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贊修

康贊修(1806-1877),名以乾,號述之,字以行。廣東省南海縣人。康有為的祖父。道光年間舉人,歷任欽州學正,合浦、靈州、連州訓導。 同治十二年(1873),出任羊城書院監院。光緒三年(1877)為搶救學宮中的祭器而溺水遇難。清廷下旨康贊修以四品禮祭葬,並且蔭其長孫康有為充四品銜。由於康贊修任連州訓導,又在連州殉職,因而南海後人現仍尊稱他為“連州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贊修
  • 別名:連州公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東省南海縣人
  • 出生日期:1806
  • 逝世日期:1877
生平,事跡,家庭,

生平

康贊修,生於1806年。他天生沉靜寡言,溫良敦厚,弱不好弄。14歲時,康贊修幾兄弟跟隨他父親康雲衢讀書。是時,康雲衢正在縣城開館授徒,康贊修兄弟在學館除課以經學外,還授以《近思錄》、《國小》、《人譜》、《五種遺規》等。

事跡

20歲時,康贊修師從嶺南著名學者何朴園,後又與嶺南名儒朱次琦為友,才學猛進,40歲時中道光午丙科舉人。次年入京會試不第,官是做不成了,但已經有了舉人身份,仍可以授以教職。主考官陳啟東對康贊修的學問和德望很欣賞,他在去江西做巡撫時,特意寫信招康贊修入其幕府。當時做幕僚的人隨時都有可能升遷為道府大員。親友們紛紛勸其前往,而康贊修生性淡泊、不好名利,遂婉辭謝絕了陳啟東之邀。
康贊修的第一任官學教職是合浦縣教諭,不久又改任欽州學正。他以傳家之學《國小》、《近思錄》、《五種遺規》及馮潛齋、勞義野、何朴園等儒學大家的遺著教授弟子,日有講經,旬有藝課,誨人不倦,循循善誘,去其敗行而撥其才秀,弟子欣然就教,其樂融融。欽州地處邊陲,文教之風長期不振,數十年間不曾聞中舉之事。康贊修多方勸勉,精製舉業,嚴厲督責。由於他的積極倡導和不懈努力,文風大振。
在任欽州學正時,離欽州不遠的靈山縣被起義軍攻占,欽州戒嚴,康贊修積極幫助州牧謀劃防守之事,因而受到重用,被任命為靈山訓導,並奉命籌餉,接濟官軍。康贊修歷盡艱險,備嘗勞苦,籌得十萬元之資。官軍賴以接濟,靈山起義者被鎮壓。康贊修因籌餉有功被賞加六品銜。
1864年,康贊修以欽州學正俸滿,擢升知縣,因年老不願到外地做官,遂改教授之職,候缺歸里。
1867年,康贊修借補連州訓導之職,同時兼任南軒書院山長。在連州訓導任上,他對教授經學、提攜後進的熱情仍一如既往。他對孟子注重弟子的孝悌忠信而不重博聞強識的做法非常欣賞,並把它貫徹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去。
1868年,兒子康達初病逝。喪子的康贊修對孫子康有為格外疼愛,希望他能夠擔起“書香延世,光宗耀祖”的重任。不僅讓康有為飽讀詩書,而且還帶他到處遊歷,開闊眼界。並因材施教,授之以詩文,教之以道義。在康贊修的督促和輔導下,康有為進行了系統的經史文學、儒家經典的學習。
1870年,廣東布政使王文勤聽說康贊修素有名望,於是就將他調至廣州幫辦剿匪之事。此時的康贊修雖年事已高,但他依然踏遍了廣州十縣,一一咨訪,探聽虛實,下達民情,以便為官府辦案提供根據。幾年中,他平冤理誣,除暴安良,深得地方讚許,但幾年的奔波辛勞也使他心力交瘁,幸虧盜匪漸平,布政使王文勤也將離任,他才得以辭去差使,回到連州任上。
受南海縣知縣之邀,康贊修回籍主持續修邑志。修志之事,文字浩繁,工量浩大,康贊修總理邑志局局務,他精於安排,妥為籌劃,使修志工作如期完成。1876年,他在70歲高齡時,親上河工工地,督修陂子角大堤,並多方籌資,使工程得以竣工。
1877年,康贊修督修陂子角堤完工後,以71歲高齡再赴千里之外的連州,為參加鄉試的弟子們指點迷津。就在他到連州後不久,暴雨驟至,連日不斷,平地水漲,州城沒於水中,康贊修乘舟避之,小舟為傾牆所覆,康贊修溺水而死。弟子生員,一州士人聞訃而慟,前來弔唁者塞庭盈門,州人懷其教澤,欽其品學,在功德祠設牌位祭祀之。兩廣總督劉坤一聞訊,奏請朝廷,恤加教諭銜,陰一子入監讀書。康贊修的畏友朱次琦在輓聯中寫到“一生為慎”,應當說是對他的中肯評價。同邑進士徐台英對他的評價更為貼切:“我與康氏交,如夏日可畏者,國熺也;如冬日可愛者,贊修也。

家庭

長子康達初
孫子 康有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