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懷英

康懷英(?-916),原名康懷貞,山東兗州人。後梁名將。原為朱瑾帳下列校,後降朱溫,被署為宣武軍軍校,累立戰功。902年,權知宿州刺史。906年,授保義軍節度使後梁建立後,加檢校太保,歷任右衛上將軍、侍衛諸軍都指揮使、保義軍節度使兼西路行營副招討使開平四年,改任華州節度使,912年,任河中行營都招討使,與晉軍戰於白徑嶺,敗歸。913年,任永平軍節度使,後死於任上。

基本介紹

  • 本名:康懷英
  • 別稱:康懷貞
  • 所處時代:唐末五代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山東兗州
  • 去世時間:916年
人物生平,投降朱溫,獨攻鄧州,累破鳳翔,屢戰無功,史籍記載,新五代史,舊五代史,

人物生平

投降朱溫

康懷英最早效力力於淄青節度使朱瑾帳下,任列校。乾寧四年(897年),朱全忠占領鄆州,命令大將葛從周乘勝急攻兗州,當時朱瑾正在豐、沛二地搜尋糧餉,留康懷英守其城。葛從周大軍突至,康懷英出降,朱全忠知其勇武,得之甚喜,署為軍校。

獨攻鄧州

光化元年(898年),康懷英隨大將氏叔琮進攻襄、漢,康懷英獨自以一支軍隊攻下鄧州。

累破鳳翔

光化三年(900年),康懷英隨朱全忠征伐河朔,與大將張存敬擊敗燕軍於易水之上。天復元年(901年),朱全忠率軍迎接唐昭宗於鳳翔。李茂貞遣大將符道昭領兵萬餘屯武功以拒之,康懷英大破之,俘甲士六千餘人、馬二千匹。
天復二年(902年)四月,符道昭復領大軍屯於虢縣之漢谷,前臨巨澗,後倚峻阜,地形險要,康懷英率騎兵數千人擊之,而符道昭見康懷英兵少,有輕視之意,於是率甲士萬人挑戰。康懷英先以千餘騎兵迎擊,接著發伏兵以擊之,又大敗符道昭。八月,鄜坊節度使李周彝屯軍於三原,聲援李茂貞,其勢甚盛,朱全忠命康懷英討之,李周彝拔軍而遁,康懷英追擊至梨園,攻下翟州。稍後,李茂貞又出軍屯奉天,康懷英攻之,再敗之,朱全忠以康懷英為權知宿州刺史。天祐三年(906年),康懷英與大將劉知俊大破李茂貞五萬大軍於美原,以功授陝州保義軍節度使

屢戰無功

開平元年(907年),朱全忠建立後梁,命康懷英率大軍攻潞州,期以必取,於是康懷英機巧百變,築壘環城,浚鑿池塹,然而屢為晉將周德威所破,康懷英不敢再戰,朱全忠命大將李思安代之,貶其為為都虞候。不久,康懷英又被任命為右衛上將軍,後又改任侍衛諸軍都指揮使,出任陝州節度使兼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劉知俊叛變投奔李茂貞後,引岐軍以圖靈武朱全忠命康懷英率兵救之,師次長城嶺,敗歸,還至昇平,劉知俊又伏兵掩擊,康懷英大敗。開平四年,康懷英改任華州節度使乾化二年(912年),任河中行營都招討使,奉命與晉軍戰於白徑嶺,敗歸。後梁末帝嗣位後,命康懷英為永平軍節度使,貞明年間,康懷英死於任上。

史籍記載

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卷二十二·梁臣傳第十》
康懷英,兗州人也。事朱瑾為牙將,梁兵攻瑾,瑾出略食豐、沛間,留懷英守城,懷英即以城降梁,瑾遂奔於吳。太祖得懷英,大喜。後從氏叔琮趙匡凝,下鄧州梁兵李茂貞於岐,以懷英為先鋒,至武功,擊殺岐兵萬餘人,太祖喜曰:“邑名武功,真武功也。”以名馬賜之。是時,李周彝以鄜坊兵救岐,屯於三原界,懷英擊走之,因取其翟州而還。岐兵屯奉天,懷英柵其東北。夜半,岐兵攻之,懷英以為夜中不欲驚它軍,獨以三千人出戰,遲明,岐兵解去,身被十餘瘡。李茂貞與梁和,昭宗還京師,賜懷英“迎鑾毅勇功臣”。
楊行密攻宿州,太祖遣懷英擊走之,表宿州刺史。遷保義軍節度使丁會潞州叛梁降晉,太祖命懷英為招討使,將行,太祖戒之,語甚切,懷英惶恐,以謂潞州期必得,乃築夾城圍之。晉遣周德威屯於亂柳,數攻夾城,懷英不敢出戰,太祖乃以李思安代懷英將,降懷英為都虞候。久之,思安亦無功,太祖大怒,罷思安,以同州劉知俊招討使。知俊未至軍,太祖自至澤州,為懷英等軍援,且督之。已而晉王李克用卒,莊宗召周德威還。太祖聞晉有喪,德威去,亦歸洛陽,而諸將亦少弛。莊宗謂德威曰:“晉之所以能敵梁,而彼所憚者,先王也。今聞吾王之喪,謂我新立,未能出兵,其意必怠,宜出其不意以擊之,非徒解圍,亦足以定霸也。”乃與德威等疾馳六日至北黃碾,會天大昏霧,伏兵三垂岡,直趨夾城,攻破之。懷英大敗,亡大將三百人,懷英以百騎遁歸,詣闕請死。太祖曰:“去歲興兵,太陰虧食,占者以為不利,吾獨違之而致敗,非爾過也。”釋之,以為右衛上將軍。
劉知俊叛,奔於岐,以懷英為保義軍節度使、西路副招討使。知俊以岐兵圍靈武,太祖遣懷英攻邠寧以牽之。懷英取寧、慶、衍三州,還至昇平,知俊掩擊之,懷英大敗。徙鎮感化。其後朱友謙叛附於晉,以懷英討之,與晉人戰白徑嶺,懷英又大敗。徙鎮永平,卒於鎮。

舊五代史

《舊五代史·卷二十三·梁書·列傳十三》
康懷英,兗州人也。本名懷貞,避末帝御名,故改之。始以驍勇事朱瑾為列校。唐乾寧四年春,太祖既平鄆,命葛從周乘勝急攻兗州。時朱瑾在豐沛間搜尋糧餉,留懷英守其城。及從周軍至,懷英聞鄆失守,乃出降。太祖素聞其名,得之甚喜,尋署為軍校。光化元年秋,從氏叔琮伐襄、漢,懷英以一軍攻下鄧州。三年,從征河朔,佐張存敬敗燕軍於易水之上。天復元年冬,太祖率師迎昭宗於鳳翔。時李茂貞遣大將符道昭領兵萬餘屯武功以拒,太祖命諸軍擊之,以懷英為前鋒,領眾先登,一鼓而大破之,擄甲士六千餘人,奪馬二千匹。翼日,太祖方至,顧左右曰:“邑名武功,今首盪逆黨,真武功也。”乃召懷英,大加獎激,仍以駿馬、珍器賜之。
二年四月,符道昭復領大軍屯於虢縣之漢谷。其建寨之所,前臨巨澗,後倚峻阜,險不可升,太祖遣懷英提騎數千急擊之。道昭以懷英兵寡,有俯視之意,乃率甲士萬人,絕澗以挑戰。懷英始以千騎夜斗,戰酣,發伏以擊之,岐軍大敗。秋八月,鄜帥李周彝屯軍於三原,以援鳳翔;太祖命懷英討之,周彝拔軍而遁,追至梨園,因攻下翟州,擒其守來獻。俄而岐軍屯奉天,太祖令懷英寨於岐軍之東北,以備敵人。一夕,岐軍大至,急攻其營。懷英以夜中不可驚動諸軍,獨以二千餘人抗數萬之眾,自乙夜至四鼓,身被十餘創,岐軍不勝而退。昭宗還京,賜迎鑾毅勇功臣。是歲,淮人聞青、兗之叛,遣兵數萬以寇宿州。太祖命懷英馳騎以救之,淮人遁去,即以懷英為權知宿州刺史。天祐三年冬,佐劉知俊破邠、鳳之眾五萬於美原,收五十餘寨,乘勝引軍攻下鄜州,以功授陝州節度使。太祖受禪,加檢校太保。
開平元年夏,命將大軍以伐潞州。將行,太祖謂懷英曰:“卿位居上將,勇冠三軍,向來破敵摧鋒,動無遺悔,至於高爵重祿,我亦無負於卿。夫忠臣事君,有死無二,韓信所謂‘漢王載我以車,衣我以衣,食我以食,食人之祿,死人之憂’。我每思韓信此言,真忠烈丈夫耳!如丁會受我待遇之恩,不謂不至,懷黃拖紫,裂土分茅,設令木石偶人,須感恩義,一朝反噬,倒戈授人,苟有天道明神,安能容此!大凡孤恩負理,忠良不為。我今掃境內委卿,卿當勉思竭盡。況晉人新得上黨,眾心未葉和,以十萬之師,一舉可克。予當置酒高會,望卿歌舞凱旋。”懷英惶恐而退。六月,懷英領大軍至潞,率眾晝夜攻城,半月之間,機巧百變。懷英懼太祖之言,期於必取,乃築壘環城,浚鑿池塹,然而屢為晉將周德威騎軍所撓,懷英不敢即戰。太祖乃以李思安代之,降為行營都虞候。夏五月,晉王率蕃漢大軍攻下夾城,懷英逃歸,詣銀台門待罪,太祖宥之,改授右衛上將軍。三年夏,命為侍衛諸軍都指揮使,尋出為陝州節度使兼西路行營副招討使。
劉知俊奔鳳翔,引岐軍以圖靈武。太祖遣懷英率兵救之,師次長城嶺,為知俊邀擊,懷英敗歸。(《歐陽史》云:還至昇平,知俊掩擊之,懷英大敗。《通鑑》:懷貞等還,至三水,知俊遣兵據險邀之,左龍驤軍使壽張王彥章力戰,懷貞等乃得過。懷貞與裨將李德遇、許從實、王審權分道而行,皆與援兵不相值。至昇平,劉知俊伏兵山口,懷貞大敗,僅以身免,德遇等軍皆沒。蓋懷英過長城嶺之險已為邀擊,後又敗於昇平也。)四年春,移華州節度使乾化二年秋,命為河中行營都招討使,與晉軍戰於白徑嶺,敗歸於陝。末帝嗣位,以岐軍屢犯秦、雍,命懷英為永平軍節度使、大安尹,累加官至中書令。貞明中,卒於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