發展啟動年”,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最佳化調整經濟產業結構。經過幾年的努力,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商貿、物流、旅遊、文化創意、動漫、營運中心等重點發展領域成效初顯,喜盈門、京閩北海灣、人人樂、金龍汽車物流等大批重點項目建成運營,杏林灣營運中心、前場鐵路大型貨場、聖果院商業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順利推進。
五是旅遊風光秀麗。擁有國家4A級景區“陳嘉庚紀念勝地”和全球最大的水上園博苑,每年定期舉辦海峽兩岸龍舟賽、中國汽車越野錦標賽、中國業餘籃球公開賽(CBO)等有影響的賽事。園博苑是我市全力打造的一個永不落幕的水上園林大觀園,除了傳統的園林建築外,還力爭每一年推出一個主題島,如教育島、溫泉島、體育島等。18多公里長的黃金海岸線和92平方公里的生態山地也是集美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雙龍潭休閒運動景區今已全線開放,旅遊碼頭、射擊中心、水上運動中心、溫泉度假酒店等一批上檔次的旅遊配套設施正抓緊建設,基本形成“一地一園兩線”的旅遊發展格局。
六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文化底蘊深厚。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村已有近百年的歷史,擁有從幼稚園、國小、中學、職校到大學的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完備的教育設施。集美文教區已有中科院環境研究所、集美大學、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廈門理工學院等9所高等院校,目標是建成全省高級人才培育中心、科研與交流中心、創新中心與產業化基地。醫療衛生體系逐步完善,擁有廈門第二醫院、廈門第一醫院杏林分院、廈門市疾病控制中心等優質衛生服務設施。文化設施豐富,擁有文化中心、影劇院、嘉庚體育館、嘉庚紀念館、圖書館、文化廣場等良好的文化設施。重視民生改善,實施“綠洲計畫”,出台完善70多項惠民政策,逐步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社會救助幫扶體系;率先推行被征地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及貸款參保,實現全民醫保。榮獲“中國十大最關愛民生的縣(市、區)”稱號。
海滄區
海滄區,位於廈漳泉閩南金三角地區的突出部,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最高月均氣溫28.5℃,最低月均氣溫12.5℃,極端最低氣溫2℃,極端最高氣溫38.5℃,年均日照時間2233.5小時,年均降水量1143.5MM。地貌主要由丘陵、台地、平原組成,地勢平坦,地質結構穩定,歷史上未發生過破壞性的地震。優越的港口條件和廣闊的發展空間早在三百多年前就使其成為福建南部拓海貿易的重要港口。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提出了把海滄建成“東方大港”的宏偉構想。20世紀初期,英國“亞細亞”和“美國美孚”兩大國際財團也將海滄作為輸送石油的中轉站和船舶的加油基地。
1989年5月,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深入,中國國務院決定把廈門海滄等地區闢為台商投資區, 其中海滄台商投資區規劃開發面積為100平方公里,為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台商投資區。1994年6月,江澤民總書記指示:“要把海滄辦成吸引台商投資、包括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投資中心,以高新技術為支柱的重要開發區。”海滄從此進入了面向全世界開放、實質性啟動開發的階段。
海滄具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稟賦和潛在優勢,被列為廈門拓展港口經濟和迅速發展大工業的最佳區域。
同安區
同安區別稱“銀城”,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縣, 1997年5月撤縣設區,2003年9月,廈門市區劃調整,原同安區一分為二,拆為同安區和翔安區。調整後,仍為廈門市最大行政區,現有土地總面積658平方公里,轄6個鎮、 2個街道辦事處、7個農林場、81個行政村、44個社區居委會。
同安歷史悠久,素有“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是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境內主要物產資源有水產品、蔬菜、水果等,全區有特色農產品近30種,尤以紫長茄、芥菜、茭白、檳榔芋、龍眼、果蔗、對蝦等聞名海內外;礦產資源有高嶺土、溫泉、礦泉水、花崗岩等。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有千年古剎梵天寺以及梅山寺、北辰山十二龍潭瀑布、孔廟建築群、同安影視城等風景名勝,有汀溪窯址、婆羅門佛塔、蘇頌故居“蘆山堂”等三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蓮花國家森林公園、野山谷生態樂園、金光湖“森林人家”、凱歌高爾夫球場、翠豐溫泉酒店、盛之鄉溫泉度假村、豪生美廬酒店、竹壩南洋度假區等旅遊休閒康樂場所。
近幾年來,同安區努力搶抓發展機遇,提出“工業立區”的戰略指導思想,全力打造工業、物流、旅遊“三大基地”。12平方公里同安工業集中區建設完成,園區配套日臻完善,“南拓西擴”加快推進;集休閒、旅遊、居住及新興產業為一體的25.77平方公里濱海新城區開發建設如火如荼;輕工食品園區、城南工業區、洪塘工業區、蓮花工業區效益凸顯。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增強,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區”、“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區”、“國家科技進步示範區”、“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先進區”、“全國紅十字服務示範區”、“全國法治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先進示範縣區”和省“創建文明城區工作先進區”、“科普先進區”、“科技強警區”、“公安‘三基’工程建設先進區”、“平安先進區”、“人口計生工作先進區”、“雙擁模範區”等榮譽稱號。
翔安區
翔安區是2003年廈門市行政區劃調整後新設立的一個區,2003年10月19日正式掛牌,是廈門市最年輕的行政區。翔安,寓意於翱翔安康。
翔安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前沿,位於廈門市東部,東北與泉州市交界,西面與同安區接壤,南部隔海與金門島相望,居廈、漳、泉“金三角”核心地帶,是重要僑鄉和台胞祖籍地。獨特的區位,形成了便捷的海、陸、空交通。324國道、瀋海高速公路和在建的福廈高速鐵路、翔安隧道構成對外便捷的交通網路。經由翔安隧道和濱海大道,10~30分鐘內可從翔安到達廈門機場、廈門火車站、廈門港等中心區域。
全區現轄四個鎮(新店、馬巷、內厝、新圩),一個街道(大嶝街道)和一個農場(大帽山農場。區內地勢平坦,全區陸域面積411平方公里,可用於工業和城市建設的土地面積達200平方公里以上;全區三面環海,海域面積133.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75公里,其中深水岸線長4.8公里,發展潛力巨大。
翔安區歷史文化悠久,行政建制始於晉太康三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人文薈萃。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的墨寶為翔安帶來了重視教育的歷史風氣,“紫陽過化”讓翔安享譽“海濱鄒魯之鄉,聲名文物之邦”。翔安保留著良好的閩南民俗文化氛圍,現存有拍胸舞、宋江陣、車鼓陣、南音等閩台民俗文化資源,“拍胸舞”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區內生態保護良好,擁有文昌魚、中華白海豚、中國鱟等珍稀海洋水生物,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寶九品百味”系列農產品品牌。
翔安是目前祖國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距僅1800米,祖籍地翔安的台胞有近40萬人。翔安與金門雞犬相聞,歷史上嫁娶往來頻繁,地緣、血緣、文緣、法緣、商緣交融,特別是大嶝,更是與金門關係密切,兩邊語言相同、民俗相近,還擁有全國唯一的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大嶝對台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稱得上是兩岸的“大超市”。
建區以來,區委、區政府始終突出發展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搶抓機遇謀發展,新區經濟總量迅速擴大,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為了更好地融入省委海西建設發展大局,與“兩個先行區”建設相接軌,推進翔安更好更快發展,翔安區委、區政府對發展現狀、發展前景及巨觀環境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調研,在翔安作為廈門城市副中心的遠期總體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了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港口物流基地、海西對台交流交往基地、高級技術人才教育基地、高優農業發展基地和現代化生態型濱海新城的“五大基地、一座新城”的發展目標。
廈門市人民政府地圖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廈門市還設立有經濟管理區。
國家級出口加工區 | |
國家級保稅港區 | |
國家級保稅物流園區 | 廈門象嶼保稅物流園區 |
國家級台商投資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