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佛教志》是2006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廈門市佛教協會。
《廈門佛教志》是2006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廈門市佛教協會。
《廈門佛教志》是2006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廈門市佛教協會。1內容簡介本志對於廈門地區佛教的地方特點突出分章,重點志述。廈門佛教地方特點之一為歷史上岩多於寺。明代以前大部以岩見稱,為寺稱者則寥寥無幾。如有明...
石室禪院位於新陽街道霞陽社區玳瑁山麓,始建於唐垂拱二年(686年),是一個集弘法、學修、慈善、朝山為一體的綜合性寺院。據新編《廈門佛教志》載,石室禪院乃閩南剛開發時最初建的一批寺院之一。清光緒年間,藥師佛顯聖地,光緒帝聖旨碑文今存。寺內有近200年樹齡的玉蘭樹和金桂樹,寓意“金玉滿堂”,玉蘭樹...
劉澤亮教授,哲學博士,1964年11月生,湖北天門人,民建會員,199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師從蕭萐父、唐明邦、李德永教授,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晉升為教授。2005年成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廈門大學中國哲學博士點“中國佛教哲學”研究方向主要帶頭人,現為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文...
第二節 廈門市佛教協會 第三節 廈門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廈門市基督教協會 第四節 廈門基督教青年會、廈門市基督教女青年會 第五節 廈門市天主教愛國會 第六節 廈門市伊斯蘭教協會 第七節 民族工作 第七章 愛國民主人士傳略 洪鴻儒 陳嘉庚 柯朝陽 林采之 黃天錫 黃綠萍 王宗誠 釋廣心 林惠祥 陳應...
慧忍姑早年皈依承天寺瑞耀法師,後入延壽堂拜向志姑為師,1990年閩南佛學院第二屆本科畢業,1996年廈門衛生學校口腔科專業畢業。延壽堂日常除舉行各種佛教活動外,還開設口腔義診部,慧忍姑自任醫師,開展義診活動。每月農曆十二千佛法會,每月農曆農曆二十二誦地藏經,每月二月十九,六月十九拜大悲懺。四月初八,十二...
翌年4月,常惺偕瑞今到晉江草庵,向弘一匯報創辦初級院校的籌備情況,受到弘一的嘉許,並由弘一親自書匾題名為“佛教養正院”。養正院於民國二十三年7月正式開學,推舉瑞今主持院務,慧雲、廣義、本覺等為佛學教師,廣洽為監學,並聘請廈門大學高文顯居士、劉錫亨等兼任語文、歷史教學課程,首屆招收閩南學僧40多人...
南普陀寺鑒於近代在佛教界的特殊地位,寺中高僧大德為佛教所作的重要貢獻,在南普陀寺方丈則悟大和尚的倡導下,於2006年8月決定新編《南普陀寺志》,經過歷時四年有餘的編撰、修訂,《南普陀寺志》一書終於完稿,並由上海辭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內容介紹 本書是廈門千年古剎南普陀寺的寺志。全書共分八章:歷史...
覺性院創建於唐代,為陳夷則所建。是本市歷史上最早創立的一所佛教寺院。覺性院在薛嶺嶺下,枋湖村邊。園山覺性院 覺性院創建於唐代,一千多年間,多次興衰、重建,據《廈門志》所說,清道光時,它再次風雨飄搖,圮塌得“只存數椽”,清光緒年間又一次重建,最近一次重修在1991年。1996年,市佛教會發文指定...
釋明慈 釋明慈 ,俗姓李,民國廈門人。日寇占領廈門時,入南普陀寺佛學院。佛事之餘,跟隨大醒和尚治印。日寇要明慈和尚去日本,遭到拒絕,因此懷恨在心。以他在為人治印時用抗日語言為藉口,逮逋並殺害。事跡被收錄於《(民國)廈門市志》P702。
廈門大學心理學會所編《心理論文集》出版,虞愚任編輯並於該論文集發表論文《佛家心理學》 [45]。同年,專著《佛家心理學》由廈門風行印刷社印行,于右任先生題簽書名,太虛大師、常惺法師、會覺法師分別作序,弘一法師題詞 [46]: 德元居士著佛家心理學為題二偈以志贊喜 白香山詩,老嫗能解。斯文亦爾,善導蒙騃。
1986年8月於九華山祗園寺受具足戒;1989年至今任廈門市鴻山寺監院、住持;1990年於閩南佛學院本科畢業;1994年以來當選福建省佛教協會第六屆、第七屆常務理事;1999年當選廈門市思明區政協第四屆委員;2001年10月任廈門市佛教協會第六屆常務理事、副秘書長;2003年當選廈門市思明區第五屆政協常委;2006年11月當選...
規模宏偉、莊嚴。並由其徒開正法師主持。寺廟現狀 虎溪岩寺不僅是廈門佛教的重點寺院,同時也是廈門旅遊的重要景點。海內外善信和遊客絡繹不絕,寺務也因之蒸蒸日上。現任住持開正法師,五十餘歲,廣東省中山市人,一九八三年出家,師從宏船法師,兼任福建省廈門市佛教協會理事。 寺址:福建省廈門市虎園路 ...
據《廈門志》記載:“白鹿左右多崩崖立石,中有亭樹掩映,舊建有大觀園、宛在洞、接因亭。清乾隆二十八年間(公元一七六三年),再拓六合洞、朝天洞、銜山亭。” 白鹿洞寺左側,清初建有玉屏書院,歷來存在有“琳宮梵宇與書院黌舍爭地”的矛盾,乾隆十六年(一七六一年),廈門海防同知白瀛曾有“逐僧徒,遷...
是年被選為晉江佛教支會總務主任。35年,當選為中國佛教會福建分會常務理事。隨後,發起組織閩南佛教聯誼會。民國36年,常凱應南洋檳榔嶼妙香林住持釋開論的邀請,南渡檳城,協助妙香林寺務。翌年,回廈門襄助南普陀寺籌組律儀學會,傳授千佛大戒。38年復渡新加坡,駐錫丹戎巴葛普陀寺開業行醫,並加入新加坡中醫師公會...
其音樂作品多次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浙江衛視台、廣西衛視台、四川衛視台、福建電視台、大連電視台、寧波電視台、廈門電視台、深圳電視台、杭州電視台、青島電視台等播出。法師曾多次參加大型佛教文化活動及社會公益演出,1994年6月,法師應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之邀,在北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合唱節”,並和...
釋果寧法師,西藏工作八年,趙朴初學生,由原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廣化寺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授比丘大戒。講師介紹 釋果寧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廈門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釋果寧 果寧法師,字戒淨,廈門南普陀寺出家。禮從上聖下輝大和尚剃度出家,於上學下誠...
法師一生崢嶸,經歷了“七七事變”、“淞滬會戰”等,為佛教、為眾生,不惜生命,捨己為人。愛國護國,同樣不遺餘力。1937年,法師復任南普陀寺第五屆方丈。1937年4月初,廈門市佛教會接到上級要求組織僧伽軍訓的訓令後,當即著手登記受訓人員,定製軍訓制服,並向廈門市社會軍事訓練總部請求選派軍事教官及救護醫師。1...
1997年廈門閩南佛學院本科畢業,禮請到海滄石室禪院任住持;1999年當選為廈門市杏林區政協委員;2000年創立廈門石室禪院慈善功德會;2004年當選為廈門市海滄區政協委員;2005年禮請為廈門天竺山真寂寺住持;2006年受聘為浙江寧波寧海縣佛協顧問;2006年當選廈門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2010年受聘為廈門市佛教文化學會名譽...
南普陀寺是廈門著名古剎,居於鷺島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面臨碧澄海港,風景絕佳。與廈門大學僅一牆之隔。寺內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建築精美,雄偉宏麗,各殿供奉彌勒、三世尊佛、千手觀音、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等。藏經閣珍藏佛教文物豐富多彩,有經典、佛像、宋代銅鐘、古書等,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花經》...
在國內外出版《渡來人の先祖傳承および渡來形態について》《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隋文帝傳》《海東集——古代東亞史實考論》《東亞世界形成史論》《正倉院》《史家說史:蒼茫隋唐路》《遣唐使和學問僧》等專著,發表中國古代史、東亞世界史、佛教史和歷史·遺傳學研究的論文150多篇。1982年1月廈門大學外文系...
民國二十二年(1933),太虛連任南普陀寺兩屆方丈(兼院長)任滿,引退返滬,但仍與廈門佛教界保持密切的聯繫。二十四年再度卓錫廈門講學,在佛學會和閩南佛學院,開示論題為《佛學會與實現佛化》、《佛化與現代中國》和《法師與學僧應如何愛護學院》等。鼓勵佛學會眾會員,要把研究佛學與實現佛化人間的行為結合起來...
梵天禪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大輪山南麓。梵天禪寺,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廟之一,與福州鼓山湧泉寺、莆田廣化寺、泉州開元寺、漳州南山寺連為福建沿海一線的名寺。在廈門與南普陀寺同為閩南著名的佛寺,梵天禪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比廈門南普陀寺還要早300多年,乃八閩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之一,其原名...
林志良,廈門同安人,1954年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書法家,福建泛亞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檢察風雲》雜誌廈門辦事處高級顧問。在書法上功底很強,自2010年以來突然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被台媒稱為“大陸著名書法家”。人物經歷 林志良,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燕山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佛教書畫院院士,廈門閩台...
李無未,男,漢族,1960年9月4日生於吉林省敦化市,歷史學博士,語言學家李守田之子。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聯繫導師、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負責人、中文系主任、人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廈門市語言學會會長。曾任吉林省語言學會第4屆理事會理事...
師在台灣二十年,作育人材不可勝數。除傳戒之外,且曾創設法雲佛學社、香山特別講習會與女眾佛學院。對佛教教育之推動,成效顯著。師於五十三歲時,安詳舍報於台中縣后里之毗盧寺。覺力禪師自述 吾姓林,福建省廈門鼓浪嶼人,父林月,母黃玉,吾生為長子。自幼時感人生之病苦無常。年十九,游履鼓山湧泉禪寺...
呂祖松,籍貫廣東,導演、製片人、策劃人,鼓浪嶼申遺系列短片十集《回眸鼓浪嶼》的總導演;金磚稅務宣傳片《金磚稅務合作 共創美好未來》總導演。2016年第八屆、2017年第九屆、2018第十屆海峽論壇·兩岸青年微電影展策展人。 花神賦(廈門)文化旅遊投資有限公司CEO,廈門市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創作的影視劇作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