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斯坦丁·科查·波波維奇

康斯坦丁·科查·波波維奇

康斯坦丁·科查·波波維奇(英語:Konstantin "Koča" Popović,塞爾維亞: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ча Поповић,1908年3月14日——1992年10月20日)前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南斯拉夫人民軍的主要締造者和優秀指揮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康斯坦丁·科查·波波維奇
  • 外文名:Konstantin "Koča" Popović
  • 職務: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長
  • 軍銜:上將
人物,傳記,早期活動,西班牙內戰,人民解放戰爭,戰後時期,榮譽和著作,

人物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長,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外交部長,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副總統,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委員。上將。

傳記

早期活動

1908年3月14日生於塞爾維亞王國首都貝爾格勒。塞爾維亞族人。原名康斯坦丁,1943年化名“科查”。幼年時曾僑居瑞士,後在貝爾格勒念完中學並服兵役,服完兵役後回到瑞士。1932年就讀於法國巴黎索邦大學巴黎大學)哲學系。在巴黎學習期間曾加入超現實主義團體,畢業後一直從事新聞和文學工作。
早在青年時期,科查·波波維奇通過接觸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工人運動,選擇了共產主義方向。1927年畢業於塞拉耶佛南斯拉夫王國軍隊炮兵預備役軍官學校並被授予炮兵中尉軍銜。1933年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1952年11月改稱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1934年以後因從事革命活動多次被逮捕或流放。

西班牙內戰

1937年7月在西班牙內戰期間,在共產國際和南共組織下,科查·波波維奇等巴爾幹志願者參加保衛西班牙共和國的國際縱隊,投身西班牙反法西斯鬥爭。波波維奇先後任戰士、營參謀長、西班牙共和軍炮兵部隊指揮官,被授予陸軍中尉軍銜。在此後的約兩年時間裡,他參加了所有戰役,浴血奮戰在西班牙共和國各條戰線上,直至馬德里的最後一戰。1939年3月西班牙共和國被顛覆後,波波維奇和最後一批國際縱隊戰士轉移至法國境內。因為參加西班牙民族解放運動,1939年3月至4月被關押在法國聖西普里安集中營。離開集中營後,他在巴黎西班牙戰士委員會工作,1939年9月通過黨在法國的關係,回到南斯拉夫。回國後繼續從事革命活動,執行南斯拉夫共產黨委派的任務。

人民解放戰爭

1940年,波波維奇以南斯拉夫王國皇家武裝部隊預備役軍官身份在軍隊中進行革命活動,1941年4月再次被捕,隨即逃脫。
1941年4月,德國、義大利法西斯及其僕從國入侵巴爾幹半島(1941年巴爾幹戰役),南斯拉夫王國崩潰。1941年7月,科查·波波維奇積極參加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是塞爾維亞法西斯武裝起義的組織者之一,任波薩沃地區游擊隊指揮員,為抵抗運動在塞爾維亞創建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烏日策共和國”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1941年11月德軍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一次敵人進攻)後,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主力撤退至桑扎克。1941年12月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一無產者突擊旅旅長。1942年1月率領第一無產者旅隨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總部挺進波士尼亞克羅地亞
1942年1月軸心國軍隊發動第二次反南斯拉夫游擊隊攻勢(第二次敵人進攻),科查·波波維奇指揮第一無產者旅戰鬥在東波士尼亞,同年3月南斯拉夫游擊隊為避免再次被包圍並被迫撤退至塞拉耶佛附近的伊格曼山區。之後,他指揮第一旅在波士尼亞克拉伊納開展游擊戰。1942年12月11月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一無產者師師長。
1943年1月參加了奈雷特瓦河戰役(第四次敵人進攻)。1943年6月參加了著名的蘇捷斯卡戰役(第五次敵人進攻),在戰役中,波波維奇的第一無產者師作為全軍的開路先鋒,承擔了突破敵人包圍圈,為主力部隊突圍打開缺口的重任。經過浴血奮戰,保障了總部和游擊隊主力成功地越過福查公路,跳出包圍圈,轉移到東波士尼亞安全地帶。
1943年5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實行軍銜制,科查·波波維奇、科斯塔·納季佩科·達普切維奇被授予上校軍銜,1943年11月1日晉升為中將。1943年10月5日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第一軍軍長。在此期間,他指揮第一軍針對德國第十五集團軍先後在波士尼亞中部山區、巴尼亞盧卡實施軍事行動以及其他一系列戰鬥。1944年7月任塞爾維亞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總司令部總司令,1944年10月20日解放貝爾格勒。1945年1月1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游擊隊最高司令部決定把前線的部隊組建為四個集團軍,波波維奇任第二集團軍司令。他指揮第二集團軍發動攻勢,陸續解放了烏日策、塞拉耶佛、巴尼亞盧卡、薩格勒布卡爾洛瓦茨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期間,1942年11月波波維奇在比哈奇召開的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委員,1943年11月在亞伊策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當選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戰後時期

南斯拉夫解放後,波波維奇繼續在南斯拉夫人民軍任職。1945年起連續當選為南斯拉夫民主聯邦臨時人民議會議員、南斯拉夫制憲議會議員、南斯拉夫聯邦國民議會議員、塞爾維亞共和國國民議會議員。1948年9月15日——1953年1月27日任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長,1947年8月2日晉升為上將。
蘇南衝突後,1948年8月,南斯拉夫人民軍總參謀長阿·約萬諾維奇上將、總參謀部政治部副主任布·佩特里切維奇少將、炮兵學院的弗·達普切維奇上校因擁護“情報局決議”叛逃,結果,約萬諾維奇在邊境被民兵巡邏隊擊斃,其他兩人先後被捕,並軍事法庭判處20年徒刑,在蘇聯高等軍事院校學習的南斯拉夫軍官中有一批人拒絕回國,許多親蘇的軍官被捕,人民軍內部出現了嚴重不穩的現象。波波維奇接掌總參謀部後,依靠其在軍隊中的崇高威望維持了人民軍的穩定。反對外部勢力對南斯拉夫內部事務的干涉,在南人民軍的建設和反對蘇聯壓力的鬥爭起了突出作用。1953年1月27日波波維奇卸任軍職並退役。
1953年1月15日——1965年4月23日任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外交部長。在擔任聯邦外交部長期間,他參加了南斯拉夫與其他國家的所有談判,並作為南斯拉夫代表團團長參加了聯合國會議。1961年6月率代表團出席在開羅召開的第一次不結盟運動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會議籌備會議,任第一屆不結盟運動代表大會南斯拉夫代表團團長。他多次率領南斯拉夫黨和政府代表團出訪,在世界上積極宣傳和推行狄托的和平共處和不結盟政策,大大提高了南斯拉夫的國際地位和聲譽。
1966年7月14日當選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副總統,接替被清除出黨的亞歷山大·蘭科維奇,1967年4月任期屆滿卸任,同時南斯拉夫聯邦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憲法修正案第五號撤銷了副總統職位。1971年7月29日當選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联邦共和國聯邦主席團(相當於集體總統)委員。
1949年起當選為塞爾維亞共產主義者聯盟中央委員會委員。1952年11月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六次代表大會、1958年4月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七次代表大會和1964年12月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八次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委員會委員。1966年10月在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南共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
1969年3月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第九次代表大會後,退出中央領導機構,改任南共聯盟代表會議常務委員。1966——1982年任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老戰士協會聯邦理事會成員。他還是南斯拉夫聯邦會議(元老院)成員、南斯拉夫勞動人民社會主義联盟聯邦會議執行委員會委員、南斯拉夫聯邦國防委員會委員。
波波維奇從來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他所有的戰鬥技能和指揮藝術都是在戰爭中學到的。但這並不能妨礙他成為大家公認的南斯拉夫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在政治鬥爭中他就像在戰場上一樣敏銳而堅定,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他始終沒有進入核心決策層但仍然能夠成為南斯拉夫黨和國家的領導人。1966年7月“蘭科維奇事件”後,他和佩塔爾·斯坦鮑利奇等人是少數沒有被清洗的塞族領導人,並得以接替蘭科維奇,短暫的擔任了聯邦副總統。1969年南共聯盟九大,狄托為了滿足黨內擴大民主自由的要求,對黨的體制和政治體制進行改革,改組共盟的組織機構,取消中央委員會,代之以主席團和執行局,並決定每年召開一次代表會議來處理黨內重大問題,同時讓波波維奇等許多一直身居高位的游擊隊老戰士退下前台。
1972年克羅地亞塞爾維亞事件,狄托對南斯拉夫各共和國和自治省日益高漲民族主義自由主義進行批判和清算,特別是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其黨政領導人紛紛落馬,大批克族和塞族幹部被清洗,並且波及斯洛維尼亞、馬其頓和波赫。面對這種局面,作為塞族政治元老的波波維奇選擇急流勇退,1972年12月辭去南斯拉夫聯邦主席團委員等黨政職務,從此退出政治舞台,過著隱居的退休生活。
1992年10月20日病逝於貝爾格勒,享年84歲,安葬於貝爾格勒新公墓的功勳市民林蔭路。

榮譽和著作

科查·波波維奇是南斯拉夫人民軍上將,曾榮獲南斯拉夫自由勳章(1973年)、南斯拉夫人民英雄勳章(1953年11月27日)、人民解放勳章、戰鬥旗幟勳章、一級游擊隊員之星勳章(兩次)、一級各民族兄弟團結和友誼勳章、勇敢者勳章和“1941年游擊隊員紀念章”。他還被授予蘇聯一級蘇沃洛夫勳章和二級蘇沃洛夫勳章、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芬蘭白玫瑰一級勳章、挪威聖奧拉夫勳章、阿富汗薩達爾-阿拉勳章。
主要著有:《第一無產者旅的戰鬥日記》(1946年)、《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的正確評估》(1949年)、《戰爭的注釋》(1988年)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