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燾

康燾

初名濤,後更名燾,字逸齋、康山,號石舟,又號既濟生,晚號天篤山人、蓮蕊峰頭不朽人、茅心老人、澹雪居士、荊心老人、西泠老人。布衣,一生以孝聞名鄉里,生卒年不詳。工畫,精仕女,姿態靜逸,線條流暢,生動逼真。兼善山水、花鳥,亦精書法。

基本介紹

  • 本名:康燾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錢塘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不詳
  • 性別:男
人物生平,藝術成就,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康燾[清] 清書畫家。初名濤,字逸齋,一字康山,號石舟,又號既濟生,晚號天篤山人、蓮蕊峰頭不朽人、茅心老人、荊心老人。錢塘(今杭州)布衣。工畫,精仕女,姿態靜逸,在能妙之間。兼善山水、花鳥。工書,年七十能作蠅頭小楷。雍正五年(1727)嘗寫《三娘子像》,乾隆二十年(1755)作《仕女打鸝圖》。 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的區別在於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徵。藝術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現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並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於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薰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於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於生理快感。對於藝術,通常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並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創造活動,或對現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

藝術成就

雍正五年(1727)嘗作《三娘子像》;八年(1730)作《萱壽百齡圖》軸;乾隆十一年(1746)作《採蓮圖》軸;十三年(1748)作《麻姑獻壽圖》軸;二十年(1755)作《仕女打鸝圖》;二十三年(1758)作《人物故事冊》。年七十能作繩頭小楷。
傳世畫作有《教子圖》軸,絹本,設色,描寫慈母嚴教愛子情景,現藏浙江省博物館;乾隆二十八年(1763)作《孟母斷機教子圖》軸,絹本,設色,描繪孟母教子故事,現藏故宮博物院。從藝活動約在雍正、乾隆年間。

主要作品

《三娘子像》
《萱壽百齡圖》
《採蓮圖》
《麻姑獻壽圖》
《仕女打鸝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