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成立於2006年12月,它是在南洋研究院基礎上組建而成。南洋研究院(前身南洋研究所)創辦於 1956 年,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東南亞研究機構,也是我國最早設立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之一。1996年,由研究所升格為研究院。隨後,南洋研究院成為國家“211工程”建設子項目的機構。2000年9月,在此基礎上組建的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被教育部批准為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4年11月,研究院入選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廈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Xiamen University
  • 簡稱:廈大國關院
  • 創辦時間:2006年12月
  • 所屬地區:廈門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學校屬性:211工程,985工程
  • 主要院系:國際關係系,僑務與外交系
  • 現任校長:李一平
目前,國際關係學院/南洋研究院下設國際關係系、外交與僑務系、亞太國際關係研究所、東南亞經濟研究所、中外關係史與華僑華人研究所、《南洋問題研究》和《南洋資料譯叢》編輯部、圖書館、辦公室。現有國際政治和外交學本科專業,世界經濟國際關係、專門史碩士點,政治學理論世界經濟、專門史博士點,擁有1個國家“211工程”建設子項目、1個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2004年12月成立的馬來西亞研究所,是與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巴達維提議建立的馬來亞大學中國研究所相對應的研究機構。2008年5月成立了蘇氏東南亞研究中心,它由新加坡國立大學資深教授蘇瑞福捐資興辦。
學院/研究院現有在職人員43人,其中專任教學教師30人。現有在職教師(不包括返聘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0人,占教師比重的100%;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副教授13人,副教授以上職務的教師占教師比重的70%;45歲以下青年教師17人,占教師比重的56.67%;教師中留學回國人員人數16人,占教師比重的53.33%。現任院長莊國土教授,黨委書記范麗,副院長王勤教授、李一平教授、施雪琴教授,黨委副書記黃俊清。
“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學院/研究院教師作為第一負責人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35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32項,國際(境外)合作項目3項;共出版學術專著或譯著(第一作者署名)36部,發表學術論文(第一作者署名)373篇,其中在CSSCI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205篇;獲得省部級以上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和優秀教學成果獎9項,為外交部、中聯部、商務部、國僑辦等提供了一系列決策諮詢報告,並獲得採納。至2011年9月,在校本科生157人,研究生151人,其中碩士生95人,博士生56人(含海外留學生17人,國際碩士36人)。
近年來,學院/研究院積極實施國際化戰略,不斷擴大對外學術交流。每年接待數十批國際學者來訪,其中包括國際上從事國際問題和東南亞研究的著名學者;每年均舉辦大型的國際學術會議,舉辦數十場國外學者講座;每年教師和科研人員均在東南亞當地進行1個月以上的實地調研和研究工作,每年在國外發表的學術論文達10餘篇。
學院/研究院擁有先進的科研與教學設施,在東南亞資料信息收集方面居於國內領先地位。學院/研究院擁有獨立的圖書館,館藏圖書5.3萬冊,其中外文書籍2萬餘冊;現有報刊1160種,其中外文報刊880種。《南洋問題研究》(創刊於1974年)和《南洋資料譯叢》(創刊於1957年)是研究院向國內外公開出版的學術刊物,《南洋問題研究》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CSSCI)選用期刊。同時,學院/研究院已建成東南亞教學實驗室和多媒體教室。
近年來,學院/研究院堅持以基礎研究為主,注重套用研究,加強學科建設和隊伍建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參與政府部門決策諮詢,加快資料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形成了多學科和綜合性的東南亞研究與教學體系,成為國內的東南亞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決策諮詢和資料信息中心。進入21世紀,學院/研究院繼續以國家發展目標與重大需求為指導,瞄準國際上東南亞研究的前沿,保持和增強東南亞研究的學科特色和優勢,不斷提升東南亞研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努力將學院/研究院建設成國內一流和國際知名的學術機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