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兼《作品》雜誌社社長。一級作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紅球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作品》雜誌社社長
- 性別:男
個人簡介,平凡生活,
個人簡介
廖紅球是個典型的客家人,他對客家懷著深深的感情。他畫竹,“在我的家鄉,生長著很多竹子,竹子一年四季長綠,保持著恆久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我最感興趣的”。選擇畫竹,是廖紅球的一種情感的追求。在有時間寫書的時候,寫作對他是一種追求,但那需要比較完整的時間。在建廣東文藝中心大樓的時候,廖紅球忙於基建,沒有完整的時間寫東西,他拿起了畫筆,選擇了最簡單,最蘊鄉情的竹來畫。不會跳舞、不會打麻將的廖紅球靠畫家鄉的竹宣洩著自己的情感,追尋故鄉故土的夢。 到今天,廖紅球仍舊堅持每天至少要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寫字、作畫。他畫的竹被稱為“廖竹”。廖紅球用畫竹來表達自己的一種意境,就如在他家客廳牆上所懸掛的那幅竹,題款是原廣東省盧瑞華省長的“惟有歲寒節,乃知君子心。”他寫書,一直以客家為其創作的源泉和根基。身為黨組書記,廖紅球不僅關愛年輕作家的發展,自己也創作推廣嶺南文學的作品。長篇小說《蒼天厚土》的創作出版是他作為一個客家人,對自己客家情結的一個尋夢的高峰。寫客家,不僅是機械地去描繪客家文化,而是注入了很多新的時代感。客家文化承襲了中原文化的根源,而廖紅球則根據自身的經歷,根據時代的變遷,根據對客家的理解,書寫了歷史轉折時期的農民企業家,這無疑是對客家“重仕輕商”的價值取向與傳統觀念的一個挑戰。也是廖紅球對客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所寄予的厚望。他從政,同樣不忘鄉情,是客家人一直看重的親情和友情。他說:“愛國,首先要愛家鄉,愛父老鄉親”。
1990年擔任辦公室主任的時候,珠江三角洲有一著名企業找到他,邀請他去當副廠長。開出的條件是年酬20萬,配車給房。這樣的回報在當時是非常誘人的,廖紅球思來想去,覺得廣東省作家協會給了他很多的發展機會,他要回報作協。在1990年那個時候,“年酬20萬”的誘惑可以打動很多人,但卻沒有影響廖紅球的情懷。在廖紅球任黨組書記時,他最關心的就是怎么把嶺南文學推出去,怎么能夠讓更多的青年作家在廣東省作協安心創作。簽約作家的作品由廣東省作協來包裝推介,為他們提供更多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的機會,這也為廣東省作協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作家。
他強調要創作主旋律的作品,強調青年作家要擁抱生活,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2003年“非典”期間,廖紅球組織廣東作家到“非典”第一線去采寫報告文學,連七十四歲的金敬邁都參加到這個活動中,書寫了大量的第一手的報告文學,整個活動感動了中國文學界。也為中國抗擊“非典”留下了最直接的資料。說自己“笨”的廖紅球有著濃厚的客家情,也有著強烈的時代感,在他的身上,我們感受到了一種厚重的客家文化的延伸與創新。
平凡生活
廖紅球的朋友每到廣州,只要公務不忙,稍有閒暇,廖紅球一定約他們去他的老宅,那是一幢歷經歲月滄桑的老樓的最頂層,一般時尚人家是不願住這種與天同此涼熱的房子的。但廖紅球愛它是因為可以漫步樓頂並把那裡變成一個家庭植物園。穿行其間,驀然讓人錯以為這是南亞熱帶叢林或非洲原始森林的一角。完全可以想見廖紅球從公務上下來,嘴角銜著一支裊裊的香菸,趿著腳趾很張揚的拖鞋,提著噴水壺東澆澆西弄弄,與紅塵世態相忘於江湖,與紅花嫩葉相伴於月下,該是怎樣的閒情怡趣和陶然若仙。朋友去了,紅球就一定把大大的畫案鋪開,文房四寶齊整地擺好,於是朋友和他各立一側,開始揮毫作畫。揮灑著他清雅的竹。談笑風生、切磋技藝、相互點評之間,常常不覺已是夜半。讓朋友們覺得與廖紅球在一起竟是這樣的快樂與陶醉、忘我與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