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

自成立以來,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緊密跟蹤國際學術研究發展前沿,注意組織團隊力量圍繞當前國際和國內財稅金融改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努力使中心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能夠結合國家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和財稅金融法治建設的需要,主動為中央和地方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決策工作提供諮詢建議,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回響“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投資海外、服務國家自貿試驗區的建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時代課題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先後受到中央有關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表揚與感謝,獲得了國內外學界與實務界同行的關注和好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
  • 主管部門:廈門大學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財稅金融法治研究

發展歷史

我國財稅金融法研究的產生和發展伴生於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廈門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財稅金融法研究和學科建設的單位之一。2009年“廈門大學財稅法教學團隊”入選為教育部、財政部立項建設的“國家級教學團隊”,2015年“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創新團隊”入選“廈門大學校長基金”資助的首批校級創新團隊。以創新團隊為基礎,依託國際稅法與比較稅制研究中心、經濟法學研究中心、金融法研究中心等專門研究機構,2015年“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獲批為“福建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廈門大學法學院廖益新教授擔任中心主任,劉志雲教授、李剛副教授擔任中心副主任。中心陸續主持承擔了一系列國家級、省部級、地方政府和相關企事業單位委託的重要課題,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了大量高水平學術論文,出版了系列性的研究專著。經過30餘年的建設積累,我校財稅金融法學科已經發展成為底蘊深厚、充滿活力、具有鮮明特色的優勢學科,中心已經形成老中青搭配、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成為高素質財稅金融法治人才培養和提供決策諮詢重要基地。

科研成就

一、關注現實,貼近決策,服務國家戰略
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牢固樹立學術研究主動瞄準國際國內前沿問題,研究成果致力服務於社會實踐的理念意識,積極申報承擔和參與了一系列國家和省部級關涉財稅金融改革的重要課題,努力使課題研究能夠對標國家戰略,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成立以來,中心累計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5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餘項、教育部文科重點基地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課題50餘項、重大橫向項目1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0餘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政法論壇》《稅務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數百篇,出版各類專著教材100餘部,具有影響的標誌性成果不斷湧現。中心堅持求真務實的研究態度,力求具備全面歷史的視角,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紮實可靠的科學論證,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財稅金融法學術理論,深化和提升了財稅金融法研究層次和研究水平,也為國家財稅金融立法、執法及司法等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奠定了我校財稅金融法研究在國內的領先地位與突出優勢。
中心的財稅法研究尤其是國際稅法研究方面,體現出國內先進水準,長期引導國內財稅法學術研究方向,並在國內外產生巨大的學術影響力。鑒於在國際稅收協定方面的長期研究經驗和成果積累,國家稅務總局早在2002年曾專項委託廖益新教授負責從事中國對外談簽稅收協定工作文本的修訂課題研究,並先後兩次專門委託廖益新教授及其團隊成員從事《經合組織稅收協定範本及注釋》2005年修訂版和2010年修訂版的中文版翻譯和修訂內容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當時新的協定談判工作文本,中心的智力研究成果直接服務於國家主管部門的對外談簽協定實際工作。廖益新教授和朱炎生教授共同帶領研究團隊接受財政部稅政司委託開展中國落實BEPS行動計畫分析、數字經濟問題等方面的研究,有力支撐相關工作,財政部稅政司2018年12月25日專門致函表示衷心感謝和誠摯敬意。國家稅務總局先後出版的《2005年經合組織稅收協定範本及注釋》(中國稅務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中英對照本,約90萬字)、《2010年經合組織稅收協定範本及注釋》(中國稅務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中英對照本,約126萬字)、《OECD稅收透明度和信息交換文獻集》(上下兩冊,中國稅務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中英對照本,全書約108萬字)以及國家稅務總局官網發布的《實施稅收協定相關措施以防止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的多邊公約》的解釋性聲明官方譯本等重要文獻均以中心團隊的研究、翻譯的直接成果為基礎,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的金融法研究一直緊貼國際國內形勢發展需要,既紮根於基礎理論,又緊扣前沿問題,以高度的學術“靈敏度”與較強的“創新力”,占領學術高地,緊緊圍繞國家金融體制改革、國際金融危機中法律問題、網際網路金融等重大現實問題,取得了豐碩成果。比如,面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秩序的嬗變以及法律上的應對策略,中心科研團隊從金融、財稅、投資三大領域切入,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重構以國際金融、國際投資以及國際稅收為核心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已有行動和成果進行總結,並對未來的趨向進行前瞻性的論證。再如,從商業銀行社會責任為起點,拓寬至“新發展理念”下中國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立法問題完成了多項國家級課題,拓展了金融法學研究視野,豐富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研究,緊貼國家發展戰略以及制度建設的需要,讓知識轉化成真正的生產力以服務社會,推動有關部門對金融機構社會責任的立法建設以及金融機構社會責任實踐的進程,為貫徹與落實“新發展理念”發揮重要作用。又如,針對國家自由貿易試驗區戰略實施,在自由貿易區法治建設方面取得一系列高水平、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參與發起成立中國自貿試驗區法治智庫聯盟,承接了中國法學會和福建自貿區建設的委託課題、立法起草、法律諮詢以及相關培訓工作,成功舉辦了“2017年中國經濟法治高端論壇暨自貿區金融創新與監管法律問題研討會”等高端學術論壇,推出了系列學術專著和高水平學術論文,充分發揮出智庫功能。由中心主持的“廈門大學法學院經濟法學文庫”“國際關係與國際法跨學科研究文庫”“金融法學文庫”以“前沿意識、精品理念”為價值追求,已出版系列學術專著五十餘部,成果品質和數量國內相關學術領域內首屈一指,處於領先的地位。
二、走出國門,服務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廈大聲音
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開展國內外各種學術交流活動,並積極與國內外知名的財稅法研究和教育機構構建發展實質性的科研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關係。中心成員曾先後赴美國哈佛大學、紐約大學、波士頓大學、密西根大學、喬治城大學、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麻薩諸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約克大學、赫爾大學,荷蘭萊頓大學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德國馬德格堡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日本神戶大學等國外高校和香港大學、台灣大學、台灣東吳大學從事訪問研修和教學活動。中心已與荷蘭萊頓大學國際稅法中心、荷蘭國際稅收文獻局(IBFD)、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的奧地利稅法和國際稅法研究中心、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商法與稅法學院、悉尼大學商學院等國際著名財稅法教育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學術研究和教育交流合作關係。2015年中心與荷蘭國際稅收文獻局(IBFD)合作在廈大舉辦了“第二屆國際稅法前沿論壇”,2018年與維也納經濟大學全球稅收政策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了以“應對全球數字經濟環境下的稅收挑戰”為主題的“第六屆國際稅法前沿論壇”。朱炎生教授先後參加了聯合國稅務國際合作專家委員會第十屆年會、國際學術團體“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項目監測組”舉行的題為“應對經濟數位化的稅收挑戰”的國際學術會議、國際財政協會舉辦的“第九屆亞非國際財政協會大會”、“稅收與區塊鏈技術:數字稅收的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均應邀作作大會主題發言。中心自2014年起與維也納經濟大學的國際稅法和奧地利稅法研究院每年合作在廈門大學舉辦“國際稅法全國暑期學校”項目,由合作雙方選派教師(以奧方指派教師為主)講授國際稅法前沿發展和經典案例分析,面向全球招收高等院校博碩士研究生、青年教師、稅務官員和企業財稅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該暑期學校已連續舉辦6屆,每屆招收學員均超過120多人,為培養適應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形勢需要的國際稅法專業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獲得國內外業界的好評。
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倡導緊貼地氣,解決企事業單位財稅金融法律實務的需求的風格,努力尋求學術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結合。2014年開始承接廈門鷺江公證處委託的圍繞“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公證法律與自動化系列問題研究”的系列課題,已經到賬經費271萬元。該項目主要研究網際網路金融時代公證法律與信息技術挑戰,持續跟蹤電子公證在網際網路金融中推廣與套用所遇到的法律、政策以及技術方面的新問題,致力於現實問題並提出前瞻性的預防措施等。2014年7月,依託該項目成立的“廈門大學公證法律與信息化研究中心”成為我校第一個文科與工科相結合,集金融法、電子公證與信息化為一體的跨學科研究基地,成為國內公證行業具有一定影響的智庫平台,也是我校促進“文工交叉”、產研學一體化的典範。中心緊密對接地方政府以及政府部門的立法起草、立法諮詢以及地方發展需求,劉志雲教授、林秀芹教授、劉連泰教授、游鈺副教授、王蘭副教授等多位成員兼任廈門市政府立法諮詢專家參與廈門市法制局立法諮詢會議,完成了“廈門市相對集中行政複議審理規定”“廈門市菸草專賣說理式行政處罰規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立法研究”等委託項目,積極為廈門市法治建設與發展獻計獻策。劉志雲教授、劉連泰教授、肖偉教授、陽建勛副教授等承擔了面向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大量法律實務課程,面向社會廣泛傳播法治理念。肖偉教授常年為證券交易所、大型國企、金融企業等單位所面臨的監管或法律難題提供智力支持,所撰寫的諮詢報告得到了監管機構與交易所的好評。
通過廣泛深入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社會服務活動,中心與國際先進科研機構、專家學者和實務部門建立了穩固的學術合作關係,也同時擴大提升了我校聲譽和財稅金融法學科在國內外的學術影響力。
三、春風化雨、立德樹人,打造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廈門大學法學院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先後在國際法和經濟法碩士和博士學位點分別設定了國際稅法、財稅法和金融法研究方向,培養財稅法和金融法領域高層次專門人才。2006年在我校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基礎上,設立經濟法博士點,金融法成為主要招生方向,2013年法學院設立國內第一個財稅法學專業博士點,也是全國首個同時設定碩士點和博士點的財稅法專業。經過三十餘年砥礪發展,中心日益壯大,財稅金融法學成為我校具有鮮明特色的優勢學科,並成為我國金融法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之一,為培養造就輸送大批高素質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
應我國金融立法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所需,朱崇實教授主編的《金融法教程》於1995年正式出版,20餘年來始終立足於我國金融改革和金融法治變化的生動實踐,並持續修訂創新,深深地影響了幾代學子,2017年正式推出第4版,已成為國內發行時間最長、數量最大的金融法經典教材。廖益新教授主編的《國際稅法學》教材先後入選“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楊斌教授獨著或主編的《稅收學原理》和《中國稅收法律制度》入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主編的《稅收學》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財稅金融法學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科研人員和在校同學都需要密切關注實踐,加強與實務部門交流互動。中心自2014年開始專門設立為碩士生安排校外導師的金融法方向班,校外導師雲集國內相關金融監管機構、證券交易所、金融期貨交易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知名律所等金融、法律界先進人才。在導師分配方面,班級在傳統導師與學生“一對一”的主導師制度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導師組模式,金融法方向碩士班的同學將共享校內外導師資源,同學間不再有專業隔閡,排除門戶之見,從而最大程度上凝聚和發揮集體的智慧與力量。通過五年來的的嘗試、摸索與磨合,金融法方向班已成為在廈大法學院,乃至全國著名院校法學院非常有特色的班級之一。
廈門大學財稅金融法治研究中心還與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福建遠大聯盟律師事務所,福建樂豐律師事務所、北京盈科(廈門)律師事務、廈門市律協金融法委員會等機構建立緊密地交流與合作關係,通過“學者-法官”對話交流會、實務機構現場教學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行合一,理論聯繫實踐。中心舉辦的“遠大”金融法論壇已成功舉辦60場,完全由中心學生自行組織的學習交流分享活動的“遠大”金融法讀書會也已經成功舉辦15期,極大地開闊了學生視野,鍛鍊了學生獨立解決和組織協調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良好反響與成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