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公閘

庸公閘,沿灘區境內的一座鎖式船閘。

庸公閘長八十多米,堤壩高四米,堤壩長達近八十四米。庸公閘仿巴拿馬運河建造,當其完工蓄水之後,水位被抬高了六米多,一舉解決了鹽運大船容易擱淺的問題,運鹽效率比當初提高了何止七八倍。為解決荊楚地區的鹽荒發揮了重要左右。

鄉人趙熙也在庸公閘建成之後,在此留下“庸公閘”3個遒勁的大字,以作紀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庸公閘
  • 釋義:自貢市沿灘區境內的一座鎖式船閘
昇平街中段有一座鎖式船閘,名為“庸公閘”,庸公閘始建於1942年,因孔祥熙捐資而命名,是釜溪河鹽運三大船閘中的其中一座,是自貢市井鹽運輸的重要標誌。九廟四宮反映“湖廣填四川”的客家人文化,是老沿灘格局的集中體現。
庸公閘是一座具有現代意義的船閘,於1943年建成,有63米長,9米寬,一年可通過25萬噸貨物,比過去提高通行能力7倍。這座船閘的建設,有中央財政部的資金支持才得以完成,當時的財政部長是孔祥熙,字庸之。感惠徇知,故命名為庸公閘。三座船閘建成,釜溪河提高水位18米,淹沒了所有灘塗,釜溪河段全部渠化。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於富順、自貢主持抗日救國運動,途經沿灘時特意到庸公閘進行視察,並稱讚該工程為釜溪河運“辦了一件大事”。視察結束後,馮玉祥步行到清泉齋茶館門口,站立在兩張合攏的高板凳上演講“·····保衛中華、抗擊日寇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段獻金救國的講演,使眾多民眾受到鼓舞,上萬民眾紛紛解囊捐款,場面十分感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